高考必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技術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分別是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營手工業。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的絲織業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置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
(1)組成: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2)斗爭:利用議會有通過征稅法案的權力進行斗爭
(1629年被解散) __英國議會的出現和權力
2、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1)時間:1638年
(2)原因: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
3、革命爆發的標志:1640年議會的召開
(1)議會的召開: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措軍費、征收新稅而重開
(2)議會中的斗爭:反對派拒絕征稅法案,而且提出要求限制王權
(3)意義:標志著資產階級利用議會合法的斗爭形式進行的革命開始了。
4、革命的經過(1640—1688年)
①開始:1642年國王查理一世挑起
(1)內戰 ②概況 議會軍與克倫威爾的崛起
決定性戰役:納西比戰役和馬斯頓荒原戰役
③結果:內戰結束,國王被俘;1649年1月,國王被處死。
(2)共和國的建立與克倫威爾的軍事__統治
①共和國的建立
A.措施:對內武力維護統治,發展工商業,宗教上厲行清教法
②克倫威爾軍事__統治 規;對外征服愛爾蘭,進行英荷戰爭,維護英國海外貿易的利益
B.1653年底,就任“護國主”,成為軍事__者
(3)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和“光榮革命”
①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A.原因: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鞏固克倫威爾死后混亂的政局
B.概況 1660年,查理二世即位復辟與反攻倒算
英國政壇分化,形成政黨——輝格黨與托利黨(代表利益)
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企圖恢復天主教,引起反對
A.原因;詹姆士二世的統治
②“光榮革命” B.概況:1688年,輝格黨和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邀請荷蘭執政威廉夫婦入主英國;1699年初,兩人即位。
C.意義: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5、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限制王權,在議會中通過一系列法案,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1689年通過的《權力法案》,以明確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活動。后來,議會權力逐漸超過國王,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__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經過:
議會斗爭→內戰→共和國建立→克倫威爾的軍事__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
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1)________了封建________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2)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3)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的到來。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
建社會君主__的加強。(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規律: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文武百官)。
2.漢朝內外朝制度。皇帝任用親信,組成內朝負責決策。外朝(包括丞相)負責執行。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三省包括,中書省負責草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包括吏戶禮兵刑工。評價:分散相權,加強了皇權;各部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監督,為后世沿用。
4.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中書省和門下省是行政機構。初宰相之外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權)、樞密使(分割軍權)、三司使(分割財政權)。
5.元朝行政機構是中書省。相權反彈。
6.明朝廢宰相,設內閣: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設殿閣大學士為顧問。宰相廢除后,皇帝政務繁多,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內閣只是顧問機構,不是行政機構。內閣后來具有票擬權。但最終決定取決于皇帝的批紅。內閣無法左右皇權。
7.清朝初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制約皇權。后來先后設立了內閣南書房分其權。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負責跪受筆錄,標志君主__達到頂峰。
提升知識:皇權削弱相權的兩種方式:一是分割相權(如三省六部制)。二是轉移相權(如內外朝)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考歷史知識點復習
一、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①、標志: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②、性質:封建軍閥統治(地主和買辦聯合專政的專制政權)。袁世凱及其以后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是代表大地主、大買辦(大資產階級)利益的,這個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投靠帝國主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動政府。
二、袁世凱專權——政治: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軍事: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外交:袁世凱“善后”大借款是以鹽稅、海關稅為抵押,金額是2500萬英鎊。主要用于內戰,鎮壓國民黨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組國民黨(同盟會改組國民黨的目的一是通過改組,聯合中間力量,造成中國第一大黨,以奪取國會中多數席位,建立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內閣。二是企圖通過民主手段建立責任內閣,以保障《臨時約法》的實施,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共和制的軌道),成為國會第一大黨。(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決定武力鎮壓國民黨。(3)袁世凱大量舉借外債,用于擴大個人勢力。
2、過程:袁世凱在1913年罷免江西、安徽、廣東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誓師討袁。隨后,江蘇、廣東、安徽等省相繼獨立,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質: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對袁世凱建立專制__、保衛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
4、失敗原因:國民黨力量渙散,袁世凱力量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