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復習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__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并戰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
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和商業)。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國的社會發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洛克
1.主要思想:(“天賦人權”學說、自由、法治、分權學說)
①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天賦人權”學說,即自由權、生命權和財產權。
②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③為防止__,他提出分權學說(國家大權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權力為立法權,屬于議會;行政權屬于國王;對外權也為國王所行使)——權力一分為三,彼此制約平衡,就有效地防止了個人的專權。
2.貢獻:
洛克是資產階級分權與制衡學說的創始人,他的自由、法治、分權學說理論經過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改造,發展成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相對獨立、彼此制約的政治理論,對18世紀美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政權組織的基本原則。
二.盧梭的“主權在民”思想
1.主要思想(人民主權說;平等;社會契約論)
①“主權在民”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天賦人權(人民是國家的主權者,一切權力來自人民,屬于人民。當人民的權利被剝奪時,人民就有理由起來__當權的統治者,奪回屬于他們自己的權利。因此人們以暴力__封建暴君的__統治,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②平等是盧梭追求的首要目標;
③為了實現平等的社會,主張通過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契約,建立起人民主權的政府。
2.意義
①成為法國《人權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練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
②為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理論依據。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一、北伐軍勝利進軍:(1)目的:__帝國主義,__軍閥統治,統一中國。(2)北伐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方針:先打吳佩孚,后打孫傳芳,再打張作霖。(4)北伐概況:1926年7月開始北伐,在兩湖、江西和閩浙三個戰場作戰,兩湖是主戰場。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攻克武昌。打敗吳、孫主力,到達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武漢國民政府繼續北伐,武漢北伐軍與馮玉祥部隊會師鄭州;南京北伐軍占領徐州。(5)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第一、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制定了正確的北伐方針。第二、北伐軍得到了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軍廣大將士作戰英勇,尤其是共產黨員起了先鋒模范作用。(葉挺的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第四、馮玉祥的配合、蘇聯的幫助和北洋軍閥內部矛盾分化。
二、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1)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的關系:北伐戰爭得到了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北伐戰爭的勝利又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蓬勃高漲。(2)工人運動的高漲:湘贛兩省工人成立了總工會,組織了工人糾察隊。陳獨秀、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寫下了中國工運光輝的一頁。(3)湘鄂贛的農村__:湘鄂贛三省都成立了省農民協會,尤其湖南的農__動發展最為迅猛(毛澤東的《湖南農__動考察報告》)。
三、漢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的高漲,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基礎。帝國主義公開干涉中國革命,英國制造萬縣慘案(四川)、一三慘案(漢口)、南京慘案(直接原因)。(2)收回漢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慘案”發生后,各地紛紛舉行反英大__,形成了全國范圍的反帝斗爭。武漢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爭。1927年2月,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協定先后簽字。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權益。
高考歷史復習技巧
復習的考題選擇與訓練程序上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是保質,選題組題命題時要體現創新性、前瞻性和針對性,試題風格、思路和內容結合高考信息,貼近高考文綜歷史試題特點。
第二是定量,在復習跨度大、基礎知識密集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只能安排恰當的訓練量,對不同難度區間的高中低檔考題則要分配合理,以2:3:5為佳,同時注意考查課本的細小環節和角落,以覆蓋知識梳理中所未強調的部分。
第三是精評。要注重通過考題評講,揭示考題特點、命題意圖、考查方向等規律,從而提升學生審題能力,增強應試的有效性。要剔除二類考題:即“走火入魔題”(易混淆思維)和“誤入歧途題”(易是非不清);精評二類考題,即“痛改前非題”(分析錯因,澄清認識)和“信息交流題”(捕捉訊息,解讀高考)。在試卷講評后,要給學生留出必要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試題所給的參考答案,分析自己答案與參考答案之間差異,找出漏答錯答的原因,從而提高自身答題得分能力。
把練習強化為考試,就能把考試弱化為練習,這是很有價值的心理訓練與技能訓練。為提高效率以模擬訓練及其講評為主要形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應試能力和訓練良好的競技狀態。我們學校在三輪復習階段取消單科練習,改為每周進行一次文科綜合模擬考試,對題型、題量、難度的控制都有明確的要求,模擬訓練試題不能是現成的、成套的,必須是經過任課教師改造的。
加強學法指導是第三輪復習試卷講評中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它直接關系到整體學習效率的提高和沖刺階段的成績提升。對于試卷講解課,一定要有清醒認識,要多一些學生自我完善自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多一些發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的活動和環節,少一些教師想當然的講解,少一些教師的自我表現,另外避免簡單對答案、避免就題講題,教師只講有共性的問題,注意精講,要講就到位,避免這也說點那也講點,不但亂了更沒有有重點,學生抓不住你的思路。
加強學法指導既要加強集體學法指導又要有區別的個體區別對待,不同的個體又存在不同的不足和漏洞,對低、中、高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推、促、提的努力。學法指導應側重于三個方面,即知識規律、學習規律和應用規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