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啟蒙運動練習題及答案(2)
2017高考歷史啟蒙運動練習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解析:美國是按照“三權分立”、“制約與平衡”的原則建構本國的政治框架的,此學說來自于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
2.D
解析:歐洲宗教改革發生在14——16世紀,不可能受18世紀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覺醒運動的影響。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也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這種思想宣傳自由、民主和平等,必然有助于喚醒北美人民覺悟,進而激發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統治。
3.C
解析:考查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知識。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二者的共同點”等有效信息限定詞。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在人文主義的領域的進一步發展。A、B、C項分別為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盧梭和伏爾泰的主張,排除。人文主義的內容包括:自由、科學、理性、追求幸福等。正確答案為C。
ABD都只是啟蒙運動中思想家的主張,C項是兩者的共同之處。
4.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中的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的內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項。1776年,潘恩的《常識》在北美發表。在這本不到50頁的小冊子中,潘恩以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準確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關心的問題,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獨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須與英國一刀兩斷,建立自己的共和國。他強調真正的權力必須而且只有來源于人民。托馬斯•潘恩《常識》的主要觀點是反對君主制,他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天賦人權學說。
本題考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屬于難題。解題關鍵是對材料的理解,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人民主權 ,故C項正確,ABD錯誤。
5.B
解析:從材料在中“本身自由,周圍的人與自己平等”,考查的人物是伏爾泰。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啟蒙運動使人主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6.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布拉德肖法官認為國王和人民之間存在著“契約協定”,協定的雙方——國民和君主都必須履行各自的義務,一旦國王違背了契約(“紐帶被切斷”),人民有權推翻君主統治,這一觀點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觀點是一致的。
7.D
解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意在考查考生準確運用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信息看,該人主張自由和理性。康德認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故選D。
8.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法國啟蒙思想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③指的是政體而且是美國的根本政體,題干體現的思想主張應該是自由、平等、主權在民。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
9.A
解析:分析材料,闡述了社會契約論的思想,各選項中四位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伏爾泰的思想主張更多倡導君主立憲制;他提倡“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康德認為主權屬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來就有的權利。盧梭是社會契約論的集大成者,故本題選A項。
10.C
解析: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試內容:啟蒙運動。分析:題干材料兩處強調“理智”的運用,這正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理性主義的靈魂。
此題考察第4分冊第6課啟蒙運動的內容。主要是材料中:運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啟蒙運動中“獨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會和國家”,理性成為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故選C。
11.A
解析:測量目標:歷史知識/知道歷史事實、歷史變遷之間的關聯。考試內容:啟蒙運動。分析:科學革命尤其是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是人類理性的產物。這對啟蒙思想家產生重大影響,其結果是啟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學發現中的理性原則運用于社會科學,確立人類社會同樣存在簡潔的客觀規律的信念,從而將一切置于人類理性的審視之下加以考察。這就是啟蒙運動的思想核心——理性主義。
12.B
解析:盧梭、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是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三人都反對君主專制,伏爾泰和孟德斯鳩不反對君主制,政治主張傾向在法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盧梭主張建立主權在民的國家。
13.A
解析:注意題干中“進一步了解西方三權分立模式的理論淵源”這句話,法國人孟德斯鳩在他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中完整的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為后來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該題選A。
14.B
解析:材料闡述的是分權思想,而且將權力一分為三,這與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相似。A是三權兩分,C、D與分權學說無關。
15.B
解析:測量目標:歷史知識/知道重要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評價。考試內容:儒家文化的傳播/遠播西方。分析:西歐來華的傳教士是啟蒙運動時期及此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中介,伏爾泰(1694—1778),《風俗論》(1740—1756)。題干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應該不難判斷。
此題考察第7分冊儒家文化的傳播,遠播西方。進入17世紀以后,西方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譯介漸具規模。至18世紀中葉,已有相當數量的儒學著作譯本及相關介紹經傳教士之手流往西方。故選B。
16.D
解析:孟德斯鳩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這一原則執行的比較徹底的是美國《1787年憲法》中的分權制衡原則。
17.C
解析:結合關鍵詞“17 ~18世紀”、“法國”、“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回顧所學相關知識,可以判定是法國的啟蒙運動。故選C。文藝復興的時間、代表人物均不符題干信息,排除A。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加爾文和馬丁•路德,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文學革命”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題意無關,排除D。
18.B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三個概念。A項符合啟蒙運動,C項符合宗教改革,D項符合啟蒙運動,但三者都批判羅馬天主教。
19.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和歐洲啟蒙思想家。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以“開明君主”自居,標榜科學與理性,采用了啟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張,1750年6月,曾邀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到普魯士講學。他的確做了一些開明的改革,受到伏爾泰思想的影響。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與當時法國著名學者伏爾泰畢生的交往是歐洲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弗里德里希從青年時代起就仰慕伏爾泰的啟蒙學說,從1736年起與他通信長達42年,直到1778年伏爾泰故去。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A。
20.C
解析:題眼:“經驗證”,“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論多么深奧,最終都能發現。”
考點:哲學思想史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材料信息的解讀與知識遷移能力。依據材料““經驗證”,“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運用你自已的理智出發現真理。A為宗教改革思想,強調信仰;D 認為世界不可知;B “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個人的感覺,三選項都是錯誤的。
21.B
解析:洛克最早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孟德斯鳩明確了三權分立原則。法國人文主義者拉伯雷與三權分立學說無關。
22.B
解析:題中意思是說“如果皇帝不能為民生存著想,官府不能為民辦事,人民就有權推翻它”,這實際上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主權在民思想。
二、非選擇題
23.⑴主張:反對將儒學教條化;提出“童心說”;反對歧視婦女。時代背景:商品經濟活躍;市民階層進一步壯大;倡導個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現。
⑵相同原因:挑戰正統,威脅專制統治。相似之處:誓死捍衛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正統思想仍占據統治地位。李贄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現存秩序,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
⑷新航路開辟,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逐步壯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深入發展,近代科學興起,人文主義逐漸成為主流思想,教會統治受到沖擊。布魯諾堅信自己的學說是科學真理,對未來充滿信心。
24.(1)以民為本(民本思想,民貴君輕);保留君主制。
反對君主專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歷史的評價);進行全面的評價(辯證的評價)。
評價: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建立政權提供了制度設計,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其實質是維護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權利。
(3)考生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作答:
①黃宗羲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被近代資產階級革命
派所繼承,成為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傳入中國,不僅為資產階級提供了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而且為資
產階級政治實踐和制度設計提供了借鑒;
③兩者的思想都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進程,共同影響了中國
近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5.(1)國家主權屬于全體人民;人民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分割、轉讓與代表;人民主權只能通過直接民主實現;個人服從公共意志。(4分)
(2)理論上:否定了君權神授和君主主權理論;啟蒙了民主平等思想。“人民主權”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時可能導致對個人自由權利的侵犯;在近現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實施的可行性。(5分)
實踐上: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思想來源,但雅各賓派專政過激的一面也與之有密切關系。(3分)
26.(1)文藝復興時期:反對神學對人的束縛,利用__;將古典思想與基督__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現人文精神。
啟蒙學者:以理性的、歷史的態度審視和探討宗教神學問題;批判宗教對人性、自由的束縛;要求宗教寬容。(6分)
(2)文藝復興:確立人的尊嚴、人的價值,要求人的解放;抨擊教會腐敗,沖破教會和宗教神學愚昧思想束縛;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權威,破除神權統治;
啟蒙運動:弘揚理性精神,推動思想解放,更徹底地擺脫思想束縛。(8分)
27.(1)起因:科學與知識進步促成啟蒙運動。變化:從肯定人性、尊重人的價值發展到提倡科學與自由平等。(從崇拜人性發展到崇拜理性)
(2)局限性:僅憑假設與推理來構想學說;看不到經濟與社會的辯證聯系。 反應:文學家轉而關注個人的感情,產生浪漫主義。(浪漫主義反對崇拜理性,對社會現狀不滿,強調個人感情)
(3)看法:開啟民智。推動法、美等國資產階級革命;豐富資產階級思想學說和人文主義內涵。原則:論從史出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中外歷史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新文化運動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江蘇省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4.2017年山東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