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歷史有哪些技巧
一、時間安排
復習備考階段,大家的時間都很緊張,這就需要我們能合理地安排時間。首先要根據老師的課程安排擬訂一個“宏觀”計劃:比如先復習古代史,再復習中國近現代史,最后再復習世界近現代史。
其次根據“宏觀”計劃再制定一個符合自己時間的“微觀”計劃:例如,每天下午一點至一點半之間必須鞏固歷史基礎知識。但記住:務必使自己每天的學習都在計劃中進行。
二、立足書本
成考試題無論怎樣靈活和新穎,總是萬變不離課本的。對基本史實的掌握是學習歷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考前一定要回歸課本,全面復習,達到能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多從原因、過程、評價、影響、本質等幾方面來掌握。
在平時的學習中則做到“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學習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就應想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學習到明清時期的文化就應回想起唐宋時期的文化并比較它們的異同。
三、適量的習題
習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買一兩本好的參考書,看上面典型高考試題的解析;做上面既基礎又新穎的選擇題;抄上面經典簡答題的答案,最好能記住以便靈活的運用到其它材料題或簡答題上。
注意綜合比較,穿插訓練各類貌似題,注意對簡答題材料分析等綜合性強的試題的分析研究。對一些典型例題,還要變換角度,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充分發揮題目的潛在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歷史有效復習方法
一、改善記憶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腦記憶的科學知識。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主要利用歷史第二課堂,開設高中歷史復習記憶微型講座,邀請在記憶心理學方面有專長的老師講解人腦記憶的科學知識,也適時地讓少數在這方面學有心得的學生現身說法。當然,記憶心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指望通過幾次講座就能讓學生諳熟其規律是不現實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持久關注這一問題,課題組成員還分工編印了名為“探究人腦記憶奧秘,改善歷史記憶效能”的小冊子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一步學習和消化。
二、杜絕滿目地背誦
高中歷史課外書看得太多太雜溶劑記不住,甚至混亂你原本已經記住額高中歷史知識,這個現象在我們當時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覺特別嚴重,這是個誤區。
三、調動各種感官
實踐告訴我們,記憶時若只有一種感官單通道地記憶,效果遠不如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好。高中歷史復習有效復習所以在記憶高中歷史知識時,除了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外,還應多動口、多動手,以增強記憶效果。當然,歷史記憶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實踐中充分調動廣大師生,不斷挖掘校本資源,才能把“如何改善歷史記憶效率”這一工作進一步做細做實,為實現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高中歷史高效復習技巧
理解記憶:
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無從下手,因此強調理解性的記憶。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歷史現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征、歷史材料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將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
如對于“兩稅法”這個知識點,我們不僅要記住具體內容,還要理解為何稱“兩稅法”?與以前的賦稅制度相比有什么特點?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尋找規律:
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掌握歷史單元特征和發展趨勢,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些知識點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如要理解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經濟發展的原因時,主要是“生產技術的提高”、“經濟政策的調整”、“社會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經濟的交流”、“人民辛勤勞動”等;講經濟發展的表現,主要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中外經濟交流幾個方面去總結。
歷史選擇題怎么做
1.細看試題
審題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題干和備選項細看一遍,千萬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選擇。
2.明確結構
一般選擇題的題干由選擇項、主體知識和條件限定語構成。選擇項是指要求選擇的內容,主體知識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史實或觀點),條件限定語是對選擇項在時間、程度、區域等方面的限定。審題時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的選擇項、主體知識和條件限定語。
3.聯系知識
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認再現、理解、運用。因此,在審題時,一定要聯系相關知識,一是為了對備選項進行篩選,二是為了準確理解材料的意思。
4.辨析備選項
現在的選擇題,不僅難在對題干的理解與信息獲取上,也難在備選項中的陷阱越來越多、越來越隱蔽。特別是有的備選項,無論是史實還是觀點都是正確的,但不符合題意,因而具有較強的干擾性。辨析備選項,就是審清備選項中哪些是干擾項。備選項的干擾性主要表現在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時間不符;史實或觀點正確,但與題干不是同類知識(如題干要求選擇的是經濟方面的,但備選項是政治方面的);史實或觀點錯誤(張冠李戴、不符合實際、以偏賅全、絕對化);前面正確后面錯誤(不看完題絕對出錯);與題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選項(需要進一步結合限制性條件并從多方面比較,確定最佳選項)。
5.運用觀點
選擇題大都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繼承與發展、對立與統一、個性與共性等,做題時要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進行選擇。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1、對等排除原則
即在題肢中出現了一個與你想選的選項對等(即同義表述)的選項,根據單項選擇題答案唯一原則,說明兩個都不對。
2、時態一致原則
即要分析題干中設問的時態,前因型是將來時,要求選項必須是將來才能實現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時,要求選項必須是已經實現的事情。
3、就近原則
它適用于設問是針對教材上的某一結論(特別是標志性的結論)、選項是分析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或依據這一類型。
4、感情色彩原則
一個人或集團的言行總是代表自己所屬的階級、民族或國家的利益,這就給這個人或集團的言行賦予了感情色彩。如果選項中出現了站在對方的階級、民族或國家的立場上的言行,那么這個選項一般不正確。
5、第一印象優先原則
即在憑第一印象選擇某個選項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認定選錯了的情況下,原則上不要改。因為這符合記憶規律,記憶最深的東西,即似曾相識的東西總是最先從大腦中閃現出來。最后需要說明的是,高考試卷中的選擇題對能力要求較高,有時需要多種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最實際有效的方法還是應該“以本(課本)為本(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