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考必考知識點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基礎知識
維新派的代表
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王韜、鄭觀應。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代表:康有為、梁啟超
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
把西方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為維新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
在上海擔任《時務報》主筆,發表《變法通議》,抨擊頑固派,闡述變法圖強的道理。
4、“公車上書”
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使維新變法思潮發展為愛國救亡的_
5、資產階級維新團體和報刊
1895年,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強學會成立,并創辦《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是維新派最重要的報紙,南北呼應。
6、戊戌變法
《應詔統籌全局折》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1898。6。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標志變法開始。
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失敗:經歷103天,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重新執掌政權,廢除新法(只保留了京師大堂等),史稱“戊戌政變”。譚嗣同等被捕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影響:變法雖沒有涉及維新派所提出的設議院、開國會、訂憲法等到主張,仍受到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地主和愛國知識分子的擁護和支持。
歷史高考基礎知識點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1.興中會的成立: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2.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
3.“辛亥革命”;1911年,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取得勝利,史稱“辛亥革命”。
4.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5.《臨時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結束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
7.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入了袁世凱的手中。
歷史高考知識點總結
1.大戰在歐洲爆發的標志;“敦刻爾克大撤退”;《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
1)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2)1940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包圍英、法軍隊主力,30余萬英法聯軍成功撤退到英國,保存了有生力量,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3)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以共同軍事行動為核心的《三國同盟條約》。
2.不列顛之戰:
法國敗降后,__試圖同英國達成和解,以騰出西線兵力,轉戰蘇聯。英國首相丘吉爾加以拒絕。1940年8月,__下令空襲英國本土,史稱“不列顛之戰”。不列顛之戰是二戰歷時最長、規模的空戰。英國借助新發明的“雷達”成功抵御了德軍的狂轟亂炸,英國人的民族斗志被激揚,德國對英登陸作戰最終未能實施。
3.蘇德戰爭爆發的時間;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兵分三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宣告了__“閃擊戰”的破產。
4.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時間及后果: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突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珍珠港事件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日本隨即向美、英宣戰。同日,美、英向日宣戰,以后,荷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四天后,德、意與美國相互宣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歷史高考知識點復習
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一、北伐軍勝利進軍:(1)目的:__帝國主義,__軍閥統治,統一中國。(2)北伐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方針:先打吳佩孚,后打孫傳芳,再打張作霖。(4)北伐概況:1926年7月開始北伐,在兩湖、江西和閩浙三個戰場作戰,兩湖是主戰場。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攻克武昌。打敗吳、孫主力,到達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武漢國民政府繼續北伐,武漢北伐軍與馮玉祥部隊會師鄭州;南京北伐軍占領徐州。(5)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第一、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制定了正確的北伐方針。第二、北伐軍得到了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軍廣大將士作戰英勇,尤其是共產黨員起了先鋒模范作用。(葉挺的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第四、馮玉祥的配合、蘇聯的幫助和北洋軍閥內部矛盾分化。
二、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1)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的關系:北伐戰爭得到了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北伐戰爭的勝利又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蓬勃高漲。(2)工人運動的高漲:湘贛兩省工人成立了總工會,組織了工人糾察隊。陳獨秀、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寫下了中國工運光輝的一頁。(3)湘鄂贛的農村__:湘鄂贛三省都成立了省農民協會,尤其湖南的農__動發展最為迅猛(毛澤東的《湖南農__動考察報告》)。
三、漢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的高漲,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基礎。帝國主義公開干涉中國革命,英國制造萬縣慘案(四川)、一三慘案(漢口)、南京慘案(直接原因)。(2)收回漢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慘案”發生后,各地紛紛舉行反英大__,形成了全國范圍的反帝斗爭。武漢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爭。1927年2月,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協定先后簽字。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權益。
歷史高考復習技巧
1根據時間點來記憶
歷史課本的編撰,通常都是根據時間順序來呈現的,當然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順序,必須先掌握前面的知識,才知道為什么這樣發展。因此,根據時間點來加深對歷史事件、知識點的記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例如: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可以將所有的皇帝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整理,包括每個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歷史意義,以及對后面歷史有什么影響等,一環扣一環,應該能更好的幫你理順該階段的歷史知識點。
2通過對比來加深記憶
對于文科學生而言,中國古代史應該不算最難的,畢竟它離我們時間很遠,有許多東西都無法進行驗證,而近現代史、世界史就不一樣了。這距離我們時間不過兩三百年,也是我們必須銘記的一段歷史,無論它是怎樣的,都不應該忽視。為了更好的進行記憶,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來進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