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7高考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模擬試題一、選擇題
1.(2014·河北保定高三檢測)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與其他國家正式建交情況表(部分)( )
時間 建交國家 1949年10月3日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 1949年10月4日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6日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6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27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表格反映出新中國外交的突出特點是( )
A.“另起爐灶” B.“一邊倒”
C.不結盟 D.睦鄰友好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與其建交的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反映出中國在外交上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體現(xiàn)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故選B項。
2.(2013·江蘇揚州調研)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評論某次國際會議時說:“周恩來利用他個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機敏逐漸減弱了那些懷疑中國或懷疑共產主義的領導人的敵對情緒。”這次會議是( ) A.不結盟運動會議
B.1954年日內瓦會議
C.1955年萬隆會議
D.1971年第26屆聯(lián)合國代表大會
[答案]C
[解析]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淡化了意識形態(tài)色彩,找到了亞洲國家共同利益所在,故選C項。
3.(2014·廣東六校聯(lián)考)有學者認為:“這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現(xiàn)實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該觀點依據的史實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參加萬隆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政策
D.參加日內瓦會議
[答案]A
[解析]淡化意識形態(tài)色彩,突出國家利益的務實外交政策是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因此,A項正確。
4.(2013·宜賓文綜)(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記載:“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上海公報”發(fā)表的影響有( )
①推動了中國與西方關系的改善
②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③為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準備了條件
④為中國大陸與臺灣關系的改善創(chuàng)造了條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由題中時間(1972年)可以排除③,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選A項。
5.(2014·臨沂)1961年美國在安理會制造“一中一臺”的圖謀失敗后,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屬于‘重要問題事項’”的提案,這意味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會及投票之會員國三分之二多數決定之”。當時有人分析,這一提案反而在客觀上有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據是( )
A.美國世界霸權地位日益衰落
B.美國被迫放棄分裂中國圖謀
C.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得到提高
D.發(fā)展中國家大量加入聯(lián)合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在新中國成立后一直阻撓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設置了種種的條件,但是隨著第三世界的興起,發(fā)展中國家大量的進入聯(lián)合國,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斷地增強。
6.(2014·臨沂)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在《觀察中國》中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美兩國內部都很團結,因為它們害怕外國‘共產主義’和外國‘帝國主義’的威脅。它們是一對類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對方當成一種巨大的威脅,必須以新的嚴正態(tài)度來對待。”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國際關系格局的影響 B.領導集團政策的不同
C.中美國家利益的沖突 D.中美綜合國力的差異
[答案]C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美國都是十分警惕的防范著共產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威脅,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利益的不同,國家利益決定國家的外交政策,故選C。
7.(2014·杭州)對外關系的發(fā)展變化,既與國內形勢發(fā)展相連,也與國際政局變化有關。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調整。下列表述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調整的出發(fā)點
B.鄧小平對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判斷是基本依據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促進了國際合作
D.開展廣泛結盟運動是調整的具體表現(xiàn)
[答案]D
[解析]新時期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體現(xiàn)為不結盟政策,故D項符合題意。
8.(2013·銀川一中考試)下圖摘自某老師的課件,其評價的歷史事件是( )
(三)意義
1.美國孤立政策破產,中國外交取得重大勝利
2.發(fā)揮更大作用,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3.增強第三世界力量
A.萬隆會議
B.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訪華
D.上海合作組織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意在考查學生對有效信息合理解讀的能力。由圖片中的“美國孤立政策破產”“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等可知,符合這些特點的歷史事件是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故答案為B項。
9.(2014·安徽江南十校聯(lián)考)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靜觀察、穩(wěn)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yǎng)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等對外關系指導方針。提出這一方針的主要國際背景是( ) A.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
B.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巨大挫折C.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D.第三世界國家期望中國領導社會主義革命事業(yè)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和“冷靜觀察”等,可知當時國際背景是蘇東劇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受挫折。A、D兩項不符合史實,C項并非國際背景,所以選B項。
10.(2013·中山紀念中學、中山華僑中學)我國著名外交家吳建民在回顧1979年以來的外交成就時,用了三句話概括:“形勢大變化,政策大調整,外交大發(fā)展。”這里的“政策大調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的新戰(zhàn)略
②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
③作出了實行對外開放的調整
④積極推進新型的區(qū)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時間“1979年以來”即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實行的外交政策,故排除含②的A、C兩項,而③的表述又符合1979年后的外交政策。故選B項。
2017高考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模擬試題二、非選擇題
11.(2015·安徽銅陵)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英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英國政府不能漠視中國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國大陸這一事實,英國在華實際利益超過了任何其他西方國家,……12月以后,緬甸、印度、巴基斯坦三個英聯(lián)邦成員國接連宣布承認新中國,英國迫于形勢壓力,終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鄭啟榮、孫潔琬《試論1945~1954年英國對華政策的演變及其動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對即將派往中國解放區(qū)的蘇聯(lián)專家小組組長說:“我們當然要向新中國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勝利,我們兩國沿著相同的道路前進,那么,就可以認為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對于援助中國共產黨人我們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權《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
材料三 1950年,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guī)定了中蘇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確認了中蘇之間的同盟關系,有效期為30年。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期滿后,不再延長。
——劉德斌《國際關系史》
(1)據材料一指出英國承認新中國的主要原因。英國承認新中國在當時對中英兩國分別有怎樣的影響。
(2)材料二表明蘇聯(lián)對中國革命的態(tài)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蘇聯(lián)、英國承認新中國的含義是否相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國人大廢止《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表明新時期我國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總結中國對外關系史,你認為對當今我國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歷史啟示?
[答案](1)原因:國內輿論的壓力;英國在華利益的驅使;英聯(lián)邦出現(xiàn)分裂趨勢的威脅。
影響:對中國:有利于利用香港這一對外窗口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設備,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封鎖;有利于發(fā)展與民族獨立國家的外交關系。
對英國:有利于香港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試圖挑撥中蘇關系,分裂社會主義陣營。
(2)態(tài)度:對中國革命采取支持態(tài)度。
原因:美蘇“冷戰(zhàn)”開始,蔣介石采取親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勝利有利于社會主義陣營的發(fā)展壯大。
(3)不相同。
說明:蘇聯(lián)承認即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英國只是承認了新中國的實際控制權,不等于承認新中國的政治制度,英國在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問題上追隨美國就是明證。
(4)政策:表明我國奉行了對外關系中的不結盟政策。
啟示: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不以國家性質和意識形態(tài)為親疏標準等。
[解析](1)問,材料一英國承認新中國的主要原因應該包括英國在華利益的驅使、英聯(lián)邦出現(xiàn)分裂趨勢的威脅和國內輿論的壓力,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英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英國政府不能漠視中國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國大陸這一事實,英國在華實際利益超過了任何其他西方國家。而當時對中國的影響是指有利于利用香港這一對外窗口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設備,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封鎖。而對當時英國的影響則是指有利于香港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2)問,材料中的“我們當然要向新中國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勝利,我們兩國沿著相同的道路前進,那么,就可以認為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是有保障的”,所以蘇聯(lián)對中國革命的態(tài)度只能是支持態(tài)度。而主要原因則包括美蘇“冷戰(zhàn)”開始,蔣介石采取親美政策和中共取得革命勝利反而有利于社會主義陣營的發(fā)展壯大。回答此題一定要從美蘇冷戰(zhàn)的大背景、大格局來考慮。
(3)問,材料一、二中,蘇聯(lián)、英國承認新中國的含義當然是不相同的。蘇聯(lián)承認新中國是完全意義上的承認,所以,立即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并且還都是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中國也對蘇聯(lián)采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兩個國家還簽定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英國承認新中國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承認,只是法理上承認了新中國的實際控制權,不等于承認新中國的政治制度,英國在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問題上追隨美國就是直接的證明。
(4)問,1980年全國人大廢止《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表明新時期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結盟政策。隨著改
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作為一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大國,不能再實行結盟政策了。所以,1980年全國人大廢止《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對當今我國制定外交政策的歷史啟示是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不以國家性質和意識形態(tài)為親疏標準;從國際背景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原則來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服務于中國的經濟建設。
12.(2015·曲沃)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主席提出,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和法國夢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xiàn)“中法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8年,戴高樂著力調整法國對外政策。他說:“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xiàn)得令人惱火,美國并不是歐洲的一部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幾乎整個中國都集合在中國政府之下,它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法國)必須直接聽到中國的聲音。”1963年10月,戴高樂授權前富爾攜帶他的親筆信到中國,代表他同中國商談兩國關系。在雙方就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達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國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后法國同臺灣斷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宣布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戴高樂說:“這是基于事實和理智的影響日益加強,相信目前某些國家的政府遲早會仿效法國。”
——摘編自張宏毅《現(xiàn)代國際關系發(fā)展史》
(1)依據材料一概述中法建交的歷史背景。結合所學指出中法建交產生的歷史意義。
材料二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法國前拉法蘭,在一次聚會上他引用了唐代詩人(實際上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可謂時下中法關系的一個隱喻:“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中法關系:一山放過一山攔》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觀點嗎?并加以說明。
[答案](1)背景:歐洲開始走向一體化,法國力圖擺脫美國的控制;新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意義:是法國擺脫美國控制,發(fā)展獨立外交的重要表現(xiàn);有利于改善新中國的外交局面;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
(2)材料二認為中法關系不會一帆風順的。(言之成理即可。建議從兩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國家利益等方面考慮)
[解析](1)本問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幾乎整個中國都集合在中國政府之下,它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法國)必須直接聽到中國的聲音”“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xiàn)得令人惱火,美國并不是歐洲的一部分”中可總結出答案;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可以得出中法建交產生的歷史意義。
(2)本問主要考查的是論證和探討問題。本題是個開放性的題目,這樣的評述題目,首先要從材料中找出中法關系不會一帆風順的;其次要主要從兩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國家利益等方面考慮,來分析中法關系不會一帆風順的因素。
猜你感興趣: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練習題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鴉片戰(zhàn)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年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高考歷史文綜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