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一):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興起于阿爾泰山一帶,6世紀中建立突厥汗國,統一西北。突厥人鍛冶技術較高,和中原地區有貿易往來,KCB系列船用齒輪泵突厥成為溝通中原和中亞貿易的橋梁
2、東突厥: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敗,分裂為東西突厥。貞觀初期,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唐太宗實行開明政策,在其舊地設都督府,任用突厥人為都督、。唐太宗的開明政策對北方各族產生巨大影響,他們紛紛入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3、西突厥:太宗時,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護府,統轄高昌故地。高宗時大破西突厥,西突厥滅亡。武則天時,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二、從回紇到回鶻:
1.回紇的統一及接受唐朝封號:①7世紀初,回紇在色楞格河一帶逐水草而居;②東突厥滅亡后,回紇逐漸南移,歸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紇首領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紀中期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統一各部,唐玄宗冊封他為懷仁可汗。 2.回紇與唐朝的親密關系及經濟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亂期間,回紇出兵助唐平叛。②從唐肅宗開始,幾次同回紇和親。③這是以往和親中少有的。④回紇以畜牧業為主,盛產馬、羊和駱駝,通過互市與中原進行貿易。⑤一部分貴族開始建筑宮室、城邑,逐步定居下來。
3.回鶻汗國瓦解及西遷:①8世紀后期,回紇改名回鶻。②9世紀中期,回鶻汗國瓦解。有的西遷至新疆,是今天維吾爾的祖先;有的西遷至今甘肅,是裕固族的祖先;還有的西遷到中亞。 三、靺鞨和渤海國:
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龍江流域。他們以漁獵和放牧為生,也經營原始農業。②7世紀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兩部落強大起來。 2.唐朝對東北地區的管轄:①8世紀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領做都督。②黑KCB可調齒輪泵水靺鞨地區正式劃入唐朝版圖。 3.渤海國與唐朝關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響較大。②7世紀,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自立為王。③開元初,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統轄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為號。渤海也正式劃入唐朝版圖,并有“海東盛國”的美譽。
四、南詔的崛起:
7世紀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帶,分布六詔,最南邊的南詔逐漸強大起來,建立了政權。8世紀前期,南詔首領皮羅閣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統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為云南王。
五、吐蕃的統一和唐蕃關系:
1、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個王朝,其首領叫贊普。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做了吐蕃的贊普,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為鞏固統治,仿唐官制,設置各級官府,建立嚴密的軍事組織,制定了嚴酷的法律,創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松贊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帶去農業、手工業、醫藥技術。大大有利于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3、唐蕃會盟:8世紀初金城LYB系列立式液下齒輪泵公主入藏。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史稱“長慶會盟”。 六、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1、主要方式:戰爭、設置管理機構、冊封、和親、會盟。
2、原因: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控制和影響;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二):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不斷融合。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一、諸侯爭霸和兼并戰爭
1、春秋諸侯爭霸——①原因:生產力發展、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②目的:各諸侯國。③性質:為取得更多的。④代表事件:齊桓公稱霸(城濮之戰 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國大敗楚國,晉文公稱霸中原)“晉楚爭霸”、“吳越爭霸”。
2、戰國兼并戰爭——①性質:由爭奪土地和人民的爭霸戰爭到封建兼并戰爭以后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②“戰國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晉(前403年)、田氏代齊。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戰又稱“圍魏救趙”。馬陵之戰,齊國大敗魏國。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秦大敗趙國,規模最大、殺傷最多的戰役。
二、民族融合:春秋戰國時期,除中原的華夏族外,四周還生活著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東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調壓式齒輪泵方有越等,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的戰爭,各民族逐步融合。為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三):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1)性質: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2)內容:周朝一切土地屬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不得轉讓和自由買賣,還要交納一定的貢賦。這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奴隸主貴族強迫奴隸集體耕種,耕地阡陌縱橫,像井字形狀,因此稱為井田。這是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奴隸主利用井田制剝奪奴隸的勞動成果,這就是產品分配形式。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2)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和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3)被封諸侯的義務:要服從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4)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5)作用:鞏固了統治,發展了疆域。 考點二、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不斷融合。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猜你感興趣:
1.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2.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
3.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4.高中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
5.高中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6.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