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古今中外改革專項練習題附答案(2)
2017高考歷史古今中外改革專項練習題答案
一、選擇題
1. D
2. B
3. C
4. B
5. C
6. A
7. A
8. D
9. B
10. A
11. B
12. A
13. B
14. A
解析:該題考查對俄國農奴制度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分析能力。俄國只廢除了農奴制,沙皇的專制統治依然存在,所以BC項錯誤,改革前兩國都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通過改革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所以D項錯誤,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選A。
15. D
16. D
解析:改革是在各種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進行的,主觀目的是鞏固統治。
17. D
18. D
19. A
20. B
21. B
22. C
23. D
24. C
25. A
26. B
27. A
28. C
29. A
30. B
二、主觀題
31. 答案:
32. 答案:(1)解決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祖宗之法不能解決現實問題。(4分)
(2)青苗法和市易法:政府出資操控經濟,限制高利貸盤剝和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并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向包括地主、官僚在內的人戶收取免役錢,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政府收入;保甲法:組織和編制農村人戶,利于維持社會秩序,加強對人民的控制。(6分)
33. 答案: (1)殖產興業。創辦國營工廠進行示范。(3分)
(2)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確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3分)
(3)這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維新在形式上是權力之爭,但實際上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3分)
解析:對于第一問,從材料一“鼓勵人民之工業”即可判斷改革的措施是殖產興業,從材料二“創辦官立事業,示以實例,以誘導人民”即可概括出該措施實施的特點。回答第二問,要挖掘圖片的內涵,1890年,日本召開第一屆國會實質上反映了日本政治制度的變化,變化的原因在于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對于第三問,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認識到改革對于使日本實現了社會性質的轉型,是一次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34. 答案:(1)拔除“債權標”(或頒布“解負令”)
影響:保護了平民的利益,穩定了平民階層;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礎。
(2)類型:土地公有制(或國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農民土地所有制)
依據:土地還授、買賣的規定。相似之處:解決土地問題,發展農業生產。
35. 答案:(1)心靈緊閉: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專制和軍國主義色彩濃厚。(3分)
眼觀八方:學習西方,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提倡資本主義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日本的政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3分)神話: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2分)
(2)共同原因: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和示范;民族危機嚴重。(4分)
結果不同:領導力量實力對比不同;民眾對改革支持的態度不同;文化傳統對變革的態度不同。(3分)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明清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高考歷史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4.2017高考歷史世界古代政治文明專項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