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省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2)
2017江蘇省高考歷史試題:主觀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 題,滿分60 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 題~ 第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 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 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21. (12 分)
家訓宗規倫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通過家國意識同構,旨在實現社會和諧,體現了民族傳統道德思想與規范。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材料二 約之二:吾族務要恪遵祖訓,以倫理為紀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處,須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強莫欺弱;卑幼者不許冒犯長上,富貴者宜憐窮困。循規蹈矩,宗族稱孝,鄉黨稱弟(悌)。
———何茲全《中國文化六講·訓約十四條》
材料三 宣圣諭。圣諭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盡做人的道理,件件當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惡人。愿我一族長幼會集祠(堂)中,敬聽宣讀,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過即改,共為盛世良民,貽子孫無窮福澤。———明《虎墩崔氏族譜·族約》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有關仁的政治主張。 (3 分)
(2)歷代許多家訓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 據材料二,歸納儒家倫理的主要內容。(三分)
(3)儒家的倫理思想深刻影響中國社會。據材料三,指出明代統治者與民眾對儒家倫理所持的態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
(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儒家倫理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 (3 分)
22. (13分)
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則有損民族的利益。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見右側示意圖)
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們只從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出發, 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可是,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三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仆后繼,終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 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今日吾弟在臺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
———1982 年7 月24 日《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節選)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當時中國所處的政治狀況。為了深入地推進革命,國共兩黨發動了哪一重大軍事斗爭? 結合所學知識,辯證地指出國民革命運動的結局。(5 分)
(2)綜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形勢的錯誤估計。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這場反侵略斗爭,舉例說明這種“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4 分
(3)書信往往帶有濃厚的親情、鄉情,反映寫信者的誠摯愿望。 據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有利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積極因素。 (4 分)
23. (15 分)
世界經濟大危機動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信心,而羅斯福勇敢地面對這場危機,開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其經驗教訓令人深思。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見右圖
材料二 也許更重要的差別是羅斯福的個人風格———他燦爛的微笑、他技藝高超的口才、他生動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而與施政計劃的具體內容沒有太大關系。……羅斯福成功的許多因素應歸結于他的人性魅力。從就職演說開始(他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應該畏懼的應該是‘畏懼’本身”),他就向不斷增長的絕望氛圍中注入了強大的樂觀情緒。他是美國第一個充分利用廣播、利用“爐邊談話”的方式向人們闡釋其施政方針并充分贏得民眾信任的總統。
———(美)布林克利《美國史》
材料三 到1935 年初,新政成為公眾激烈抨擊或熱情支持的焦點,當時美國社會各派別持
有多種認識:
主要派別 對新政的認識 認識的史實依據
保守派與大商業領袖 對新政“大筆開支冶、“敲詐富人計劃冶和“社會主義冶不滿,批評政府拋棄自由政策,某些批評者一提到羅斯福的名字都覺得反感。
國家大力干預經濟,如:
▲
激進的左派社會主義政黨以及其他激進組織 一度激烈抨擊羅斯福改革不徹底,攻擊財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他們對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懷疑。
局部調整生產關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
政治異見者( 非左派, 非右派) 尖銳抨擊“財閥冶、“其他金融勢力冶,認為這些勢力給國家帶來貧困,而且向個體和社會實施專制。 企圖建立獨裁國家,如: 總統擴大權力, 違反憲法。
多數民眾 新政提高弱勢群體地位,廣大中下層民眾對新政熱情歡呼與謳歌,甚至把羅斯福視為“救星”。
社會得以發展,如:經濟恢復;遏制法西斯勢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編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國史》等著作
請回答:
(1)運用統計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數量分析,是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材料一曲線圖,列舉20 世紀20 年代末至30 年代中期影響美國失業率變化的重大事件。 (2 分)
(2)材料二認為羅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動的哪種表現來說明羅斯福讓人們重拾信心的?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視角有何新意? (3 分)
(3)據材料三表格中的內容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在表格中淤與于位置,各舉出一個史實, 所舉史實要能印證表格前一欄的觀點。 (2 分)
(4)多角度論述是對歷史事實進行立體因素考察,并對事實嘗試做出不同側面的多層次解釋,形成一系列的視角分析。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論述“新政的機遇與挑戰冶這一主題。 (8 分)
(要求:論述角度多重,層次分明;注重史論結合,行文流暢;250 字左右。)
24. 揖選做題銥本題包括 A、B、C、D 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A.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建,惟秦為最有功焉。———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
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白壽彝《中國通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 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怎樣的特點? (4 分)
(2)據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改革的作用。從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堅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據材料三,與商鞅變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3 分)
B.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 分)
克倫威爾和拿破侖是歐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倫威爾在他建立新模范軍的時候,不論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一律論功行賞,但后來當平等派提出普選權的要求時,克倫威爾卻竭力加以反對。他在一次向議會發言時說,窮人就是壞人,并且說,如果共和國注定要受苦受難的話,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窮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覺非《歐洲史論》
材料二 拿破侖認為,法國發生革命不是因為法國渴望自由,而是因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證的同樣的公民權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樣的社會經濟條件。因此他就決定用自己的法典確保公民權利的平等。……他消滅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鞏固下來,編成了法典。———(蘇聯)塔爾列《拿破侖傳》
材料三 克倫威爾對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征討均以勝利而結束。以后,愛爾蘭的土地被英國占領軍沒收,大部都落入英國高級軍官之手。克倫威爾等人都成了愛爾蘭的大土地所有者。———劉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編)》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克倫威爾平等的變化。分別指出前后平等觀產生的原因。(3分)
(2)據材料二,歸納拿破侖對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認為“平等”被拿破侖法典鞏固下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法典“鞏固”平等帶來的深遠政治影響。 (4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克倫威爾平等觀的主要政治傾向,并分析立法途徑與革命戰爭對資產階級文明擴展的價值。(3 分)
C. 【探索歷史的奧秘】(10 分)
文物作為人類活動的遺存,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 件珍貴文物。按其功能分類,我們可將它們分為:祭祀品,共105 件,主要是青銅器,其中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兩個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時也可當作生活用品,比如裝酒、糧食等;生產工具,共124 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鑿、鏨、刀等;兵器,共127 件,主要是青銅器,還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銅戈、玉戈、玉刀;生活與裝飾,這方面數量最多,共1364 件,其中有青銅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為主,占615 件。除上述四種類型外,還有80 根大象牙,……另外,還有當時的貨幣———銅貝4662 枚。還有數以噸計的陶片未計算在內。
———摘自馮學敏等《點擊三星堆》
材料二 舉世矚目的三星堆考古發現,向我們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國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情形,展現了一個湮沒的內陸農業文明的輝煌。……三星堆考古發現提供的不僅僅是珍貴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將使學術界重新審視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發展史因之而譜寫新的燦爛篇章。———黃劍華《古蜀的輝煌》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釋讀三星堆文物所蘊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5 分)
(2)推測是一種對未知現象作嘗試性、合理性解釋的思維方法。 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 , 推測古蜀國部落為什么會有大量“象牙”、“銅貝”和“數以噸計的陶片”? (3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意義。(2 分)
D.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 分)
埃及有句諺語:“世人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佚名建筑師以精確的算術設計,建造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達625 萬噸的石塊建筑物。這座陵墓總共用了200 萬塊石頭,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數則從更遠的尼羅河上游地區獲取,趁洪水季節搬運到吉薩來。———(美)馬修斯等《西方人文讀本》
材料二 1991 年,埃及古物局的學者在胡夫金字塔東2. 4 公里發現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數百米和大獅身人面像的東南,發現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1994 年,美國籌備了一個基金會,恢復發掘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國學者萊赫奈爾說,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經居住過至少5 萬人,而或許多至10 萬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師和普通勞動者。———劉文鵬《埃及考古學》
材料三 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中,今天的人們往往不易想象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政治和經濟條件,過多地拘泥于技術問題的探討而忽視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偉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與金字塔建造技術水平相關的信息。(4分)
(2)據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發現,并說明其價值。(4分)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視角是什么? (2 分)
下一頁查看>>>2017江蘇省高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