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匯總
2.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兩對基本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皇權加強,相權削弱直至消亡)、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勢力不斷削弱)。
3.中央集權制度下的三大趨勢
一是不斷改革中央行政結構,不斷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二是不斷改革地方行政結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三是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強,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獄就是典型的表現。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2:
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
第一,傳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實行世襲制。郡縣制則不同,郡縣的行政長官郡守和縣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襲,即實行任免制。
第二,職責范圍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封地內不但享有行政統治權,而且擁有對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權,但受封的諸侯必須對周天子盡一定的義務。郡縣制則不同,郡守和縣令在轄區內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對土地和人口沒有統治權。郡守和縣令只負責管理人民,收取賦稅,征發兵役和徭役。
第三,歷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諸侯國具有保衛王畿、保護國君絕對安全的義務,這與西周時期經濟發展水平低、政治不穩定、文化差異較大的情形相適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各諸侯國在封地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逐漸演變成完全獨立的國家。春秋爭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產物。郡縣制的出現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據帶來的隱患,使皇帝能夠直接控制地方,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組成部分。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3:
學生易錯認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合大月氏進攻匈奴。其實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為了加強西漢與西域的聯系。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4:
學生易對三省六部的職權區分不清,對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點——提高行政效率,下面從多角度梳理一下:
(1)三省 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戶部——主管戶口、賦稅等。禮部——主管國家的禮儀制度。兵部——主管軍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國家的工程建設。
(3)歷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從而避免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面,加強了皇權;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5:
歷代封建王朝對新疆的管理
(1)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2)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唐太宗時)和北庭都護府(武則天時)管轄新疆地區。
(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亂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維吾爾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地區。
(4)清朝于1762年設伊犁,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6:
學生易對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原因認識不清,下面梳理一下:
(1)根本原因: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2)具體原因:清政府統治腐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3)直接原因:英國用武力保護其骯臟的鴉片貿易。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7:
近代列強在中國攫取的侵略特權及廢除
1.近代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中國特權
(1)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南京條約》附件,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權;
(3)《望廈條約》,美國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口岸“巡查貿易”特權,美國人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等特權;
(4)《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
(5)《天津條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和傳教;
(6)日本通過“二十一條”攫取了大量特權;
(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攫取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權。
2.列強攫取的中國特權的廢除
(1)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的要求;
(2)1943年南京國民政府與美英等國簽訂協議,廢除治外法權等一些特權;
(3)1949年9月通過的《共同綱領》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根據《共同綱領》,新中國徹底清除了帝國主義百余年來通過不平等條約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獲得的特權。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8:
對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辨別不清
(1) 經濟基礎一致:封建自然經濟雖然在逐漸解體,但仍占主導地位;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2) 階級基礎相同:占統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階級,但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一定的發展。
(3) 在政局方面,都發生在遭到列強侵略之后,清政府“搖搖欲墜”。
二者的主要不同點體現在:百日維新的主觀目的是加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清末“新政”則提出建立君主立憲。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的高考歷史備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