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必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必考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和地位。
7.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反映了神化君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
8.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于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里,可以直達百姓。
1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不同點,是最高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統治地方,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直達百姓。
12.由秦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13.三省六部的運行程序: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具體實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
15.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其特點:進一步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卻減弱了對皇權的約束;職權過于分散,導致行政效率低,出現了冗官局面。
16.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作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17.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18.從漢到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相權,強化皇權;二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地方權力,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及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20.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直接目的是解決地方割據問題;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21.宋初收精兵:設“三衙”統領禁軍,發兵權歸樞密院。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有利于皇帝控制軍權。
22.宋初削實權:削弱或剝奪地方節度使、州郡長官和武將權力;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下設通判監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錢谷:地方財賦運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維護了統一與安定。
24.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權貴專權的教訓,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親掌六部。所設殿閣大學士,僅備顧問兼協理章奏,不參與決策。
26.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是相權逐漸被削弱,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7.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變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間設軍機處,最初只參與處理西北軍務,后職權擴大,可參與處理機要事務。但只能跪奏筆錄,上傳下達。
29.清代軍機處的設置簡化了政務手續,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30.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中歷史復習方法是什么
杜絕盲目地背誦
高中歷史課外書看得太多太雜容易記不住,甚至混亂你原本已經記住額高中歷史知識,這個現象在我們當時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覺特別嚴重,這是個誤區。
調動各種感官
實踐告訴我們,記憶時若只有一種感官單通道地記憶,效果遠不如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好。高中歷史復習有效復習所以在記憶高中歷史知識時,除了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外,還應多動口、多動手,以增強記憶效果。
理解是高中歷史復習記憶的前提,而有效復習方法則提高記憶效率的保障。
學生在記憶歷史知識時,經常運用多種方法的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偶爾用一兩種方法不到一半,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在記憶歷史知識時,幾乎從不講究方法?!拔夷X子聰明,不需要方法”甚至成為個別優等生的口頭禪,自豪感溢于言表。事實上,高中歷史復習即使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從外部環境選擇、高中歷史復習記憶主體變通、記憶對象重組和記憶手段創新等方面去因地制宜地掌握恰當的技巧,要想銘記歷史,也只能是一廂情愿。
高中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
1、深入理解教材
很多學生以為只要背完書,歷史就學完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背書只是學歷史的基礎,而且,只靠背書,考試只能是考合格的層次,要成績再上一個臺階,取得優秀的成績,還要學會看書。將課本的內容看深、看廣、看懂,理解課本的內容,并養成邊看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并且要對老師講課時所說的重難點進行著重理解。
2、做好課堂筆記
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恒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能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以幫助學習。
高中歷史答題技巧方法
1.閱讀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個意思,或有幾個意思);通過時間、人物等關鍵詞聯系課本知識,鎖定課本相關內容。
2.設問:看是“表明”“體現”“原因”“目的”“影響”等。
3.多管齊下,嘗試不同方法
篩選法:根據審題,搞清楚題目的基本要求,根據基本要求,把四個選項一一過濾,直到找到正確的選項。
重點突破法:在審題中確定關鍵詞后,如果對關鍵詞相關的史實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慮各個選項,而是直接確定正確答案。
猜測法:如果對各個選項認識不清,無法確定正確的選項,可用猜測法,猜測時有以下規律:一般情況下,選項如果超出課本知識范圍或超出課表范圍,則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