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知識點難點
1.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2.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
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政治保障)
2.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基礎)
3.自然科學研究的重大進展(技術條件)
4.市場的擴大(市場條件)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為依托、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后,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后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布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著發電機的創制成功,電力逐漸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以煤氣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后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領域
隨著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斗爭的環境,多以經濟斗爭和合法、和平斗爭為主。
三、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借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著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為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斗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四、國際關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斗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斗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爭的新高潮,先后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并最終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2)都引起社會關系的巨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借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于英國,約半個世紀后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
高三歷史寒假怎樣提高成績
1、高三學生寒假學習歷史,要懂得寒假時間上的合理分配。
高三的這個寒假時間是極其寶貴的,可以說的嚴重一些,那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重要的。對于歷史的學習,一定要分配好學習時間。歷史這個科目比較注重理解和總結,因此我們要想提高歷史成績,需要安排一些更加安靜的學習時間,因此零碎時間就不適合去學習歷史。
2、高三歷史背誦知識點,要選擇性去背誦。
處于高三復習階段,同樣需要說明的是,學習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如果還是按照高一高二模式一樣去悠哉悠哉的看看書,這樣的學習知識點是不行的,高三寒假時間里,對歷史知識點的復習,必須要有重點去背誦。
因此,寒假學習歷史,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去找準高考歷史考點有哪些,哪些歷史考點是頻繁考到的,這一方面,除了要熟悉高考考試大綱,也要通過做好高考真題去總結。
3、高三學生寒假學習歷史,要懂得去做一些高考真題高考模擬試卷。
高三的這個寒假,去做一下歷史高考真題也是非常關鍵的,通過熟悉一些高考真題,同學們就可以對一些歷史題目應該如何處理,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了解到碰到一些具體的歷史問題應該如何去答題。
高考歷史真題多做一些,可以積累起豐富的做題技巧,特別是一些復雜題型的解題,更是通過做題了解到。
4、高三學生寒假學習歷史,要仔細去研究歷史筆記。
歷史筆記是寒假復習的重點。筆記里對歷史重點內容的總結,通過復習筆記,同學們就能稍微的忽略對教材的復習,這樣就無形當中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高三歷史的寒假復習,以上一些學習方法對于大部分學生都是比較實用的,當然,同學們也會注意靈活機動的去進行適當的改變。
高三備考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整個高三第一學期時間。這個階段是基礎復習階段。
學校里每一個科目都在逐冊逐章節地進行復習,我們自己也應該和學校的教師步伐一致,進行各科的細致復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五個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圍內的每個知識點都逐章逐節、逐篇逐段,甚至農字逐句地復習到,做到毫無遺漏。
這個階段過程主要是用于高中三年全部課程的回顧。這時候我希望大家在回顧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知識遺漏的部分。這個階段相當的冗長,最主要的是要會學回歸課本。無論如何,高考絕大部分內容都貼近課本的。高考試題的80%是基礎知識,20%是稍難點的綜合題,掌握好基礎,幾乎能上一個比較不錯的大學。因此高三前期,我希望同學們老老實實把課本弄懂。弄懂課本不是光記住結論,而是要通讀。即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語文課文內標注的字詞句摘抄、英語課文至少要達到念的通順、文史類知識主線及同類型知識要素要學會整理等。注意,第一輪復習十分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埋頭做題,而是先看課本,再“精”做題目。在復習過程中一定先將課本看明白了,然后再做題,做題過程中不許看課本,不許對答案。會就會做,不會做一定要先想哪些內容遺忘了,哪里想錯了,先做后面的,等隔一定時間再看不會做的,馬上看的話效果打折扣的。
高三寒假復習計劃
對于廣大的高三學生而言,這個寒假將非同尋常。因為寒假結束后,就是我們的高考倒計時100天,因此這個寒假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度過。那么接下來的20多天的應該做一些什么樣的工作,以便更好地迎接下一段復讀生活呢?在這里我想對數學學科給點建議。
第一,時間安排。
學習多少時間最合適呢?首先,從數學在高考中的地位來講,你的數學學習時間應不少于學習總時間的五分之一;其次,從應試角度考慮,我希望大家模擬考試狀態,也就是每次至少要連續學習2個小時;最后,必須堅持天天學習。
第二,內容安排。
學習什么內容最合適呢?首先,因為第一輪剛剛結束,要對基礎知識做一個歸納總結;其次,因為平時大 家跟著老師趕進度,沒有時間靜下心來進行改錯,所以希望大家在假期能把錯誤的題重新研究一下;最后,可以對一些相對薄弱但還明白的章節做一個的集中攻破。
第三,心理調整。
一輪復習是非常緊張的,但內容相對基礎,而且是按章進行;而開學后的二輪復習,知識內容綜合性很強,而且主要以學生練為主,老師講得往往就相對少了。因此就要求同學利用假期把心理狀態調整好,把基礎知識弄扎實,數學方法要熟練掌握,不要只是做題,要勤于思考,鍛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雖然這個寒假對于高三同學很緊張很重要,但我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學習,還應多做一些室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愉快飽滿的心情投入到下學期的學習中去。
高三歷史備考復習方法
1.高考發展的新趨向。高考的考查由知識覆蓋到能力覆蓋,發展到目前的知識覆蓋與能力覆蓋并舉的高度。考查要求越來越高,中學歷史教學改革面臨嚴重的挑戰。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實現由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實現教學與高考選拔接軌,全面培養優秀人才,已成為時代的需要。
2.教育規律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大致有四種,一是完全由教師支配的注入式教學,學生成了消極接受知識的容器;二是完全由學生支配的自由主義“牧羊式”學習,排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三是純粹的“知識型”教學,過于簡單化;四是純粹的“能力型”教學,脫離基礎,是一種拔苗式教學。這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只有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實踐的教訓。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投入的多,學生付出的也多,但收效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傳統的三輪復習中,單元復習只是純粹的記憶,專題復習事實上淪為知識的簡單歸類串連,而所謂的綜合復習又著重于查漏補缺。如此,從能力角度而言并無“質”的飛躍,只是量的疊加而已。這種教學方法,在現在高考形勢下,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勞而無功。
4.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不教,實現學生能自己教育自己。現代化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創造性人才、開拓性人才、現代化人才,其核心即是培養其思維方式的現代化。要實現上述目的,必須改革教學方法,舍此別無他途。
高考前怎樣復習最高效
1.語文
語文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二是建立習題檔案,反復思考研讀;三是注重識記積累,基礎分分必爭,四是回顧典型作文題,作文素材每日積累。在行動上我們需要回歸課本,檢查背誦的內容是否完全背會。
2.數學
在數學上,我們需要增加一些專題訓練,針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加強訓練。其次要回歸基礎,梳理數學基礎公式、定義等等。并且多研究重點題型,最后拿出自己以往的試卷,找出不會的知識點以及題型,分析還存在哪些問題。
3.英語
復習英語首先是再次梳理,把握知識重點;其次是堅持始終,提升綜合技能;最后是科學訓練,訓練應試技能。在行動上我們需要強化英語單詞的記憶,可以抽出時間專門背誦高頻詞。很熟的看一下,生疏的最好動手寫一寫。并且堅持每天進行英語聽力訓練,語言是需要反復加強記憶的。
4.物理
復習物理首先是注意考綱的變化,從考綱的變化中理解考試內容如何變化;其次是做好答題的規范訓練。我們要多做一些精選的模擬試題,切記不要題海戰術,多做試題的同時,要注意物理解題的規范性。
5.化學
復習化學的時候,我們要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查漏補缺,高強度的進行理綜練習,全面提高綜合能力。其次是多做一些綜合訓練全真模擬,盡可能做到周期短,頻率高,每次訓練或測試題力爭做到覆蓋面廣重點突出。
6.生物
復習生物最重要的是要認真研讀新大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收集高考信息,關注專家的解讀和預測,了解出題的趨勢。其次我們全面回歸教材,強化基礎知識記憶,因為近年高考生物經常出現教材原話的填空,或者自己組織語言解釋生物現象。這些都需要學生對教材非常熟悉,能用準確的生物學語言闡述觀點。
7.政治
復習政治要匯總時政熱點,時政熱點包括即時熱點與長效熱點,第二是梳理篩查知識網絡,既要把握宏觀體系,也要深入微觀結論。最后是適當練習一些習題,保持手感即可。
8.歷史
復習歷史其實和其他科目一樣,回歸課本,夯實基礎,考前最后沖刺的要點是重點梳理主干知識和核心概念,解決易錯知識點,深化拓展重點知識,尤其要挖掘歷史地圖、表格和圖片中的信息。
9.地理
復習地理,高考考生們應該多做大題訓練,提高解題能力,這些能力要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舍得拿時間和精力,掌握實現能力的方法、途徑,在不斷訓練中得以提高。如:描述、闡釋能力。
高三歷史學習小竅門
第一,興趣第一-保持對歷史研究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發現歷史難學,把學習歷史看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分配給他的任務,而不是主動學習。事實上,歷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想象歷史悠久燦爛的文明,古今中外英雄傳說,壯麗的歷史事件本身就讓人有無限的遐想。
第二,方法為主
1。閱讀歷史教科書。閱讀歷史教科書需要“閱讀”目錄、介紹、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問題和年表。首先,在理解各章節和程序及其內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本章要討論的問題和要討論的方面。其次,根據教材,從各個方面分析和總結了幾點,包括每一點所包含的基本知識,并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第三,找出書中的核心詞和關鍵詞,明確哪些必須記住,并標出,以加強記憶。
2.上課時注意聽,課后多記住,記住一些歷史時期的背景。要了解一個歷史事件,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才能了解其意義、作用、影響等,從而了解歷史事件的記憶。閱讀更多的歷史書籍可以幫助你理解歷史文本以及拓寬你的知識。
3.“不懂新鮮事”,善于思考。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因此有必要回顧前人的知識,思考新的歷史知識,這不僅可以提高記憶,還可以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的業余時間,當我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一個涉及歷史的故事時,我應該立即回憶起教科書中的知識,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追溯到來源。通過其他渠道思考歷史知識與教科書所描述的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明確知識,這也被認為是對時間的充分利用。
4.整理和整合歷史知識。針對歷史知識中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組織和整合,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教科書中整理出大量的史實,并將其簡化為歷史線索。建立骨干知識的結構和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當然,在整合的時間可以參考測試研究,以上精彩的總結內容或削減,反復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5.想到解決一個問題。在高三階段,考試數量會相應增加,因此,合理安排考試策略,鍛煉一定的解題能力是我們最大的目標。解決問題需要注意:一是“解決”,即千方百計解決問題;二是“思考”,即解決問題后反思,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糾正思維誤區;第三,“回歸”,知識和經驗將由教科書確認,回到教科書。教材中命題意圖、難點、關鍵點、原型和關鍵要素的分析能力有待于緩慢發展。
第三,心態要以保持平常心為補充
保持平常心,這是本文的研究為高三個學生咨詢老師說的話。
當你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要每次都努力取得高分。不要忘記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知識。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保持一個正常的頭腦,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規律去學習,最后讓我們積累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