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新高考賦分規則
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科原始總分為100分,賦分起點為30分。在賦分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相對應的賦分區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這里就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即賦分區間,賦分區間兩端值分別為賦分區間最大值、賦分區間最小值。
與此相對應的,我們把所有考生的原始分數也根據賦分區間的形式劃分為5個等級,具體分數區間以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及其得分來確定,例如1萬人選擇政治作為考試科目,那么成績在前1500名的屬于第一個原始分數區間,假設這個前15%的考生最高成績是99分,最低成績是80分,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原始分數區間第一個等級為100~80,據此可以確定一個概念即原始分數區間,原始分數區間兩端值分別為原始分數最大值、原始分數最小值。
按照公式所得出的賦分成績就是考生最后計入到高考總分的成績。 例如張三政治原始分為80分,那他所在的賦分區間就是B等級,區間分數為85~71,假設張三該科的原始分區間為82~61,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張三政治的最后賦分成績為84分。
高考賦分制的優點
(1)賦分可以避開不喜歡的科目
舊高考分為文科和理科,只有兩種選擇,很多考生都會存在對其中一兩個科目不太感興趣甚至是討厭的情況。比如很多考生都覺得物理很難,但卻很喜歡生物和化學。
在舊高考模式下,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勉強學理科,但如果是在“3+3”的新高考模式下,大家可以把物理換成地理、歷史、政治等多個科目,如果是“3+1+2”的新高考模式下,也可以換成歷史,至少能夠多一種選擇。
(2)縮小科目難度造成的分數差別
不同的科目學習難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簡單的以卷面成績作為總分來作為比較的話,會有些有失公允。利用賦分制換算成績之后,是按照考生的原始成績在選擇同一考試科目的總人數中的排名給分的。
以山東省為例,無論你的物理原始成績是多少分,只要成績在所有選考了物理的考生中排名前3%,那么你的物理成績在賦分后就會超過90分。
高考賦分的含義
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
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招生分理工農醫(含體育)、文史(含外語和藝術)兩大類。
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照招生章程和計劃,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新高考賦分制怎么計算
按照考生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五個大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A等15%、B等35%、C等35%、D等13%、E等2%,從而將考生的原始分轉換成了等級。公式:(該區間高考最高分-原始分)÷(原始分-該區間高考最低分)=(等級賦分區間最高分-x)÷(x-等級賦分區間最低分)。
學考合格才能賦分;而選考的分數,也不代表高考最終得分。賦分的關鍵在于,要明白你選考的分數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據這個排名區間確定所在的等級。然后根據等級,賦以對應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
賦分成績和原始成績對照表
我國現有兩種不同的新高考模式,各省的賦分制度也有一些差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各省賦分成績和原始成績對照表,供大家參考。以下只是部分省份賦分對照表。
1、上海(3+3模式):
分為11個賦分等級,A+等級為滿分70分,E等級為40分
2、湖南、湖北、福建、江蘇、廣東、重慶、河北、遼寧(3+1+2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