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賦分制如何進行
新高考賦分制如何進行
1. 確定賦分區間
將每個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出A、B、C、D、E五個等級,對應的分數區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
2. 確定原始分數區間
與賦分區間相對應,以每個科目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及其得分來確定原始分數區間。
3. 利用公式進行計算
設原始分數區間最大值與原始分之差為R,原始分與原始分數區間最小值之差為r,賦分區間最大值為A,最小值為a,賦分成績為未知數T,其余均為已知數。賦分公式為R/r=(A-T)/(T-a),經過計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舉個例子,今年新高考化學題難,生物簡單,假如選化學和生物的人數一樣多,一名學生選擇了物化生組合,并且都考了80分,化學成績排名靠前,生物成績排名中間,經過賦分,化學可能以90分成績記入高考成績,而生物可能以75分成績記入高考成績。
因此,新高考下,賦分主要看學科成績的排名,有的學科成績很低,但是大家都低的情況下,他的排名可能較高,因此可能獲得較高的賦分。
新高考賦分制對什么學生有利
新高考賦分制度是教育部為保證公平而推出的一項政策,它對絕大多數考生都非常有利。新高考賦分制度具體對以下兩種類型的學生有利:
1、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學科實力較強的同學
無論是新高考3+3選科模式還是3+1+2選科模式,都要求考生必須選擇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作為必選科目。所以擅長這三門主科的人會非常占有優勢。
2、沒有明確選擇文科的同學
在舊高考時期,有部分同學喜歡文科,但又不擅長地理,或者喜歡生物,又喜歡歷史。所以這次新高考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新高考等級賦分是什么
等級賦分制是指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統考科目(語數外)仍然采用原始分,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個選考科目則實行等級賦分制度。
第三批參加新高考的8個省份采用的是統一的劃分規則,分為五個等級:
A等級,排名等級占比約15%,分數區間是86-100;
B等級,排名等級占比35%,分數區間是71-85;
C等級,排名等級占比35%,分數區間是56-70;
D等級,排名等級占比13%,分數區間是41-55;
E等級,排名等級占比2%,分數區間是30-40。
對于實行“3+3”新高考模式的省份來說,在5個等級之下還會細分21個小等級,就比如A等級會分為A1、A2、A3、A4、A5,B、C、D也是一樣,A為滿分100分,相鄰兩個小等級之間差3分,E為40分,雖然總體相差不是特別大,但是不同省份的同學還是要參考自己所在省份的劃分規則。
新高考分數賦分
學考合格才能賦分;而選考的分數,也不代表高考最終得分。賦分的關鍵在于,要明白你選考的分數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據這個排名區間確定所在的等級。然后根據等級,賦以對應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經過這一套流程下來。你的高考最終成績就出來了。
舉例說明:
比如小明同學生物成績,必考題67分,加試題25分,卷面分為92分,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1%,那么按照等級賦分方案,屬于1等級,他計入高考的生物分數應該對應為100分;
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4%,屬于3等級,對應賦分為94分,計入高考總分;如果他的成績排名在當次考試的前10%,屬于4等級,對應賦分為91分,計入高考總分。
按照等級賦分的算分規則,你的高考分數取決于當次選考科目成績全省的排名。同時等級賦分的結果之一,就是不管哪門選考科目,當次考試都將會“誕生”1%的滿分考生。
高考怎么復習
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主要是補習過去學習中的弱科、弱點,并搞清楚各知識點、串點連線,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最主要的是記住知識點中的公式、定律、定義、性質等重要結論,同時總結歸納各知識點的重要題型,最好是以往高考出現的常考點。
第二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結束以后,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科目的基礎復習,而第二輪復習的重點就要轉移到高考各個學科的命題方向進行專題復習。以英語為例,可按高考英語卷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和“閱讀題”等進行針對性復習。通過專題復習訓練,目的是總結和記憶高考各科可能出題的規律和各類題型。
第三輪復習
這輪復習主要是按高考題的模式進行適應性練習。首先要求按規定時間完成練習,并調整各學科的題目解題時間。最好不要超過所限定的時間,即高考中的15分題就不要超出15分鐘的作答時間,并且3分鐘之內還沒有解題思路、5分鐘之內還寫不出開頭,就要停止作答,做下一題。如果考試的時間覺得不夠,則需要現在就開始進行速度訓練。
第四輪復習
最后一輪復習建議一天一門整理做過的練習卷,特別是模考卷,總結高考出題規律。認清自己所做過的錯題,并及時進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