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西新高考賦分規則
考生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總分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卷面滿分值各為15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計入考生總成績。選擇性考試科目卷面滿分值各為100分。首選科目歷史、物理以卷面原始分直接計入考生總成績,再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以等級轉換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需要注意的是:
1、賦分科目僅限于“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再選科目。
2、每科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轉換分滿分也是100分,賦分起點均為30分。
3、各省市各等級人數比例卻不一樣,賦分區間也不一樣。
江西新高考政策為什么要實行“等級賦分”
1、等級賦分為了更公平!這是選課之后,必然采取的新的對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不同學科,試卷難度不可能一樣!
2、舉個例子:加入某大學對該專業的`要求是必選物理一科,那么考這個專業的學生,有可能是理化生組合,有可能是理史生組合,假如歷史的試題難度大于化學,那么選擇理史生的學生的原始分數就會吃虧了,難以保證公平。
3、而使用等級賦分,考生最后上的院校和專業,最終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也就是在競爭者群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原始分,能最大抹平了由于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象,使得不同科目之間成績可以相加。
新高考賦分的科目
一、3+3新高考地區:
新高考規定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6個科目卷面分滿分都為100分,它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只用于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
按照等級賦分的基本思路,是將每門選考科目的同一類型考生成績按照分數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據比例劃分不同等級,按照公式賦予不同等級分。
二、3+1+2新高考地區:
新高考賦分是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科。在新高考3+1+2模式當中:“3”指的是在過去最為重要的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是必須學習并且參與高考的,各科總分為150分;“1”指的是,學生們需要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科目中選擇一門為自己的首選科目;“2”則是同學們要在剩下的四門科目中選擇兩門作為自己的再選科目,而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總分都是100分。這樣的制度下,考生們的高考成績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直接將各科的總分加起來,而是根據等級賦分制度來計算。
新高考政策賦分是什么方式
等級賦分的規則是按照你選考此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按照排名確定相應的等級進行賦分。也就是說不管選考此科目的學生考多么低的分數,按照規則排名前1%的同學的成績就是100分,計入高考最終成績。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
排名確定了,等級也就確定了,賦值區間也就確定了。反過來講,等級和賦值區間都是根據排名作為唯一依據而確定的。
每科等級成績本質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績,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內所處的位次決定,原始成績進行等級轉換后,排名順序不變。
為什么會出現賦分制
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以解決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賦分制”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高考出現了“不分文理”的特點,學生能夠選擇的組合很多,但每一科的難度大不相同,采用賦分制,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以解決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賦分制”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高考出現了“不分文理”的特點,學生能夠選擇的組合很多,但每一科的難度大不相同,采用賦分制,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新高考包括什么內容
1.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選科推薦
物生地
專業覆蓋率:87.61%
科目關聯度:地理和生物的文理界限劃定并不是十分的明顯,生物學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較高的記憶力,地理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力,物理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維,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科目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度。
科目學習難度: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和化學相比,地理和生物的難度還是要低一些的,選擇此組合的考生基本上是以物理作為專業選擇的定向,以地理和生物作為得分的重要方式。
競爭壓力:從目前各省選科數據來看,生物、地理的選科人數較多,在賦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選擇這一組合不占優勢,不利于考生在高水平層次競爭。
“等級賦分”真的能實現公平嗎
從社會的反應看,很多人對這個等級賦分非常不滿,原因就是它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科難度!
選擇物理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績都非常優秀,如果把這些優秀的學生重新進行排名,按照等級重新賦分,就會出現很多學生賦分成績低于原始成績的情況,極端的情況還好出現差距幾十分的情況,也就是學霸也會硬生生被賦分成“學渣”,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這種影響下,浙江省出現了明顯的“棄物理”現象,為了彌補,浙江采取“托底保障”政策,教育部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第三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沒有采取“3+3”模式,而是采取“3+1+2”模式進行彌補,不過這一模式救了物理,卻沒有救化學,有些地方又出現明顯的“棄化學”現象。
新高考賦分制適合哪些同學
1、新高考賦分制適合語數外三門學科成績突出的考生。
新高考語數外三個科目都是不變的,并且這三門學科是統考科目,所以學好這3門科目,對于考生的幫助非常大,因為語數外,不參加賦分,分數越高,對于考生的總成績就會越高。
2、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政史地三門學科成績好的學生。
相比于物化生和物化地,政史地的學習難度會小一點,因為記背的知識點比較多,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思維,所以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更容易拿高分,這樣在賦分的時候,分值也會更高。
3、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
賦分制對于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來說,反而優勢更大,因為一般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都會選擇比較難的學了,尤其是物理和化學,這兩門,但是在賦分的時候可能會吃虧,反倒是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賦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