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賦選科分制是如何計算的
選擇性考試科目滿分值各為100分,物理、歷史以卷面分直接計入考生總成績,也就是說你實際考了多少分高考成績就是多少。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各100分,劃分為A、B、C、D、E這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也就是說你實際考了多少分還要換成等級分才算到最終的高考成績。
新高考選科賦分制是什么
新高考的模式之下,高考的計算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分數在計算的過程當中,并不單純以卷面分來進行計算,而是使用了“賦分制”。在除去語數英以及固定科目之外的三到兩門副科進行卷面分的折算。
其實綜合性來看,新高考模式的賦分制還是相對較為公平的。它可以起到一種促進的作用,對學生之后的高考成績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學生之間的分數有了更直觀的展示。
賦分制在計算的過程當中,它本身就是一個分數的轉化問題,在基于固定的公式表格之后,將考試的成績做出了一些改變。大家可以與之前的訓練分來進行比較,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賦分規則,成績也是會有高低之差。
如果自己想要分數排名靠前的情況之下,還需要看自己的賦分結果。比如地理和化學,同樣是100分的情況之下,如果其中一人的地理卷面分得到了90分,而化學卷面分得到了86分,那么從實際數字來看,地理比化學高出了四分。
但是再套入賦分制之后,地理的90分和化學的86分分別排列在15%和4%的位置成績,這樣再換算之后,化學將會拿到百分的分數值。
有的地方賦分制會將百分之幾的學生成績直接換算出一個數字,這樣的換算制度在換算之后,如果自己考試零分,那么也是可以有一部分成績,在總成績方面也會提高一些。
新高考選科賦分注意事項
賦分制度和平常我們考試中用的計分制度并不一樣,在新高考實行之后,有家長發出了這樣的吐槽:孩子明明能考600分,為啥賦分之后變成了590分?
學生的成績很有可能因為賦分制度而降低,這難免會令人失落,但在新高考不分文理的局面之下,賦分制度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高考實行選科之后,打破了最傳統的文理分科,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并擅長的科目進行學習,但是每一科的難度不同,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新高考為什么要實行賦分制度?其實是因為文理科一旦取消,各個科目之間的不均衡逐漸顯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賦分制孕育而生。
但是在高考賦分制度下,對考生有什么影響?從上面的分析中不難看出,若學生們選擇傳統的“理綜”,很可能會在高考中淪為“炮灰”,因此對于高中生而言,選科是關鍵,家長別忽視了。
當然,具體如何選擇,學生不僅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擅長的科目,還要綜合各個科目的難度。新高考下,選科就是一場“博弈”,賦分制只是將這場“博弈”的結果展現得更明顯而已。
新高考賦分與選科人數的關系
等級賦分制雖然和選科人數有很大關系,但是選擇的人越多,賦分反而更占優勢。
等級賦分計算公式:(原始分區間最高值-原始成績)÷(原始成績-原始分區間最低值)=(賦分區間最高值-等級成績)÷(等級成績-賦分區間最低值)
以浙江高考的等級賦分制為例,假設全省共有20000人選擇了歷史,10000人選擇了地理,甲選擇了歷史,甲得A5賦分值是88分,排名在2200-3000名,乙想要也拿到88分,就需要排名在1100-1500名,在高考才能和甲一樣有競爭力,需要前進1000多名,顯然難度更大。
學科之間關聯極大,互相印證、互相促進。
新高考模式下選哪科好
1、歷史+化學+地理
這一組合可報高考專業比例為88.6%,這種選擇其實是一種文科中比較偏理的選擇,適合與物理實在沒有緣分,但邏輯思維較為清晰,不擅長純文科記、背的高考考生。
2、物理+化學+政治
在各省份的考生選擇中,這種組合覆蓋率非常高。優點就是這三門學科之間可以互補,物理比較考察做題和邏輯思維,化學雖然有很多計算題,但也會考察記憶能力,和政治搭配在一起學起來不會太累。
3、物理+化學+生物
這種選擇方案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凈的“理科生”方案。此組合可以覆蓋97.4%的專業,不能選擇的2.6%專業基本為哲學類、歷史類專業。這種組合方案優點是記背內容最少,理解內容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