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高考2023賦分規則
把每個選考科目考生群體的卷面分從最高分到最低分順序排列,按照考生群體卷面分的統計分布所確定人數比例,將該選考科目考生群體劃分為5個群體,每個群體考生賦予1個等級,整個考生群體的卷面分被轉換為從高到低A、B、C、D、E共5個等級,每個考生的等級由其在該選考科目群體的排位確定。
等級分的滿分值為100分,起點分值為30分,從A至E每個等級按照1分1檔的分數間隔對各個等級進行連續賦分,各個等級的等級分賦分區間從17到10分不等,依此,把每個選考科目考生群體的等級成績從高到低(從A到E)轉換為100至30分的等級分數,每個等級分數都在一定的等級分區間內,根據每個考生的卷面分數及其所在等級的等級賦分區間,運用等比例轉換法則將其卷面分換算成等級分。
考生總成績由夏季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語文、數學、外語滿分值各為150分,按考生卷面分直接計入總成績,其中外語科目中,英語科目筆試分值為130分,英語聽說考試分值為20分(條件成熟時,適當增加英語聽說考試成績的比重),其他語種的,按教育部當年規定執行。選擇性考試科目滿分值各為100分,物理、歷史以卷面分直接計入考生總成績。
賦分制和傳統高考計分有區別嗎
原始分,也就是傳統高考計分,只講成績,將考生的卷面分合計就可以了,就是實際的卷面分,學生成績在那里,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優點就是直觀,只反映學生的卷面得分情況;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
賦分制下如何選科容易得分
在等級賦分制下選科,需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這樣更容易得分;二是選擇在全省或全市排名優勢的科目,這樣更容易獲得高分。比如說,前3%的學生可以賦分91-100分級。如果選擇政治的學生有1000個,那么最終只有30個考生能賦到這個區間的分數,你選擇政治的話,想要拿A級別分數必須排到全省前30名;如果選擇化學的學生有10000個,那么最終有300個考生能賦到這個區間的分數,你選擇化學的話,想要拿A級別分數只需要考進全省前300名即可。因此,選擇化學比政治更容易賦分。
2023年哪些省份實行新高考
2023年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這些省份實行新高考。
1.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實行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實行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改革兩種模式
“3+3”模式具體選科多達20種,多種選科組合模式,提供給了考生較之“3+1+2”模式更大的自主權,然而對學校運行管理與教師教學來說,可謂是不小的挑戰。選考科目不同帶來走班教學的上課形式,走班上課的班級學生流動性大,教師工作量增大,管理變難,教室分配、教師安排、課表制定等問題也凸顯出來,都需要妥善解決。
“3+1+2”模式則更加凸顯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相關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于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此外,這樣的考試模式也突出了高校對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