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警察心理壓抑值偏高
范青(化名)是一名刑警。一次,他在追捕一名持槍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時,歹徒首先開槍。他立即將子彈上膛。接著,犯罪嫌疑人準備再次開槍。生平第一次,范青對著真人扣響了扳機,兇犯應聲倒地。后經檢察機關連夜現場取證,確認范青開槍正確。但辦完案后,范青卻一直睡不著覺,歹徒受傷流血的一幕在腦海中反復浮現,心里覺得特別沉重。于是,他找到了分局的“民警心理咨詢室”。
剛當交警的謝崢(化名)也遇到一些“放不下”的事。他第一次值班就遇到一起惡性交通事故,現場尸體血肉模糊,這讓很少見到尸體的謝崢嚇了一跳。處理完事故,謝崢晚上老是夢見死者的慘狀,而白天頭卻莫名其妙地疼了一個多星期。最終,他也向“民警心理咨詢室”求助。
心理咨詢醫(yī)生走進警營
上周四下午,記者在某公安分局的心理咨詢室看到,雖然從外表上看這只是間普通的辦公室,可里面擺放的鵝黃色布藝沙發(fā)、玻璃茶幾,以及木質書架,都給人一種輕松感。
南京腦科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科副主任李箕君告訴記者,2002年,省公安廳與衛(wèi)生廳在全省范圍內,對3128名民警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其中男性2641人,女性482人,平均年齡28歲,包括治安、刑警、交巡警等14個警種。
調查結果顯示:50%的警察存在易怒、沖動、抑郁、焦慮、恐怖等心理問題。為此,腦科醫(yī)院在某公安分局建立了民警心理咨詢室,每周四為民警作“心理調養(yǎng)”。
該分局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兩年來,無論刮風下雨,李箕君都準時來這里為民警做心理咨詢,到目前為止,已為100多名警察化解了“心結”。現在不少民警心里有什么“事”,很自然就會想到去“民警心理咨詢室”找專家說說。
不同警種警察,心理問題有異
李箕君告訴記者,兩年中,除去面對面的心理咨詢,他還接到許多民警打來的咨詢電話。他發(fā)現,民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家庭子女等方面。而不同警種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以刑警和交警反映的問題更為集中。
拿交警來說,長期生活在污濁的空氣與噪音中,加上工作負荷量大、作息時間缺乏規(guī)律,心緒容易煩亂。一名交警稱,只要一上馬路執(zhí)勤,他的心里就很煩躁,連家人都叫他“警察臉”。而刑警由于經常接觸兇殺、尸體、死亡等暴力事件,經常處于危險之中,心情自然容易緊張。如果沒有及時疏導,則容易出現孤獨、憂郁等問題。一位刑警稱,在他任職的頭三年里,耳聞目睹的極端現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見到的還要多。
多名警察成為心理咨詢員
據公安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在國外,警員執(zhí)行完一項任務后,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去見專職心理醫(yī)生。李箕君稱,目前,全省共有8萬多警察,光靠他們醫(yī)院這樣一對一地進行心理咨詢,堪稱杯水車薪,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今年他們醫(yī)院多次在公安系統(tǒng)舉辦心理講座,并幫助多名警察拿到了國家職業(yè)心理咨詢證書。培養(yǎng)專職的警務心理咨詢員,應該是緩解警察心理壓力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