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三位一體為民警心靈解壓
與王淑合觀點相同的還有丁平,從事心理學研究近30年的她,是北京人民警察學院理論教研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地震帶給人們的傷痛不是短期的,而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并不見得立刻為他們做危機干預。在災難發生后過一段時間再做危機干預,同樣可以。”
危機干預:民警心靈的治療
去年11月,公安部專門成立了重大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以提高對重大突發事件民警心理危機及時進行化解、控制的能力。王淑合和丁平都是首期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的成員。今年4月28日凌晨發生的膠濟鐵路事故,也是專家組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實戰。
“在遇到重大的突發事件,具體參與其中的民警心理受到巨大的壓力和強烈的刺激,如果不對民警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就可能引發心理恐懼和心理壓力,甚而引發心理疾病。”王淑合說。
據介紹,今年4月28日膠濟鐵路事故發生后,先期到達現場的民警們在視覺、嗅覺、聽覺、觸覺方面都受到了刺激。在視覺上,他們看見火車側翻、尸體、鮮血;嗅覺上聞到了血腥味;聽覺上,聽到了受傷旅客的痛苦聲、求救聲;觸覺上,接觸了血肉模糊的殘肢、冰冷的尸體。這就需要心理危機的干預。
“經我們對90余人次的民警和消防官兵進行團體晤談和個人心理干預后,民警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緊張得到了緩解,同時我們也教他們學會了幾個簡便實用的緩解心理壓力、強化心理調適的方法,這對他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丁平對此次重大突發事件危機干預工作的效果非常滿意。
“從心理咨詢、心理訓練到危機干預,我感覺,近年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有很大進步。心理咨詢只是被動的、等待對方找上門來做心理咨詢。而危機干預更強調主動出擊。民警隨時可能應對重大案件事故、槍擊犯罪嫌疑人、目睹戰友流血犧牲等突發情況,成為心理危機的"易感人群",我們正在主動地對民警進行危機干預。”丁平說。
心理訓練:關注民警心理素質
一個晴朗的上午,遼寧省大連市公安局22歲的女民警小王,蹲在一根8.2米高的柱子上,哭了。“小王,加油!”站在地面上的民警們向小王一次次地高喊鼓勁。小王緩緩地從8米多高的柱子上站起來,她縱身躍起,抓住1米外的前上方一根距地面10米高的單杠。
“成功了!”民警們的歡呼聲伴著掌聲為小王祝賀。這是公安民警在大連心理訓練實驗中心進行心理訓練的一幕。
“民警經過多次心理訓練,完全能夠克服自身的恐懼。”大連市公安局政治部有關人士表示。心理訓練中“飛越自我”的科目就是設置一個令人產生恐懼的情境,在此情境下讓受訓民警體驗恐懼、面對恐懼,最終取得戰勝恐懼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平均每年接報警總數均超過1.6億起,公安民警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執行抓捕等任務時,難免會遇到觸目驚心的場面,久而久之,會使民警的思想和情緒出現波動。
為了關愛民警心理健康,提高公安隊伍的心理素質,公安部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這在公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2005年公安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2006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從優待警的若干意見》;2007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護工作的意見》。
自2006年公安部確定在大連、上海等8個地市公安機關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建立全國公安民警心理訓練實驗中心以來,截至2007年底,已對1.1萬余名民警開展了心理訓練、教授心理健康知識、錘煉民警心理品質、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預防心理危機。
心理咨詢:為民警心靈解壓
“有困難,找警察!”那么,當警察遇到困難或是煩悶焦慮的時候怎么辦?一部分民警選擇了心理咨詢。
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于2000年在全國率先開通警察心理服務熱線,2004底公安部開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網站,為全國公安民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網上心理咨詢服務。截至2008年10月1日,訪問量已超過4450萬人次,平均每天的點擊量超過12萬人次,平均每月網上咨詢超過500人次。
一直為網站忙碌的王淑合介紹說:“目前,一線民警的心理壓力主要分為與工作有關的壓力、與權益有關的壓力、職業危機帶來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壓力、警察機構內部引發的壓力等幾個方面,緩解一線民警的心理壓力,是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主要任務。”
“心理咨詢并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我最長的一次,是為一名民警做了兩年的心理咨詢。兩年里,每當他遇到困惑或情緒波動時都會給我打電話咨詢。”丁平解釋說,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所以做咨詢的時間長短和次數也不同,這并不奇怪。
“很多民警都很熱愛公安工作,能從工作中感受到職業的光榮感。但是,公安工作很辛苦,他們壓力大、收入低,經常加班,身心疲憊,自己又無法改變現狀。所以很多民警很苦惱,久而久之,會出現情緒問題和心理問題。通過對民警的心理咨詢,可以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逐漸減少不良情緒,讓他們多點感受快樂,并且能夠帶給周圍人快樂,保持好的心情。”丁平說。
關愛民警:向心理素質要警力
“近幾年來,無論是基層民警還是機關領導,都比以前更加重視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這給以后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但是,在我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心理健康工作發展并不平衡,也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心理健康工作的手段和內容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丁平坦言。
“由于多種原因,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各地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暫時還沒有啟動。在未來幾年里,民警心理健康和維護工作應該覆蓋到基層派出所,讓所有的民警在需要的時候,都能夠享受到相應的心理服務,擴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蓋范圍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王淑合說。
王淑合認為,民警心理健康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領導對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程度。在經費保障、科研立項、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因地制宜,積極地創造條件,不斷加大投入,使這項工作真正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公安機關目前還沒有心理服務人員的崗位編制,大多數地區的心理服務者都是以兼職為主,這不利于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化。為保障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續發展,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一定要有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從事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王淑合希望,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建立起一支素質過硬的心理服務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