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警察職業心理創傷
黃國勝
“能者多勞”,這句話最適合民警老K了。他負責交通事故處理,技術上精益求精,別人遇到難題,都會向他請教。他又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不做現場勘察,決不下結論。所以,他總是特別忙。多少年來,他一直這樣不分晝夜地超時工作。一年前,他終于垮掉了,起因是“本來應該提升”而沒有得到提升。
他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領導辦事不公,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哪個案件處理不當?絞盡腦汁地想,結果就睡不好了。本來他是有名的“瞌睡蟲”,坐著都能睡,現在失眠了,說明問題嚴重。
他趕緊去看醫生,醫生給他開了安眠藥。吃了藥能睡著,不吃就睡不著。但是,他怕睡著了隊里有事找他叫不醒,耽誤工作。只好熬著,熬了半個月,體重輕了8公斤,身體變得虛弱,腦子也不好使了,不得不請假休息。領導出于關心,做出重大決定:不管發生什么事,晚上決不找他。于是,他放心吃安眠藥,睡眠明顯改善,體重也慢慢恢復了。
但是,他的自信心沒了。每次辦案,他都會反復檢查,生怕漏掉重要線索,導致判斷失誤、處理不當,在事故現場磨磨蹭蹭,不讓清理現場。好幾次同事強行把他拉走,事后還是不停地回顧事故處理過程。他知道事后回顧無濟于事,但怎么也控制不住不去想,內心非常痛苦。最后還是領導“命令”他來看心理門診。
診斷他為強迫癥和抑郁癥,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他同意吃藥,但不愿意做心理治療。
半年后,他的情況仍然不太好,還出現了新的癥狀,我稱之為“手機強迫癥”。他老是擔心忘了帶手機或手機響了沒聽見,隊里有重要事情找他找不到,過幾分鐘就要檢查一下手機,成了大家取笑的對象。
這一下他可受不了啦,急急忙忙要求做心理治療。
一次民警心理保健課
前不久,我給交警一大隊的民警(職工)和家屬做了一次講座,題目是《交警的心理保健》。
據調查,某些職業特別容易發生心理障礙,民警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民警中,交警和緝毒警的心理障礙發生率又是最高的。因此,在交警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意義。
心理障礙的發生通常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外因,一個是內因。
外因就是生活事件,分為戀愛婚姻家庭問題、生活工作學習問題、特殊遭遇(突發事件,天災人禍)。交警工作強度大,生活沒規律,逢年過節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少,經常遭遇突發事件,還要承受輿論壓力,必須嚴格自律。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很容易發生心理障礙。
內因就是心理素質。交警必須耳聰目明,反應敏捷,膽大心細,吃苦耐勞,臨危不懼,還要有同情心、責任感,否則很難勝任這項工作。因此,對交警的選拔必須結合心理測驗。
即使是心理素質非常好的人,遭遇嚴重生活事件時,也會發生心理障礙。
發生心理障礙怎么辦?一是自我調節,可以進行認知、情緒和行為調節,比如裝糊涂、宣泄、放松、節制、回避等;二是社會支持;三是心理咨詢。
社會支持具有強大的保護作用,可以有效地預防心理障礙。過去,人們生活在大家庭里,鄰里關系融洽,家人、朋友、鄰居、同事組成一張強大的保護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發生心理障礙的機會就很小。現在,家小了,鄰里之間很少來往了,朋友聚會匆匆忙忙,一邊喝酒一邊卡拉OK,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了,社會支持蕩然無存。重建社會支持系統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當自我調節無效,社會支持又不足時,應該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在國外,警察的心理干預非常受重視。
據悉,國家公安部已經開展重視警察的心理保健。前不久,我市派出數十位民警參加省公安廳舉辦的心理咨詢師培訓班。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民警的心理保健工作會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