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
申論范文閱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備考廣東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在寫作上取得高分,其實很簡單,申論經典范文閱讀是重點,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了提供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幫助你提分。
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一)
“新城鎮化”應基于人的價值實現
新型城鎮化是兩會熱點話題,它體現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也反映出改革開放所依托的價值觀念的變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要落實到對人的文化關切,應基于人的價值實現。
新型城鎮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模式,它不能照搬以西方工業化、后工業化為特征的大城市模式,也區別于傳統的城鄉二元對立的城鎮化。它是以人作為 關切點,汲取“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現代的人權思想、后現代的“非人類中心主義”以及儒釋道的自然觀等各種思想觀念的有益成分,重新界定人 與自然、人與城市、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人的權利。
新型城鎮化意味著城鄉在文化權利方面的一體化。這表明,農民在鄉村也能享受與城市相當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帶來的便利;流動到城市的農民工,也能得到 與市民同等的各種待遇和社會保障,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身份的平等。 毫無疑問,也應尊重農民自愿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警惕城鎮化過程中的市場化偏頗,把原本愿意堅守土地生存的農民拋入到對市場的依賴之中。我們也應注意到, 新型城鎮化并不表示城鄉在文化上的一元化,它不是城市文化對鄉村文化的吞噬與操縱,而是兩種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共生互補。
新型城鎮化應重建人與宇宙、大地之間的本真關系。我們要認識到,大自然的風雨、萬物、季節方位、物理變遷不是單純的自然現象,它也內在于我們的生命感 知力。《禮記·孔子閑居》指出“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有什么樣的四時天風,就有什么樣的 四方風俗。這是祖先曾經擁有,也是我們現在依然沉浸其中的生活方式,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們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保護。人的價值內在于自然之中,尊重自然是 人對大地萬物的應有敬畏,也體現了自然與文化的統一。
當然,新型城鎮化需要開發自然,利用土地,創造產品。但是,這種開放和創造應體現出關懷自然的精神,出自對自然化育萬物、呵護生命的感恩之情,而不是 出于對自然的掠奪、毀壞和占有的動機。這樣我們的生存環境會變得更完整、美麗,我們的生存價值將在創造與和諧的統一中體現出來。
因此,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在創造財富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后,應有更高層次的精神價值訴求,那就是使人們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使人們精神上更豐富成熟,使人們擁有對社會負責任的價值觀,去關心生命、工作和生活的意義,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二)
還原科學的精彩才能迎來真正的科學昌明
如果你對一個毫無審美情趣的科學匠人說“我的憂愁像漆黑的夜晚,濃的化不開”,他一定覺得你不通邏輯、不可理喻,然而這樣的比喻在文學上確是司空見慣的,倘若不這樣類比,文學的趣味恰恰會降低很多。從科學的邏輯上來說,“異類不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性公理,而從文藝的角度來看,異類之比卻能比出絕妙的審美意境。從上述分析來看,確實正應了那句話--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科學的呆板來自于其求真的天然屬性,在科學的世界里容不得半點含糊,嚴格的邏輯性界定清楚了科學的邊界--世界原本客觀,人類當然要以客觀的態度和方式去面對它。
然而,真正面對物質世界的,始終還是人自身,科學充其量只應扮演中介性的工具角色。人類所需要的終究還是“精彩”,而非“呆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原本也該是精彩的,呆板的科學只是其一重屬性,甚至是次要屬性。當醫生把人體單純看作一個物體而以所謂“科學”的態度去對待、當核物理學家只服從于核彈的殺傷等級、當生物學家躍躍欲試于克隆出完整的人時,科學的呆板甚至顯得有點可怕,因此,科學的“精彩”已經不純是科學所具備的修飾,而成了科學發展的必需,否則,當科學沿著自身演進的邏輯闊步前進而將“呆板”進行到底時,可能也就是科學終結之日。而何時能徹底還原科學原本的“精彩”之日,也就是科學真正昌明之時。
科學的精彩需要為其注入人文的色彩,科學的發展需要人文的護佑。人類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自由,科學只是人在面對自然世界以尋求自由的工具,因而本質上科學就該是人文性的。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人性的標準和底線,正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所言:“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其實就是揭示了科學具有人性底線的一個方面。科學研究不僅要追求真,要尊重自然的規律,更要追求美和善,也要尊重社會的規矩和審美取向。
科學的精彩還需要通俗地傳達。科學不應該是象牙塔里的思維游戲,其工具屬性決定了它要走向大眾。科學家在向大眾傳達科學的成果時,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式,剝去術語和名詞為科學帶上的冷艷面具,讓科學變得可親近、有溫度、走入尋常百姓家。只有這樣,科學才能真正贏得普羅大眾的廣泛共鳴,獲取最為寬廣的群眾基礎。
時至今日,人類的異化已十分深刻,不得不說,在這其中科學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手機低頭族”無處不在、轉基因爭議日甚一日、中醫存廢眾說紛紜,甚至“文科生”成為一個輕貶義詞的今天,討論科學的“精彩”問題顯得正合時宜,而這或許正是當今社會諸多重要問題能夠得以解除的希望所在吧。
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三)
懷揣壯士斷腕決心 抓好簡政放權工作
“轉變政府職能”是當前形勢下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措,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客觀要求。而簡政放權,即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則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
“簡政放權”是權力外放、自我革命的開拓者;是強化管理、保障民生的守護者。它能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它能更好地發揮地方的作用,激發內在活力;它能推動經濟轉型,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內需潛力,形成新動力。將該放的權放掉,把該管的事管好,是增強政府治理、建設現代政府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權威性,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有效保障。因此,抓好簡政放權工作,實現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至關重要。
抓好簡政放權,要明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是完全取消行政審批環節,而是減少或取消不必要的審批項目,提高必要審批的質量,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審批或管制模式,主要是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在市場失效的時候,發揮行政審批的作用。緣此,我國在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時,對必須由國家監管的公共資源應繼續實行行政審批,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而在能由市場進行調節的領域則應弱化行政干預,減少或取消審批制度。
抓好簡政放權,要鼓勵非政府組織、中介組織積極參與審批改革。公共團體、非政府組織、中介組織等能夠積極地幫助政府進行緩和管制以及審批制度改革。要在管制和審批改革中,充分發揮公共團體、行業協會的作用,要求它們獨自進行管制或依照國家法令制定管制,重視地方自治、地方分權,監督政府的行為,為政策修正建言獻策。通過國家和地方共同努力推進緩和管制,行政審批改革將取得顯著成效。
抓好簡政放權,要加強對行政審批的社會監督。隨著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步伐,政府的運作方式從全能型、主導型向有限型、服務型轉化。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有關部門需將有待審批的項目范圍、內容程序及相關責任等納入社會大眾監督的視野,集群眾智慧衡量審批改革的具體內容。政府部門可從社會各界廣泛聘請監督人員拾遺補缺,最終實現政府行政審批改革的科學性、有效性。
關于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曾言:“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游戲。”這預示著新一輪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的大幕已經拉開,開弓沒有回頭箭,各部門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改革決心和勇氣,打好政府職能轉變攻堅戰,才能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創造活力;才能逐漸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看過“廣東公務員申論經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