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一
投身三農事業,要拿出“不斬樓蘭誓不還”的韌勁。與車水馬龍、高樓鱗次櫛比的城市相比,農村在基礎設施建設與物質文化生活上都落后于城市,我國依舊處于城鄉二元結構的時期,不少青年是生于城與城市的土生土長“城市人”,對于農村缺乏認識和了解,甚至投身三農后,因為條件艱苦而中途放棄。因此,投身三農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激情,更需要長久的堅持與付出。
投身三農事業,要拿出打造“兩個文明兩手硬”的干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全部車諾的總括和結晶。縱觀古今、放眼中外,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漢唐盛世、康乾盛世,還是時間文明史上的古埃及、古巴比倫,都曾創造了強盛的物質文明,也創造了代表那個時代的精神文明。而我們在改造農村方面,基礎設施建設、農民人均收入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然而我們卻面臨農村文化“失根”這樣的窘境,受城市文化的沖擊、空心村的影響,傳統農村文化在凋敝。習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不能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
作為投身三農的青年中堅力量,在大有作為的廣大農村地區,我們不僅要推廣科學種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更不能忽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如:在村落建立“農家書屋”鼓勵大家農閑用閱讀來充實自己,逢傳統佳節,組織節慶活動,讓農村文化“活”起來等方法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的農村生活,一直令人向往;若在其中加入書香的飄逸、節慶的歡騰則更會增添現代化農村的魅力。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這是國家意志,作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我們更應該響應國家號召,用自己熱情似火的青春年華駐守農村,用自己揮汗如雨的實干精神助推農業現代化,用自己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帶動農民思想進步!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二
發展公益事業 打造幸福鄉村
伴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正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如今的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經濟建設可謂朝氣蓬勃、十分紅火。然而相比之下,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在經濟建設面前卻顯得相形見絀,農村教育水平低、醫療衛生發展滯后,殘破不堪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猶如人體的雙腿,任何一方面出現了問題,社會都難以在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滯后的農村公益事業,不僅與城鄉協調發展的健康道路背道而馳,也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社會安寧和諧之夢想更是難以實現。因此,必須立足農村實際,發展壯大公益事業,才能為打造幸福鄉村添磚加瓦。
發展農村公益事業,須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經費困難,是大多數農村在創辦公益事業方面的最大“絆腳石”。就拿農村教育來說,盡管國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這并不足以掩蓋農村教育資金缺口的尷尬問題。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差,師資力量欠缺,就連“普九”這種理所當然的任務也變得踉踉蹌蹌,農村教育的發展簡直步履維艱。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的財政投入比重,統籌城鄉發展,完善農村公益事業的硬件設施建設,并增加鄉村教師等鄉村工作者的學習鍛煉機會,提高福利待遇。
發展農村公益事業,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光陰荏苒,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干部在基層奉獻了青春,用一顆熱忱之心投身于農村的建設中。無論是普普通通的“原則書記”季宛沖,還是曾經解甲歸田的“書記”甘祖昌,無不告訴人們,農村事業的興旺同樣離不開優秀的基層干部。基層領導人的思想的高度、作為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速度。因此,必須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基層干部,將更多、更強的人才投入其中,引領農村公益事業的快速前進。
發展農村公益事業,須推行科學管理機制。當下在聯產承包的大環境下,輕裝上陣的農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實現了騰飛,而這卻給集體性質的公益事業帶來了難處,事難議、議難決等現象凸顯。而農村公益事業涉及醫療、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民生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其發展也必然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因此,要想推進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的管理機制作為有力保障,可建立“一事一議”管理機制,充分結合民意,并且增強議事透明度,依法議事,真正做到科學決策。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始終是黨和國家奮斗的目標,而農村落后的公益事業顯然不能滿足百姓的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大力發展農村公益事業,關系到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更是農村事業中的重要一環。只有竭盡全力將資金投入、人才建設和管理機制都做到位,才能實現幸福鄉村的美好愿景。
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三
以大數據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
大國治理需要大智慧。在信息化時代,大智慧往往源于大數據。大數據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礎資源,能有效集成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信息資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支撐。
助力國家治理頂層設計。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開放而復雜的巨系統,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如果依靠單一主體、單一力量,既難負其重,又會導致治理體系結構失衡,甚至偏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科學軌道。只有統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主體、客體、過程,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綜合施策,才能達到系統集成的效 果。這就要求建立統一、共享的大數據平臺,通過對海量數據的采集、挖掘、加工、匯總、整合、存儲和分享,為黨和政府進行國家治理頂層設計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助力黨和政府找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優路徑。
助力合理規劃與實施國家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全面、系統的改革和改進,這就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國家治理進行科學規劃與實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效能,涉及價值取向、主體、制度、技術等要素。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和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繁重、內容復雜。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的規律性結論,有利于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保障國家治理現代化遵循科學性、戰略性、長遠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在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軌道上順利推進,保證國家治理 現代化過程規范、運作高效。
助力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科學決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信息化時代,科學決策越來越依賴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每個社會成員均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表達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形成海量的“微數據”和“微事件”。決策者往往要對海量的實時數據進行掌握和挖掘,將分散的小概率事件有序關聯起來,突破“信息孤島”限制,排除各種垃圾信息的誤導和干擾,把握數據中蘊含的規律性、傾向性問題,提高公共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更好地回應公眾關切,滿足公眾需求和期待。
助力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就我國實際而言,國家治理效能包括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公共服務需求、處理社會治理危機、維護公共安全等的能力與效果。大數據的開放和流動、使用和共享,能幫助治理主體準確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引 發社會治理危機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有效實施事前控制,進一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的整體效能。
助力優化信息反饋機制。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持久戰”,需要對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進行事中評估,及時了解進展情況,發現問題、糾正偏差,避免出現方向性錯 誤。充分運用大數據的理念、技術和資源,及時、有效地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進行監管,將海量碎片化且無序排列的信息變成有用、有序的數據,可以使監管更有針對性、更加透明。通過大數據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進行精準分析,為決策者提供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的真實信息,有助于決策者以目標變量為參照系,及時、準 確地掌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評估結果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
助力塑造健康社會心理。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社會結構轉型。當代社會,人們認識世界和自身的參照系在快速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社會心理穩定性缺失,致使一些人心態浮躁、焦慮感上升。因此,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注重塑造與之相適應的健康社會心理,為各項改革和實踐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升國家治理 現代化“硬件”與“軟件”的契合度。在信息時代,大數據打破了單一主體對信息傳播流向和內容的壟斷,拓寬了信息來源和流通渠道,提高了“信息能見度”,為 民眾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與集成,可以找到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變革中社會心理浮躁、焦慮的癥結所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引導和調整社會預期;引導人們保持戰略定力,弘揚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活力,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營造改革創新、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看過“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