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申論熱點分析
江蘇公務員申論熱點(一)
背景鏈接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意味著隱私的終結。購物平臺知道你每天買什么,社交軟件知道你每天說什么,打車應用知道你每天去哪里……透明、開放,互聯網在連接一切的同時,也把公民隱私暴露在陽光下。2016年12月,“700元購買全套身份信息”的新聞,再度印證了上述判斷,令人震驚。公安部回應稱將對此展開調查,但同時也表示,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綜合分析
[權威論述]
要嚴密防范網絡犯罪特別是新型網絡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泄露原因]
一是在市場需求和利益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獲取、兜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歪主意。
二是一些網絡、電話銷售、保險、貸款等公司的從業人員,把自己掌握的“個人信息資源”,賣給了不法分子。
三是個人在瀏覽、登錄網站,點擊中獎信息、隨便安裝來路不明的軟件等,不慎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危害]
個人信息泄漏帶來的危害往小了說會導致騷擾電話短信的爆發,往大了說則變成電信詐騙的源頭。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面臨著被侵犯的風險。令人不安的是,泄露的個人信息數據正明目張膽地進入地下黑色產業鏈,被明碼標價反復售賣,居然還呈現出“平臺化”“專業化”的趨勢。而更為“細思極恐”的是,泄漏的個人信息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乃至刑事犯罪。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挑戰]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第一,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的應用,個人信息的收集日益密集和隱蔽.
第二,多重來源的個人信息進行比對累積,能夠形成完整的個人畫像和實時追蹤,使人們無處遁形.
第三,大數據技術能通過特定算法從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結論,不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風險,還可能用于影響個人權益的決策,如評估個人信用狀況等.
第四,在數據開發價值的驅使下,個人信息的流轉、交易形成鏈條,信息處理主體多元,傳播方式紛繁復雜,對于個人權利行使及政府監管均構成嚴峻挑戰。
參考對策
第一,需要完善個人信息監管制度,確保信息源頭安全。公民個人信息以數據形式,存儲在相關系統或平臺中,相關機構、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應該盡快完善信息使用及管理制度。比如:誰查詢、復制這些信息,應該保留完整記錄備查,等等。凡是不按規定查詢、復制相關信息者,要追究其責任。
第二,公安機關要加大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查辦力度。雖然信息泄露現象較為普遍,但“民不舉、官不究”似乎成為常態,多數群眾遭遇詐騙也不舉報,甚至認為舉報也沒有用。保障個人信息安全,需要“治亂用重典”,加大對信息泄露者的懲處力度,盡量做到有案必查、有責必究,通過集中辦理一批大案要案,形成必要的震懾。
第三,對于信息泄露現象,公眾要勇于并善于維護自身利益。在信息安全這張“互聯網”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節點”,千千萬萬個“節點”的共同努力,才能編織成一張安全而堅實的網絡。所有人一起努力,信息泄露犯罪分子一定會成為過街老鼠,無所遁形。
江蘇公務員申論熱點(二)
背景鏈接
在我們的舌尖安全遭遇著種種侵襲的時候,“醫療垃圾變身餐具”的黑幕,再次加劇了我們的隱憂。2016年底,南京棲霞公安分局歷時三個多月成功偵破南京市首起醫療廢物污染環境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1人被逮捕、2人被取保候審。讓人震驚的是,嫌疑人倒賣的這些醫療廢棄物經過層層轉手、加工后,竟然成為了我們餐桌上的餐具、仿冒知名品牌的塑料玩具等。(央視新聞,12月20日)
反映問題
醫療垃圾主要是指使用過的醫療耗材,包括手術及包扎后的殘余物、一次性注輸器、廢棄藥品和醫療用品等固體廢物及傷口敷料、繃帶、棉球等傳染性廢物。醫療垃圾最大的危害就是原微生物造成的傳染性,其中所含的致病細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已被列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7類廢物中的首位,如果處理不當,將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造成新的環境污染。
醫療垃圾變身餐具暴露出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負責人無視有關規定,隨意棄置醫療垃圾,從而造成醫療垃圾的外流。而相關監管部門涉嫌不作為、監管不力,這也是醫療垃圾處理不當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不少城鄉居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對自己或別人使用過的注射器等醫療垃圾,不但不及時處理,有的還拿給小孩當玩具,甚至用輸液膠管吸水喝,更有甚者用器皿類醫療垃圾來盛裝食物、茶水等。
參考對策
醫療垃圾處理必須走“正道”,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基層醫療垃圾的規范處理力度,莫再讓它成為危害公眾的健康“殺手”。一方面,有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教育廣大基層醫務人員提高認識,增強責任心,小心存放醫療垃圾,同時要對醫療垃圾進行跟蹤檢查,加大對不法回收、倒賣與處理者的打擊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就處理醫療垃圾中的一些難點采取對應的策略,比如以補貼的方式支持醫療機構按規定處理醫療垃圾,或者以政府的名義,設立或委托集中處理醫療垃圾的機構等,這樣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醫療垃圾處理體系,不讓醫療垃圾被“廢物再利用”。此外,地方政府應出臺醫療廢物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將醫療廢物分類集中后移交處置單位進行集中處置,不得自行處置等。當然,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城市社區廣泛開展衛生常識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城鄉居民的防范意識也不可或缺。
醫療衛生機構內部要加強監管,要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需要更有震懾力的懲戒措施,更需要各責任主體對制度敬畏、對操作規范較真兒,在這樣的基礎上,多部門的協同行動和合力治理才真正可期。
江蘇公務員申論熱點(三)
背景鏈接
2016年11月,網帖“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學金”引起網友熱議。作者稱,大學時有個同學,打球總穿著開裂發黃的鞋子,家里省吃儉用幾個月,給他買了雙打四折的耐克鞋。他視如珍寶,每次打完球都要刷一遍才行。后來他的助學金資格被取消了,只因“貧困生就該有貧困生的樣子”,他為此哭了很久,我買一雙耐克鞋,就要被取消助學金資格嗎?
助學工作長期以來都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高校學子開始吐槽,為什么有些人穿戴講究,用著各種電子產品,仍然屬于“貧困生”,而有的同學卻因為偶爾的一次“奢侈”消費被取消助學資格。貧困生是否該有一個貧困生的樣子,成為近日高校學生爭論的新焦點。
綜合分析
在整個社會財富不斷積累和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依然強調貧困生要有個“特殊”的樣子,標準不免有些陳舊和落伍。
對很多人來說,關于貧困的記憶并不遙遠。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逢年過節不能改善伙食的家庭,多會關起門來吃飯,以避免遭人嘲笑的尷尬。進入物質相對豐裕、社交開始活躍的年代,如果在聚會場合,別人都是西裝革履,只有一位粗布衫,估計也會手足無措拘謹得很,甚至發誓下一次再也不能這樣露怯。情同此理,我以為,貧困生也應該有一個體面的樣子。
教育的趣旨之于所有學生都是平等的,其中之一即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如果一定要讓貧困生有個貧困生的樣子,衣食用品遠落差于其他同學,很多時候就相當于將這個群體向下孤立和區別開來,年輕人比較脆弱的自尊,會不會被深藏進內心而轉變成自閉,猶未可知。我們當然希望出現更多家貧志堅的勵志故事,但卻無法回避剛剛成年的孩子們尚不穩定的青春心理。
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助學的要義已不能僅僅停留于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推進精準扶貧、使民眾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的時代背景下,助學應該成為扶貧攻堅的重要內容與路徑。去年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要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整個社會財富不斷積累和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依然強調貧困生要有個“特殊”的樣子,標準不免有些陳舊和落伍。
參考對策
一是導大學生樹立端正的消費觀,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事實上,這種教育是缺失的。而從瘋狂的“校園貸”屢屢在校園內制造悲劇來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教育,不只是對貧困生群體,付諸幾乎所有大學生群體都是缺位的。如何將大學生熱衷的目光,從消費攀比拉回到知識探索,或許才是轉移審視貧困生外在條件視線的最好方法。
二是要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完善貧困生評定體系和資助方式。
看過“江蘇公務員申論熱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