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以人為本的精神首先體現在科學地公共交通管理中。比如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就體現了這種精神。免費通行政策不僅減輕了群眾負擔,還提高運行效率,減少擁堵的發生。僅在節假日才以人為本是遠遠不夠的,群眾需要的是全面的、長期的、有制度保障的以人為本,而不是間歇性的,運動式的,恩賜一樣的以人為本。要做到這一點就有賴于對公共交通的科學管理。
只有科學管理才能為以人為本提供制度、技術的支持,才能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處。這種科學首先體現在收費的科學性上。我們的高速路無論路況好壞,無論時間長短,統統收費,這就是不科學的。哪些路該收,哪些不該收,哪些應該多收,哪些應該少收,我們都要通過科學的統計測算,給人民群眾一個說法。要盡可能的減少收費路段。這種科學性體現在收費方式上。現在的網絡信息技術都很發達,而我國大部分的高速公路收費還是人工收費,這樣的收費方式效率低,成本高,負擔重。我們必須加大改造,大力推廣ETC等高速公路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為以人為本提供技術支撐。
以人為本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群眾的事,是大家事。可以推想如果政府真的強力推廣ETC,一定會受到一些群眾的質疑否定甚至謾罵憎恨。因此——
落實以人為本的精神離不開文明的群眾——群眾的公德心,責任意識,超越性的關懷都是以人為本得以落實的必備條件。個別群眾只考慮個人利益,不考慮公共利益,只考慮自己利益,不考慮他人的利益。亂停、亂放、亂搶道、亂插隊、亂闖紅燈、亂過馬路……,這些亂象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自身也在這些亂象中迷失自己,在這些亂象中丟掉了作為文明人應有的形象,丟掉了作為文明古國應有的顏面。如果我們都自私自利,不遵守制度,不聽從指揮,再人性的制度,再科學的管理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卻無法落實。
要提升群眾的文明素質必須引導群眾以復數的人為本,以他人為本——而不僅僅是以單數的個人為本,以本人為本。唯有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禮讓,才能讓道路更通暢,讓社會更和諧。
以人為本不僅要以多數人為本,也要以少數人為本——高速公路免費要充分考慮作為少數的企業利益適當補貼;旅游時體諒作為少數的環衛工人的辛苦少扔垃圾;出行時照顧弱勢群體和少數剛學會駕駛的新手……
我們要將以人為本從空洞的口號化為生動的實踐,讓以人為本精神化為指導人、服務人、感化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強大動力。只要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人人變仁人,無論路有多窄,車有多堵我們都能做到暢通無阻,并行不悖。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在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在這樣一個關鍵的路口,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的道路,切實把握正確的方向。新型城鎮化要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明,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將成為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推進的主要目標和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筆者認為,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每個人在城鎮中自由、公平和全面的發展。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要實現人的“身份的城鎮化”。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首當其沖是要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特別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村轉移人口的落戶問題,從而實現人的“身份的城鎮化”。目前我國仍有6億多的農民仍未城鎮化,其中接近一半是農民工。這些農民工是城市的生產者和建設者,卻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無法真正融入城市成為“城市人”。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應堅持自由、分類、有序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根據《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確定的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原則,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辦法,有序引導農村轉移人口向不同規模的城市轉移落戶。廣東作為全國農村轉移人口輸入大省,有超過2000多萬的外省流動人口,如何通過戶籍等相關的制度改革使這些外省流動人口逐步有序地轉化為真正的城市居民,使其在廣東各大中小城市安居樂業,分享城市發展紅利,將成為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要實現人的“發展機會的平等化”。人進入城市就業生活,更重要的是實現“發展機會的平等化”。一方面,應通過現有戶籍、社保等制度的改革,實現城市常住人口公共服務的公平和均等化。特別是把原來被排除在社保供給體系范圍之外、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村轉移人口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使其享受與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另一方面,應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培訓體系,使其經過培訓進入城市以后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實現穩定就業和職業升遷。舉例來說,近十年以來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廣東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失地農民群體。由于無法獲得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這一群體逐漸成為“種地無田、上班無崗、社保無份”的弱勢群體,失去在城市生活的可持續保障,或者是成為依賴于集體分紅和土地租賃收入的“土地二世祖”。因此,通過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城市常住人口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也是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目標之一。
要實現人的“生產生活空間的優質化”。傳統的城鎮化模式以GDP和經濟增長為導向,各級政府通過土地城鎮化進行城市經營,以吸引產業項目和投資。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導致城市規模盲目擴大,“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導致大量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導致城市歷史文脈和自然環境被破壞,房地產業推動的城市景觀復制導致“千城一面”,城鎮建設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傳統的城鎮化忽略了對人的生產生活空間的關注,城市開發建設偏向物的尺度而非人的尺度,給城市居民的就業生活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城市空間尺度過大導致出行不便、公共活動空間偏少等。因此,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首先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構建以人為尺度的生產和生活社區;另一方面,城市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高城市建設品質。
要實現人的“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化”。長久以來,在我國的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在城鎮化剛剛步入中期階段的時候,許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部分特大城市還出現了以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為特征的“大城市病”,導致城市居民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這一問題在廣東凸顯已久,東莞、佛山等城市酸雨濃度、空氣二氧化硫濃度等指標長期超標,PM2.5居高不下,城市水體污染嚴重等,極大地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環境。因此,推行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改善環境治理,促進人地和諧,最終實現人的“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化”。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以最嚴問責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亂世須用重典”,強調嚴厲問責的威懾力。這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固然有多重主客觀因素,但毋庸諱言的是,極低的違法成本,也是整飭乏力的根源之一。正如所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政府出動前所未有的警力,清剿問題奶粉和違法犯罪分子,結果因為當時的法律法規所限,很多違法犯罪分子只付出了很低的成本。”六年后,回溯當年的處置程序,中國乳業公信重塑艱辛,誰說不是問責缺乏刮骨療傷的勇氣與作為所致?(引用古語及的講話,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已提高到國家層面。)
一邊是舌尖上的中國美奐美輪,一邊是食安里的中國百廢待興。除了監管之責外,加重食安事件問責力度,恐怕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勢所趨。中國食安事件問責中的違法成本之低,可以通過以下數字來佐證——僅以上海為例, “2015年上海食品安全白皮書”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凡是跟食品衛生安全有關的各類罰款是1.1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33%,看似力度不小,但對應的違法案件是12395件,一件平均處罰9090元,用地方人大代表的話說,“太便宜了”!且這其中還有農委、工商等好幾個部門,純食安領域,處罰案件8741件,收沒罰金是6727萬元,平均7696元一件。客觀地說,上海食品安全監管還算好的,只是,這樣的違法成本,加上“行政處罰多、判刑的少”,真能嚇住制假售假者?(用具體數據來指出食品安全違法成本太低。)
食品安全,人命關天。既然要兜底人命,自然就要拿出嚴肅的姿態。從食品安全修法動議初始,業界就普遍認為,衡量食品安全法修訂版本成功的試金石,就是看消費者維權收益是不是高于維權成本,商家的違法收益是不是低于違法成本。2014年3月28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與公安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國家將專設食品藥品違法偵查局,以加強打擊食品藥品犯罪的力量,保障國民“舌尖上的安全”——加之眼下國務院會議的表態,頂層設計以“嚴字訣”重審食安管理的理念呈現無疑。
只是,如何以最嚴問責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這個問題,顯然不只是有法可依那么簡單。事實上,我國在食安領域的立法也并不少,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設了食品監管瀆職罪,將最高法定刑從7年提高到10年,法定刑重于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遺憾的是,在食安大案中,由于管理多頭、職責不清,行政不作為亦難以處罰的景象并不鮮見。可見,有法可依或健全處室僅僅是第一步,最關鍵的還是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確保監管責任明晰到位,二是如何保障最嚴問責不在執法中被稀釋。
徒法不足以自行。就像明星虛假代言,從廣告法到食品安全法、再到新消法,一次次期待,一次次在司法實踐中落空,虛假廣告甚囂塵上,代言明星盆滿缽滿。食品安全執法如何一嚴到底,這是個需要拭目以待的難題。
后記:
食品安全違法成本低、監管不到位、食品生產經營者道德缺失等等,這一系列暴露的食品安全體系問題,無時無刻不提醒政府及社會各界,只有齊抓共管、齊心協力,才能真正維護老百姓餐桌安全。
看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