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
山東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申論文章抓主題是關鍵
一、出現在段首。一篇八千字左右的材料,段首往往會有開啟下文的中心句。要仔細研讀第一段,重點看看是否有承上啟下的語句。
二、著重看段尾。在段尾處,看看有沒有總結全文的話。如“綜上所述”“總之”“總而言之”等等。這些標志性詞語后面往往是文章的主題。
三、當段首和段尾都沒有出現主題時,那就要仔細看看文章中有無理論政策或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比如看材料是否有報告或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相關理論政策。這些理論及領導人講話不是隨便引用的,往往都是和材料的主題有直接關系的。
四、看小題目的題干中有無高頻詞匯。因為小題目的題干往往是對前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只要看小題目的題干基本就能了解整片材料所講述的大體內容了。因此,看小題目題干的高頻詞匯,總是反復出現的詞語,我們就可以判斷有可能這個高頻詞語就是我們要找的主題。
以上是四種常見的尋找主題的方法。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看作文題目的題干部分,如果是半命題作文直接告訴你“圍繞**”“以**為主題”這時主題已經有了。或者作文時命題作文,那么恭喜你了,也可直接就從題干中判斷出來主題了。
一篇文章,立意最為重要。所以,我們要重視尋找文章主題的方法,運用理論找模擬題目進行練習是尤為關鍵的。
山東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申論作文分論點寫法點撥
申發論述題是作文必考題型之一,基本都是最后一題。屬于作文的主體部分,所占篇幅比重也最大,而分論點也很重要。
文章的主體要做到理證和例證相結合。理證法中常見的基礎寫法是原因或影響分析,建議用的優化方式是引言分析和效應分析,所以大家應在靠前多儲備一些相關的名言和效應。像常見的破窗效應、貝爾效應、寒蟬效應等。適當的在寫作中運用中一部分。比如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國家興旺繁榮。”這個分論點寫一個分論點段落。國家能否興旺繁榮,關鍵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慎言·御民篇》有云:“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即國家發達與否在于民眾富不富裕,國家太平與否在于民眾高不高興,國家興旺與否在于民風是否正派。可見,保障和改善民生關乎國家興旺繁榮。聯系當前不難發現: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的總成績優秀,但仍存在房價高、教育難、醫療貴、養老保障缺失等諸多“瘸腿現象”。這些問題的違反了“維持社會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加劇了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和諧與國家興旺繁榮。故此,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政府需加大對民生的各項投入力度,政策要落實的更加徹底。從而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像例證法的應用舉例子。可以用寫社會熱點、經典故事、以及自身經歷。比如圍繞“建設主流道德,要求我們學習模范勇于擔當的精神。”建設主流道德,要求我們學習模范勇于擔當的精神。中學生徐礪寒騎車不小心刮壞路邊停靠的私家車,主動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給私家車主,這中學生勇于承擔的舉動感動了私家車主。最美司機吳斌在異物砸碎前擋風玻璃,擊穿腹部的情況下,手捂肚子,強忍劇痛,用自己生命的最后76秒堅守和完成了一名職業駕駛員的責任。徐礪寒、吳斌之所以成為最可敬、最可愛的人,是因為他們勇敢的擔當起了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面對責任每個人都有義務勇于擔當。因此,要大力弘揚徐礪寒、吳斌勇于擔當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敢擔當的良好氛圍,促進全民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考生們平時寫作可以多加練習。讓自己的文章理證和例證相融合,論證方式多樣化。
山東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材料閱讀三字秘訣
申論材料從內容上來講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叫數據型材料,第二種叫案例型材料,第三種叫觀點型材料。這三種類型的材料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針對每種類型材料,都專門設計不同的閱讀方法。要想把申論學好,真正理解和吃透材料,考生必須掌握這些閱讀材料的方法,來準確選擇要點。
1、“跳”讀法
什么叫跳讀法?簡單地說就是出現數據的材料一般情況下可以跳過去不看,直接讀觀點出現的地方,也就是文字集中的地方。這個方法針對的是數據型材料。什么叫數據型材料?就是材料主要是以數據羅列來表達一個觀點。一般情況下,數據一般不重要,重要的是數據所要支撐的觀點或者所要描述事實。換句話來說,結論比數字更重要。既然數據描述的事實或支撐的觀點這么重要,那他們出現在哪里?很簡單,一般情況下,出現在數據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話上。不過在極個別情況下,數據也很重要,如果針對某組數字單獨命題,沒有文字集中只有數據,那么這組數字就很重要了,需要我們數據對比,看變化,得到觀點。
2、“快”讀法
第二種方法,快讀法,就是一目十行的閱讀方法。針對的是案例型材料。案例型材料是指通過講案例、講故事來表達命題人的觀點。申論國考考試中70%都是案例型材料。案例、故事中往往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也包含得分點,但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抓住幾個關鍵詞匯就可以了,這就是快讀法。一個故事就有五個要素:第一個是主體,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第二個是處境,主人公面臨哪些問題;第三個是做法,主人公面對困境采取了哪些措施;第四個是結果,包括好的結果,也包括壞的結果。第五個是推論。前四個,也就是主體、處境、措施、結果統統都屬于現象,最后一個屬于本質。所以看故事的時候要帶著思想去思考,看看他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一般情況下,本質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命題人想通過案例論證一個觀點;另一層是提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措施。這個本質來源于處境、措施和結果。通過結果來引出一個觀點,通過處境或者措施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精”讀法
最后一個方法,精讀法,就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如果一遍沒讀懂就要再讀一遍,不管幾遍,讀懂為止。精讀法主要針對觀點型材料。之前材料分類章節曾說到過,觀點型材料往往會有一些直接要點,需要我們精準把握。那到底如何去精讀呢,同樣是抓五個要素,第一個主體,誰發表觀點;第二個對象,針對什么現象發表觀點;第三個觀點,觀點的內容是什么;第四個理由,為什么有這樣的觀點;第五個推論,主要來自于對象、觀點和理由。
看過“山東公務員申論備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