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申論真題及答案
江蘇公務員申論真題
隨著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開始出現。2008年1月,某市300多輛公交車停運,致使全市70多萬市民出行困難。造成停運的原因在于公交民營化運轉不良。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原建設部文件出臺后,很多地方政府就開始賣水廠,要么是跟外資合作,要么干脆一賣了之。他認為,公交線路、水廠賣出去,本身沒有錯,但基礎分析工作沒有做透,只想到有人買,政府還能有些收入,賣完后卻沒有人管,這樣一來,損失的是國家,傷害的是消費者。很多地方在打開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大門之前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位人士說,特許經營,就是在市政公用行業中,由政府授予企業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對某項市政公用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的權利,政府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明確政府與獲得特許權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國外開展這類經營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國則跳過了這樣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規、標準、管理措施、管理能力都不配套。公用事業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沒有效益的,這就不能打包全賣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來。不能都交給社會資本經營,更不能放任其賺錢,不對其進行管理。
3.2009年7月31日,L市舉行“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參會的18名聽證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價調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價”。消息一出,社會嘩然。有網站展開了“如何看待L市水價上漲”的調查,超過80%的網友投出了反對票。8月4日,L市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消息,邀請網民參加一場“關于供水價格改革調整”的座談會。會上,L市發改委拿出了2套水價調整方案,但無論是哪一套,基本水價的上漲幅度都超過了40%,這讓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說:“L市不缺水,為什么還要漲這么高?6年不調價不代表可以隨意上調40%。”
記者進行了統計,實際到會的網民代表59人,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討論中,39人發言。其中9人鮮明地反對漲價。與網絡調查超過80%反對水價上漲形成反差的是,現場有16人明確表示贊成有條件地調整水價。反對漲價的主要理由,一是認為L市不缺水,沒有漲價的必要;二是認為水務集團的賬目不夠透明。L市水務集團負責人建議政府以后建立新的價格監審機制。他說,一些用水大戶會由于水價上漲減少水的用量。那么這一次水價上漲會如何影響居民生活呢?
記者來到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訪問了74歲的盧奶奶和她的老伴兒。
記者:“盧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盧:“用4噸、3噸。”
記者:“幾口人?”
盧:“5口人。”
在盧家,記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訴記者這都是用來存水的,存下的水要用來沖廁所、拖地、澆花,為了節約水,家里還特別改造了抽水馬桶的開關。盧奶奶和老伴兒加起來每月有2000元多一點的退休工資,但是由于兒子、媳婦沒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人主要靠這2000多元,水費每月9塊多錢。
記者:“要是以后每月花個12、13塊錢水費,承受得了嗎?”
盧:“俺倆仔細著呢,俺倆可在乎。”
居委會的肖大姐告訴記者,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這樣節約用水的。水費漲一點也許還行,就怕連環漲價。
在L市另一家用水大戶企業,記者了解到,他們已經在近幾年對設備進行了節水改造,凡是工業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使用,水的利用率達到了97%左右。
盡管L市的水價還沒有上調,但從企業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經都在精打細算省著用水。這也給出了一個答案,為什么1995年L市每天要用50萬噸水,而現在城市擴大了,經濟發展了,每天用水量卻反而下降到30多萬噸。
在這次L市水價上漲的文件中,有一組數字很觸目驚心:L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約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屬于極度貧水區。L市水文部門負責人說:“附近兩個水庫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權,屬于過境水,是上游的水資源。即使是流經L市的幾條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的L河的水面比較寬,實際上因為橡塑壩把水蓄起來了,真正來水,就是壩體上面流的那一點點水,那才是真正的來水。”
4.2006年12月起,Q市市區綜合水價調整,污水處理費由5元/噸上調為8元/噸,民用水價格1.3元/噸上調為1.55元/噸,特種行業用水由2.1元/噸上調為2.8元/噸。很多人認為Q市地處南方,降雨量豐富,沒必要節約用水。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Q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王先生說,Q市處于水資源緊張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005年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縣市低于730立方米,屬“貧水區”。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200立方米,但Q市遠低于這個平均水平。此外,Q市70%的水資源量分布在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較低的山區,人均資源占有量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水資源較少。Q市降雨量季節性強,時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年徑流量約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別是梅雨和臺風雨,時間短,數量大,極易產生洪水。由于現有蓄水工程對河川徑流的攔蓄調節能力偏低,棄水現象嚴重。這種水資源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造成水資源年內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損失嚴重。天然來水量豐富的晉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沒耕地、移民等客觀原因,無法興建大、中型水庫,大量的水資源直接奔騰入海,損失的水量約占全市水資源總量的30%。
一位專家列舉了Q市節約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用水意識不強;長期養成的不良用水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加,浪費現象嚴重;水價偏低,水費支出占可分配收入的比例很少,大量用水不心疼;全市生活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60%左右,大部分居民沒有實現一水多用,用水效率不高;綠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還使用純潔的自來水;非節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馬桶等用水器具大量存在;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高耗水的工藝、設備急需整改。
“低水價是造成水的超消費和浪費的重要原因。”該專家指出,水價提高10%,將使家庭用水降低3%~7%。他介紹了某大城市用水量價格彈性系數研究。該研究表明,水價每增加10%,需水量將下降3.8%;居民年收入每增加10%,除去水價影響,用水量需求將增加2.2%。據分析,水費支出占家庭收入1%時對心理影響不大;占2%時開始關注水量;占2.5%時注意節水;占5%時認真節水;占10%時考慮水的重復利用。
“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節約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國許多城市已經進行水價改革,并取得明顯效果。”這位專家列舉了外省某市的例子。自實行階梯水價以來,節水效果非常明顯。1年零7個月的時間里,機關、企事業單位節水率達到3%~5%,居民節水率達到10%~15%。該市的正茂社區是個有1400多戶居民的老社區,實行階梯水價以來,整個小區的月用水量從以前的1.4萬多噸下降到現在的4200噸左右,小區居民沒有一戶月用水量超過12噸的一級水價范圍。2006年,該市用水人口增加近2萬,居民用水量卻下降了15%,每天因此減少了1萬多噸的供水缺口。
他認為改掉不良習慣可節水70%。浪費用水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除了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采用節水器具也很有效。節水器具很多,有節水型水箱、節水馬桶等,每個人都節約一點水,累積下來就是很多水了。據測定,1滴水在1個小時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個月里可以集到2.6噸水。居民在購買衛浴產品時,首先就要考慮節水功能。
“這次水價上調,增加了洗車的成本。”洗車店C老板說:“這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市政配套設施條件充分,比如市區鋪設了管道,可以從污水處理廠將處理過的中水輸送到洗車店使用,只要車主同意,作為商家既能節約用水,又能節約水費,何樂而不為呢?”他認為還需要車主改變觀念。因為有些車主認為中水是用過的污水,不愿意自己的車用這種水來清洗。
水價改革也是為了今后推廣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可以沖廁所、洗汽車、澆草坪、灑馬路等,收存的雨水和中水有相似的功能。
5.據報道,某房地產集團開發的大型社區建有一個污水回流區,社區居民洗衣、洗菜、洗臉、洗澡的生活用水全部集中到這個地方,用于澆灌社區內的綠地,沖洗路面。沖廁水則由管道通往室外化糞池,再經城市污水管道排放至污水處理廠。該集團某負責人說:“社區的綠地很多,如果全部用自來水澆灌,很浪費水資源;而且這部分費用都要公攤到小區業主,造成公攤費用也多。”他介紹,小區面積有十幾萬平方米,當初規劃時就把設置污水回流設施納入建筑成本,投入150萬元建設污水回流系統,可以處理污水150噸。目前沒有統計,不知道經濟上是否劃算,但這個做法既減輕了業主負擔,也節約了水資源。
業內專家介紹,所謂“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回收,經過處理后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故名“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一方面為城鎮供水開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來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下水”(污水)對水源的污染問題,從而起到保護水源、水量的作用。
6.將水價分為不同的階梯,在不同的定額范圍內,執行不同的價格,叫階梯型水價。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額之內,采用基準水價,如果用水超過基本定額,則超出的部分按另一階梯的水價標準收費。階梯式水價可以分為增階梯式和降階梯式水價兩種。增階梯式水價指隨著用水量的增多,水價越高;降階梯式水價則相反,用水量越大,水價越低。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應采用增階梯式水價。例如,2005年南方某大城市公布的生活用水水價方案:第一級水量基數為每戶每月用水量22立方米及以下的,按基本水價1.32元/立方米計收水費;第二級水量基數為每戶每月用水量23立方米至30立方米的部分,按基本水價的1.5倍計收水費;第三級水量基數為每戶每月用水量3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按基本水價的2倍計收水費。
階梯水價表明,用水量越多,付出的費用越大。對于短缺的水資源而言非常適合。盡管實施階梯水價存在基礎設施建設、階梯比例和基本水量如何確定等難題,但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階梯水價優點明顯,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讓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價,促進其節約用水,是用經濟手段管理水資源的重要工具,應該科學地加以利用。
工業用水戶應該是實施階梯水價的重點。首先,他們用水量相對比較大,其次量水設施比較齊全,數量相對居民少,容易監控,將其作為近期階梯水價實施的重點是非常必要的。
7.多年來,政府為了提供廉價的水資源,水價低于供水成本。理論上水價的構成應該包括水資源本身價值、水工程的成本、水處理的成本以及水管理的成本,而且還包括污水處理的成本。但實際上,目前我國的水價僅僅包含了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處理成本(北方某大城市還包括為南水北調籌集的資金)。所以從整體情況來看,城市水價低于成本價是一個普遍現象,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暗補”,但民眾并沒有真正地感受到補貼。
由于水價提高,用水戶會更加重視節水,提高用水戶節水的積極性。如果進行此種操作,意味著供水企業將減少甚至斷絕政府的補貼,其主要收益依賴于水市場。當然,這個市場是政府調控下的水市場,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水市場。
2009年3月9日,水利部某負責同志表示,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沒有反應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須加快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一位官員則表示,地方政府有自主上調水價的權利,不需要經過國家發改委審批,也不需要備案。但是從資源價格改革的目標來看,今后包括水價在內的資源價格改革肯定會加速推進,這一點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做了要求。
三、作答要求
(一)依據“給定材料1~5”,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
1.試指出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并談談市政公用事業的重要性。(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2.“給定材料1”里說“連健康都算不上”指的是什么問題?問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10分)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100字。
(二)假定你是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請參考給定資料,為當地居民社區的宣傳欄擬一份節水宣傳材料。(20分)
要求:
1.體現國家節約水資源的有關精神,說明為什么要節水;
2.簡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
3.不超過400字。
(三)我國市政公用事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某市政部門準備起草一份推進公用事業改革的方案,請結合給定資料,指出該方案應明確解決哪些問題。(20分)
要求:
1.準確全面,條理清楚,有針對性;
2.表達簡明扼要,不超過400字。
(四)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是公共產品或者準公共產品,因此用水應該是低價的。針對這種觀點,參考給定資料,寫一篇文章,對國家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進行闡述。(40分)
要求:
1.自擬題目,中心明確,觀點鮮明,聯系實際;
2.說理充分,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