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申論優秀范文
湖北公務員申論范文(一)
避免過去一些執法不規范、不文明等突出問題的再次發生,關鍵在于讓每一個公安民警深刻地認識到,擁有執法權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依法行使權力,必然要求根據群眾的廣泛意愿,按照群眾的共同意志——法律,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公安機關被賦予一定的執法權,就是被賦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每一次規范行使手中的執法權,都是一次對群眾訴求的回應。自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牢牢把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這是《意見》著力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再好的執法制度和機制,都有可能和實際執法行為形成“兩張皮”.
還應該看到,一些法律制度的缺位,會讓公安民警在解決新問題時束手無策;一些執法標準的不統一,也會招來群眾關于“同案不同罰”的爭論;一些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一些領導干部的指手畫腳,都會讓公安干警感到左右為難。進一步構建完備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執法環境,也是確保公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當務之急。
公安機關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建設者和保障者,也是踐行者和遵守者。公安執法規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權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會形成,給百姓帶來的安全感和獲得感也就會越強烈。未來,伴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伴隨著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不斷深化,這種正相關效應必然會越來越彰顯。
湖北公務員申論范文(二)
國慶將至,想散心又怕鬧心。從游客在北京遭遇“非法一日游”因不滿中途補價被扇耳光,到九華山假工作人員攔車兜售高價香,越是臨近假期,各類旅游亂象越是迭現。而針對北京這起“非法一日游”事件,北京市公安局、市旅游委近日已發出通報:五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抓獲歸案。
“城市形象”與“旅游亂象”有反差,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與旅游業的供給能力更有落差。當輿論集中吐槽青島“天價蝦”、哈爾濱“天價魚”、北京“非法一日游”時,折射的正是一種發展需求的變化:不是旅游業更糟糕了,而是人們需求游得更好更舒適。
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出境旅游1.2億人次,無論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還是境內外的旅游消費,中國都已經是第一大旅游業市場。可是,周圍很多朋友都因為旅游體驗的不滿,相繼被“擠出”國內市場,競相奔赴國外景點。這里有拉力也有推力,但若任由國內旅游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不去做好優質服務供給,那么我們的旅游市場對國內外游客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國內旅游者也會更多“溢出”.
法治已成社會共識,旅游業發展更離不開法治。旅游市場的交易往往是“一次博弈”,陌生人屬性很強,交易事先識別難,事后追究麻煩,道德風險很高,因此,更需要有細致的規范,更有力的約束。
2013年,《旅游法》的頒布讓旅游行業真正快速跑上法治化軌道,之后,國家旅游局針對低價游也出臺了《關于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游”的意見》,但法律條文本身不會“出擊”,要讓法律落地起跑,就要讓執法力量更好地動起來。此外,從違法成本看,目前很多處罰未免“罰不當罪”.就北京對本次涉及“非法一日游”的旅行社罰款1萬元來看,似乎很難彌補它對城市造成的負面影響,更難以對其他“黑色掮客”形成震懾。因而,當前尤需加大對各類“旅游亂象”的懲治強度和力度,令擾亂市場、坑蒙誘騙、強買強賣等違法違規者不敢步前塵。
激活旅游業,無疑有助于提升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們如何對待旅游業,就會收獲怎樣的旅游業。顯而易見,二三十年來,國內旅游景點賣的東西幾乎沒有大的變化,木魚還是那個木魚,寶劍還是那柄寶劍,缺乏創意人文等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內旅游產業還有太多“落后產能”需被淘汰,有太多亂象需要被矯正,還有太多價值尚待被開發。600多歲的北京故宮成為新“網紅”——其文創產品1年能賣出10個億,就是個力證。
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旅游業視為“支柱產業”,有一份“初心”就更不能忘了:旅游業的“支柱”不是靠游客收入、出行需求堆積起來的,而是由提供旅游產品方的文化、管理以及服務撐起來的,是在待客的吹毛求疵中撐起來的。如果只懂得從旅游業中一味索取,而沒有對應的管理投入、文化投入、情感投入、服務提升,那此類“壓甘蔗”的旅游生態不僅難以長久,更難以使游客滿意。共同合力掃盡“旅游亂象”,方能令游客“盡開顏”.
湖北公務員申論范文(三)
國慶將至,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的大花籃,燦若朝霞。這里的升旗儀式,也將迎來一年一度最大的致意人群。而與飄揚在廣場上空的國旗輝映的,則是大街小巷招展著、市民游客揮動著的五星紅旗。10月1日,國慶佳節,人們表達著對祖國的歸屬感、自豪感,濃濃之情、拳拳之心,渲染熱烈的愛國氛圍。
的確,對每個國民而言,愛國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過的認同,更是再基本不過的責任。倡導愛國主義、表達愛國熱情,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主旋律。不過,和平年代,卻不是每個人都會面臨“捐軀赴國難”的抉擇,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直接報效祖國的機會。走出流血犧牲、生死考驗的語境,該以怎樣的方式“打開”國民的愛國情懷?
猶記南海仲裁案后,“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微博瀏覽上億次、轉發超300萬,媒體上、朋友圈的討論也如火如荼,堅定的民間立場與鮮明的國家態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為我們處理相關問題贏得了主動。億萬國民愛國熱情的理性釋放、愛國觀點的合理表達,正是在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中國號”航船能破浪前行最深厚的底氣、最有力的支撐。
也有一些人覺得,愛國主義“太宏大”,愛國教育“太沉重”,愛國行為“太遙遠”,不太好把握。其實,公眾的愛國精神,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國民的愛國情懷,也可以有不同方式來表達。有網友曾在海外旅行中經歷這樣一幕:海洋世界的鯨魚表演開場前,主持人問,在座誰是現役或退役軍人,請起立;有人站起來后,主持人說,這些人為我們的國家服務,請大家給他們鼓掌。這給我們啟示: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凝神靜氣,哪怕是休閑娛樂、親友歡聚之時,也未嘗不能在輕松互動中,彰顯國家意識,表達愛國之情。
對個人而言,表達愛國,可以更多一些行動能力。愛國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用來喊的,更不用說那些打著“愛國”的旗號,擊穿依法、守法這一底線的行為了。正如有人所言,最好的愛國是做好自己。有一位了解德國的朋友說,出于歷史原因,德國人對高談愛國,會表現得很慎重。但他們平時嚴守法律、講究規則、尊重契約——“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日耳曼人,并為之驕傲”.的確,愛國不是高談闊論,也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體現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在日常的點滴里。
對國家來說,體現愛國,可以更多一些載體支撐。在韓國,隨處可見“身土不二”的標語。這本是韓國農協號召國民消費本國農產品的廣告,卻擴展到了更多商品上,在韓國國民思想中深深扎根。其實,無論是博物館、國家公園,還是紀念碑、國家墓地,都是民眾表達愛國之情的好去處。一部高水平的電影、一場用心編排的戲劇,也能點燃人們的愛國情懷,塑造愛國精神。而對于網絡的“原住民”們,社交網站、手機軟件,可能是“打開”愛國情懷更親切、更貼近的方式。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深沉,更會愛得得體。相信,這濃郁的愛國心、愛國情,必將匯聚成磅礴的洪流,成為推動國家進步的“中國力量”.
湖北公務員申論優秀范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