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時報最新時政分析
觀察時報最新時政分析1:
好在向艷梅沒有驚慌失措,雖然當時有點暈,但眼前的“金星”很快就被她給壓下去了,順利地完成了后面的比賽。事實上,向艷梅已經錯失過一枚奧運金牌。
女子舉重69公斤級原本是中國隊的強項,從2000年、2004年到2008年,蟬聯了三屆奧運會冠軍。在倫敦奧運會前舉行的舉重世錦賽女子69公斤級決賽中,雖說向艷梅不敵俄羅斯名將斯里文科,獲得了三塊銀牌,但兩人挺舉成績都是148公斤,向艷梅的抓舉成績只比對手少2公斤。向艷梅比斯里文科小5歲多,有著年齡上的優勢,完全可以到倫敦奧運會上放手一搏。但國家舉重隊人才濟濟,要的是“絕對冠軍”,就沒有派向艷梅參賽。
人算不如天算,在倫敦奧運會的最后一刻,斯里文科因傷退賽,讓朝鮮運動員林正心“撿”了塊金牌。好在向艷梅心態調整得比較好,在后來的兩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兩次囊括69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金。在等待了4年之后,最終把奧運金牌收入囊中。
臥薪嘗膽等待了4年的還有乒壇女將丁寧。早在2009年的國乒“直通橫濱”選拔賽上,丁寧就曾經以3:0輕松戰勝勢頭正勁的張怡寧,兩年后與李曉霞兩次在世乒賽和女乒世界杯決賽中相遇,兩次戰勝對手,離“大滿貫”只有一步之遙。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丁寧與李曉霞會師女單決賽,賽前普遍看好將成為張怡寧接班人的丁寧在決賽中,神奇地被意大利主裁連罰4分,丁寧邊哭邊比賽,結果可想而知。
倫敦奧運會之后,錯失大滿貫的丁寧自信心受到打擊,一度走入低谷,但對“大滿貫”的渴望讓她頑強地走出了因為技術改進遇到的不適應期,越戰越勇,把已經拿過的世界杯、世乒賽冠軍又拿了個遍,最終在里約以4:3贏得了與李曉霞的巔峰對決。
陰錯陽差丟掉冠軍的還有中國大力士呂小軍。呂小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亞美尼亞選手克拉佩特亞恩,但在挺舉比賽中,小克同學在舉起杠鈴后掰傷手臂,退出了比賽,呂小軍的對手可以說只剩下了自己。呂小軍賽后自己也承認,太低估對手了,在已經打破抓舉世界紀錄后,為了保金牌,把第三把挺舉的重量從204公斤降到了202公斤,總成績達到379公斤,比后面的選手高出整整12公斤。金牌對于他來說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天知道最后時刻殺出個程咬金,最后出場的哈薩克斯坦選手拉西莫夫第二次試舉要了214公斤,超過世界紀錄4公斤,這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拉西莫夫有如神助,把214公斤重的鐵家伙舉過了頭頂。呂小軍和拉西莫夫,總成績都是379公斤,呂小軍因為體重大過拉西莫夫,到手的金牌被搶走了。
對于拉西莫夫的驚人之“舉”,在央視一套擔任解說嘉賓的前奧運冠軍張國政顯然無法接受,在驚呼“我天哪!成功了?”之后,認為拉西莫夫還沒有站穩裁判就全部亮了白燈,當時就爆了粗口:“什么情況啊,這裁判腦袋有屎啊!”
比賽有比賽的規則。在舉重比賽賽場,不光有三名亮燈裁判,他們的身后還有五名仲裁裁判,專門負責監督裁判的打分,如果認為有問題,仲裁裁判現場就會提出質疑,沒有提出質疑,你必須接受結果。呂小軍賽后坦言:“說實話我沒仔細看他的動作,但那一瞬間我看到他舉起來了,我只能說給他點兩個贊,非常佩服他。”
呂小軍與拉西莫夫,一個破了抓舉世界紀錄,一個破了挺舉世界紀錄,兩個人都把自己的水平全部發揮出來了,同時站在了奧運會的領獎臺上。他們拿到的獎牌的顏色雖然不一樣,但都無愧于偉大運動員的稱號,這也是奧運精神所在。
這里還要提一下向艷梅比賽中的一個細節。在挺舉比賽前,先上報的重量是142公斤,當排名第二的選手挺舉第一把140公斤失利后,教練決定將向艷梅的第一把挺舉重量改成140公斤。因為向艷梅的抓舉成績要強過扎帕庫爾,挺舉只要一直保持相同成績,就可以勝出。結果被現場裁判斷然拒絕,向艷梅心理上沒有受到影響,第一把成功地舉起了142公斤。如果向艷梅第一把挺舉沒有舉起142公斤,或者因此丟了舉重金牌,是否該把賬都記在“腦子有屎”的裁判身上呢。說來說去,還是實力為王,呂小軍的第三把挺舉如果沒有減掉那2公斤,拉西莫夫就是拼盡吃奶的勁舉起了214公斤,冠軍怕是也沒他什么事。丁寧和向艷梅4年前如果足夠強大,也不可能等到這屆奧運會才拿到冠軍。當然,我這么說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一切結果都是按照設計好的劇情發展,奧運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還記得因為犯規被仲裁取消了第二輪成績的帆船帆板衛冕冠軍徐莉佳嗎,那輪成績被取消后,她的從排名第一直接跌落到了20名之外。雖然心痛,但她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享受著后面的比賽,四輪過后重新回到榜首。
奪冠的向艷梅和徐莉佳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己的命運,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作為解說,還是要以此為鑒,不要夾雜太多的個人情緒。
觀察時報最新時政分析2:
7月中旬起,新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8省份,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20多天過去了,據不完全統計,8省份先后有超過960人因環境問題被問責。“環保風暴”“史上最嚴追責”……環保督察之嚴,從各媒體的標題可見一斑。
早在督察組進駐之初,公眾的期待之高前所未有,有人將之稱為“環保欽差”再出動。從目前公布的督察進展看,中央環保督察組確實不負眾望。
公眾對“環保欽差”的期待很高,很大程度是因為中央環保督察首次亮劍就沒有讓人失望。今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針對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對河北省的督察,公布反饋意見,許多人感慨“動了真格”。正是督察組鮮明的問題導向,果敢的工作作風,讓公眾看到了中央鐵腕治污的決心,也形成了穩定的心理期待。而此次督察組進駐的省份,從一開始就沒有絲毫怠慢。8省區黨政“一把手”親自動員部署,壓力層層傳導。
同時,一些地方的環保現狀讓人們對好生態愈發渴望。當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頂層設計逐步完善,但一些地方的落實不樂觀:領導仍然把經濟發展置于環境保護之上,環保局長“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的尷尬處境依然存在。來自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強力問責,讓人們看到了解決的希望。來自群眾舉報的環境違法案件,是督察組查辦的重點之一。日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已分批向8省份交辦群眾舉報環境案件數千件,可見群眾對于環保督察的需求之切、呼聲之高。
在環保督察組查出和解決一批真問題的同時,更期待能以此為契機,為地方環境保護立規矩,更新環保觀念,形成長效制度。如果說環保督察是一次全面體檢,那么接下來,相關地方的環保整改就應對癥下藥,甚至下決心刮骨療傷。
觀察時報最新時政分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