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觀察時報熱點解讀
觀察時報熱點解讀:高校就業率注水應該對癥下藥
應該說,教育行政部門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本意是好的,目的是為了讓各家高校所設的專業更接近市場需求。但令人遺憾的是,一些高校將就業率當成了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可以說,將招生與就業率掛鉤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有悖于政策設計者的初衷。如幾年前高校擴招時,沒有考慮到現在就業市場能不能接納這么多畢業生,在無法解決這個難題時,有的高校圍繞就業率大做文章,在各種利益驅動下,必然會出現注水的就業率。而虛假的就業率不僅影響到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宏觀調控,侵害了公眾的知情權,而且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敗壞了社會風氣,已經成為教育界的一大公害。
注水的就業率,其實并無多大實際意義。要知道,這種弄虛作假的做法,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它助長浮虧虛報之風,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行其道。某些高校在就業率上瞞天過海的做法,不僅讓自身的誠信大打折扣,而且難以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走向社會;另一方面,此類紙上談兵的就業率,不僅掩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真實性,侵害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而且也影響到教育行政部門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無疑給上級機關決策帶來不可回避的負面影響。有鑒于此,有必要制定出更為適當的就業率評估體系,真實地反映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率的含金量。如此,才能真實地反映出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高校的教學質量,實實在在地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觀察時報熱點解讀:讀懂“學前第一課”里的情懷與期待
7月,各大高校相繼進入發放錄取通知書的環節,每年發放錄取通知書,都有不少學校動點“小心思”,于細節里露真情、表理念,今年也不例外。近日,湖北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周華瑞收到了清華大學寄出的首封錄取通知書,但讓他意外的是,隨錄取通知書一起收到的,還有《瓦爾登湖》這本書。
清華大學邱勇校長為新生挑書送書,這并不是第一次。去年,邱勇校長就為新生準備了特別禮物——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校長贈書,本就表明了一種姿態,傳遞了一種態度,寄予了一種期許。從所贈的具體書目中,又可以窺得這所大學所想強調的精神和價值觀,校長兩年贈書,其實暗里對“何以致遠”做出了回答。
雖然許多學校的成人儀式多在學生16歲時舉行,但在現實的語境中,一個學生只有進入大學才是真正意義上“成人”的開始。在“成人”的漫漫征途中,人生的路會越闖越寬還是越走越窄?在“成人”的世界里,有旖旎的風景,也會有灰色天空;有更廣闊的自由,也有讓你無法招架的誘惑;有時代大命題,也有個體小問題……如何不忘初心,遇見更好的自己,創造更好的世界,以實現“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對這些問題,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但讀書無疑是求索答案的最直觀與最通達的路徑。邱勇在給新生的信中寫道:“讀書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盡管大中學生已經讀過不少書,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實現讀書的價值,有賴于個人讀書習慣的養成。想要“一生受益”,學前上好這第一課就顯得很有必要。前有錢鐘書“橫掃清華圖書館”、楊絳先生“好讀書”的榜樣,校長贈書既是勉勵后來者見賢思齊,更是期望校園“書香味”不絕、“人文氣”不斷。
“只有決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時代雖不同,但人生的奮斗、理想的追求都是相似的。所以青年要永遠具有理想主義的精神底色,未來的建設者不該也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平凡的世界》里,有命運的掙扎和奮斗的吶喊,《瓦爾登湖》則毫不掩飾寧靜的力量和精神的重要。
置身一個浮躁復雜的社會中,青年們還要謹記寧靜致遠,學會“知止”。任何人的自我實現,都需要獨立的思考、冷靜的克制和枯燥的堅持。而這些,都需要你選擇一個安靜的角落,竭盡全力去構建一個完整又不斷深入的精神世界,做“自己王國的國王”。浮躁,不會把你帶向遠方,這種精神的歷練、與自己的對話,是成長的“必修課”。而這,也正是作者梭羅在《瓦爾登湖》里所要極力傳遞的。
“天空既在我們的頭上又在我們的腳下。”《瓦爾登湖》里的這句話頗具哲理。觸摸天空,校長贈書已先搭起了一架梯子。讀得到情懷,還要讀得懂期待。由此,也更想知道,明年,校長會送什么書呢?
公務員申論觀察時報熱點解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