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申論社會熱點
福建公務員申論社會熱點: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再比如,由于財務報銷嚴格“參公管理”,差一點都不能報,加上經費審計過分苛刻,每到報賬時,項目負責人只好發動學生,與數年前申報項目時的經費預算一一“對表”,對不上的就想辦法“嫁接”,生怕過不了報銷關。如此種種,既浪費了廣大科研人員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又消耗了他們的創新熱情,把經費與人的創新活動的關系顛倒了。
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相關管理部門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把科技創新這一復雜的智力創造活動等同于簡單的建設項目,沒有真正按科研的自身規律辦事。
首先,科技創新是高級腦力勞動,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而不是儀器設備;如果離開了有創造力的人,再先進的儀器設備也是毫無用處的廢銅爛鐵。因此科研經費支出應多考慮人的因素。其次,科技創新屬于智力探險,具有極大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許多時候走哪條路、怎么走都不清楚,很難提前幾年把做多少試驗、用多少試管“計劃”得一清二楚,經費使用應該留有一定的靈活空間。再次,不同類別的科研項目有自己的特殊性,理論推演、野外考察、實驗室研究、技術開發……都有各自的特點,在經費安排和使用上不宜一刀切,應分類考量、區別對待。
科研經費的問題比較復雜,解決起來需要整體推進。6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做出了明確部署,就“簡化中央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大幅提高人員費比例”“差旅會議管理不簡單比照機關和公務員”等明確了具體的改革辦法。有關部門理應認真落實中央精神和部署,盡快出臺相關細則。同時,廣大科研人員也該潔身自好、照章辦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現違規挪用、套用科研經費的不良行為。
只有上下同心、良性互動,中國科技的政策環境才會變得更好。
福建公務員申論社會熱點:高考改革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盡管各界一再呼吁改變“一考定終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當下促進社會階層有序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是寒門學子改變自身命運的最大希望,是守護教育公平及社會公平的重要底線
今年的高考,格外牽動人心。
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部分省份將迎來全面推行“新高考”之前的最后一次高考,能否完成從現行高考方式向“新高考”的平穩過渡?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從去年的18個增至今年的26個,提升效率、力促公平的目標能否實現?江西與河南的高考替考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高考舞弊屢禁不止,且日益呈現集團化、高科技化特征,能否從根本上杜絕擾亂考試秩序、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確保高考平穩公正進行?
每一個問號的背后,都凝聚著整個社會對于高考科學性與公正性的高度關注,自然也有對違背公平的教育現象的焦慮與擔憂。
每年的高考日都是一年中最令人關切的日子。與高考有關的每一次政策調整,不僅關系到廣大學子的切身利益,也會觸動社會最為敏感的神經。究其原因,盡管各界一再呼吁改變“一考定終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當下促進社會階層有序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是寒門學子改變自身命運的最大希望,是守護教育公平及社會公平的重要底線。
面對期待與矚目,進一步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考命題的科學性,提高考務組織能力、確保考試安全進行,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我們看到,在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面對各種難啃的“硬骨頭”,全面推進中的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努力改變以往局部修修補補的狀況,力求從考試與招生兩個方面尋求根本性變革。文理不分科、一些科目一年多次考試、“3+3”科目組合、多元評價錄取、合并錄取批次,還有部分高水平大學全面推進大類招生與培養,寬口徑招生、交叉培養,鼓勵學生進入大學后,根據興趣特長自由轉專業……這些舉措都意在從根本上改變“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引導社會、學校和家庭從關注“學習成績”到關注“學生成長”,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科特長與個性特征。
確保試題試卷不泄露、確保考后評分閱卷不出錯、嚴厲打擊高考舞弊,考試管理和考務組織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也在提升。不久前,《刑法修正案(九)》明確,考試舞弊將入刑,新修訂的教育法也對考試舞弊的相關處罰進行了規定,教育、公安、交通、保密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替考作弊專項行動,都是要從根本上斬斷考試舞弊的利益鏈條,杜絕舞弊行為,保證高考公平公正。
當然,高考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是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在改革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區域之間、省際之間高等教育資源仍不均衡,在縮小各省高考錄取率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顧群體利益與個體利益,實現改革效果的最大化;在推動解決“異地高考”等教育難題的過程中,如何平衡個體需求和流入地現實承載能力之間的關系;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能否真正做到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能否真正彰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與終身學習的理念……
考試制度的完善堪稱“天下難事”,但無論多難、多復雜,做好高考科學性、公正性這道時代命題,永遠不能停下腳步。因為,高考的背后,是萬千學子改變命運的可能,是民眾對于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
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捍衛社會公平正義,高考正當如此。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