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分析
在“互聯網+”思維的推動下,“掃碼”等移動支付已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消費角落。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幅超過 100%,首次超過互聯網支付規模。可以預期的是,未來 一段時期移動支付市場仍將是一片極具爆發潛能的藍海,因為它既是傳統巨頭業務延展的切入口,也是消費市場實現內在訴求的重要倚仗。
事實上,銀聯與國際巨頭大手筆合作、摩拳擦掌要在移動支付市場分一 杯羹,可謂是一場自救行為。自今年 6月我國清算市場正式向全球銀行卡運營商開放以來,傳統支付巨頭銀聯受到國際支付同行與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雙重夾擊,發展空間受挫。一旦蘋果支付與三星支付得以借助銀聯云閃付POS機實現商業應用,那么銀聯既有技術資源就得到了盤活,而蘋果與三星也打通了走入中國支付市場的渠道。恰恰因此,商業利益訴求驅動各經濟實體紛紛殺入移動支付市場。另一方面,移動支付技術的多樣化也是商家與消費者所樂見的。借助這一新興支付手段,不僅消費交易成本大為降低、減少了排隊等候時間、避免了現金支付的諸多不便,而且改善了此前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短板,例如,商家可借助微信支付中的應用功能導入客戶信息、精準推送營銷廣告;消 費者也可通過關注商家微信公眾號了解產品與價格。
隨著移動近場支付(NFC)技術的推廣,“二維碼”的強勢市場地位必將受到蠶食。作為市場后進入者,蘋果支付與三星支付在應用宣傳上直指“二維碼”軟肋,更加強調便捷性與安全性。不可否認,支付寶等技術的誕生是對傳統現金交易思維的一次顛覆,但因其依附于網絡和APP應用程序,難免遭受木馬病毒和黑客攻擊,以及惡意商家虛假二維碼欺詐行為的困擾,此前屢有消費者信息被盜、錢財被騙等負面新聞曝光。央行去年曾緊急叫停由第三方支付平臺主導的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業務,正是因其安全隱患而來。相形之下,銀聯與通信運營商合作下的移動近場支付只需將移動設備靠近指定終端即可完成“閃付”,且用戶捆綁的銀行卡信息并不儲存于通信設備及其服務器上,而是在加密后儲存在安全芯片中,再加上 指紋識別等技術屏障,有效防范了敏感信息外泄 風險。當然,移動近場支付目前也面臨市場拓展瓶頸,那就是具備NFC功能的移動設備相對高端,由此導致這一支付方式推廣在客觀上受到手機品牌與型號的束縛,而二維碼支付功能則基本覆蓋所有智能手機,因此會在“親民”方面更勝一籌。
二維碼與NFC支付方式瑕瑜互見,兩者相爭注定要在移動支付市場掀起一 場劇烈博弈。期待歷經市場洗禮,移動支付市場能為消費者呈現更加安全、更好體驗的服務。
申論熱點2:誰為短命建筑擔責
有媒體盤點了近年來被拆除的“短命建筑”,這些建筑的壽命與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的耐久年限相差甚遠。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估測和調查的數據更讓人驚訝:“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積 約為4.6億平方米,按每平方米 成本1000元計算,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導致的浪費就達4600億 元;對2001年至2010年公開報道的54處過早拆除建筑調查顯示,不合理拆除的竟高達90%,不合理拆除中,因商業利益、形象政績等原因嚴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
利益和政績,往往能催生建筑,卻也可能成為建筑的終結者。有人說,“再怎么科學 規劃,也頂不上領導一句話”;“規劃跟著領導變,一任干部調一回”;“GDP不夠,形象工程湊”。這些話反映了部分“短命 建筑”的實質。規劃大還是權力大,面子重要還是內在重要?有些領導干部念錯了經,建筑的壽命便無法得到保證。
搞建筑不是搭積木,不能想建就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如果不搞調研、不做論證,僅憑個人和眼前利益就盲目拍板,那么不僅是在破壞城市發展,更是在勞民傷財。起初,有的建筑普通設計就可,卻非要 弄得富麗堂皇;結果,有的建筑閑置多 年而成“爛尾”,有的建筑與其他工程建設形成矛盾,因此不得不被拆。這些情形,均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真金白銀的投入都有可能打了水漂。
因為部分“短命建筑”決定于權力任性,所以前者的賬就該后者還。但真正界定起來又有難度,比如前任建后任拆,到底誰在任性所為,恐怕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明確是前任的責任,恐怕還 賬的重任也只能由后任承擔。繼任者接了“爛攤子”,也只能怪自己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