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參考答案】
黨的以來,伴隨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級司法機關秉承“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誠心和決心主動糾偏,讓公眾重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在當前背景下,牢固樹立“疑罪從無”理念,讓遲到的正義不再缺席,其意義巨大。
近年來,冤假錯案頻發,從內蒙呼格案,浙江張氏叔侄案,河南趙作海殺人案……他們有的人等到了冤屈洗白,而有的人卻已離去永遠無法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綜觀這些冤假錯案,盡管其證據疑點重重,但最終還是被作出有罪判決,其根源無不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傳統觀念和“有罪推定”的陳腐理念息息相關。在此種理念的影響下,個別辦案人員視“絕不放過一個壞人”為最高準則,即使相關事實和證據疑竇叢生,也還是作出有罪推論,使很多人蒙冤。此時,對于危害司法公信的刑事冤錯案件,開出嚴格落實“疑罪從無”理念的藥方,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刑事冤錯案件的再次上演,充分釋放司法公正的正能量。
刑事案件事關個體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主觀猜測式的“有罪推定”,必須貫徹落實“疑罪從無”理念,破除與法治精神相悖的“有罪推定”理念,強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觀念和精神,做到立足事實,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對相關證據去偽存真,確保法律的適用不出現任何偏差。此外,要破除冤假錯案,仍需要繼續落實檢察長帶頭查案制度,需要司法工作人員提升辦案能力,需要人民群眾的監督,只有在思想觀念改變的基礎上,多管齊下,冤假錯案才會不再上演,公平正義才能充分得以實現。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近年來,網絡謠言四起,例如“水變油”、“豬肉蟲”、“日本地震搶鹽風波”、“成都春熙路暴亂”等,網絡謠言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網民數量呈井噴式增長,2014年中國網民數量已達到6.32億,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位。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網民可隨時隨地上網,發布和閱讀各類信息。互聯網的發展使網絡言論變得更加自由,傳播速度更加迅速,一條信息在很短世界內就可傳播至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網絡言論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和難以監管的特點讓不法分子有了利用網絡謠言制造恐慌、牟取利益的可趁之機,如2013年審理的“秦火火”案,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傳播謠言牟取暴利的典型案例。
網絡謠言是互聯網的“毒瘤”,嚴重危害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對國家、社會的正常運作和每位公民的生活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對網絡謠言,一方面加大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每位網民都要當一名合格的網民,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杜絕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形成統一協調的監管部門和長效監管體制。目前打擊網絡謠言主要依靠網信辦和公安機關,近年來我國意識到了網絡謠言的危害,并加大了打擊網絡謠言的力度,“秦火火”、“薛蠻子”等一批網絡推手收到了法律的嚴懲,但相比網絡蔓延的謠言,目前監管和打擊的力度和廣度還有不足,還需要有同一協調的監管部門和長效的監管體制。
第二,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我國現行有關互聯網謠言的法規制定于2000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相關條文不夠細化,相比發達國家互聯網謠言的法規相比還有改進空間,推進法律法規的完善,細化不同犯罪情節的量刑,增加懲治力度,給犯罪分子形成足夠的威懾。
第三,加強網絡謠言危害、法規,以及分辨謠言的宣傳。在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典型案例的方式,向網民宣傳網絡謠言對國家、社會、群眾的危害,普及相關法規對造謠、傳謠人員的懲罰力度,并講授網絡謠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幫助網民形成分辨謠言的能力。
第四,樹立新聞媒體的權威形象。群眾容易受到謠言的蠱惑,部分原因在于群眾存在對新聞媒體的不信任感,認為媒體存在對新聞的選擇性報道,掩蓋部分事實的問題,對此,需要樹立媒體權威形象,推進新聞的自由性,并通過法律手段確保媒體報道的公正和客觀性,打擊黑心媒體,讓每位群眾感受到信息的自由和暢通。
第五,做一名合格的有負責感的網民。一位合格的網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應該具備甄別能力,對謠言堅決不信,不傳,對難以分辨的信息應該保留意見,不隨意傳播,多傳播正能量信息,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貢獻。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從早幾年的“元芳,你怎么看?”到近期流行的“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網絡流行語再次凸顯其魅力,尤其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更是說出了各行各業的心酸,引發各界共鳴,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網絡流行語的盛行早已不是新鮮話題,由于網絡流行語的百搭特點,成功成為了所有網民發表內心感受的重要載體。甚至在習的近期發言中也曾表示網絡是落實為人民服務理念的重要工具,也是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4月19日的座談會上,他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由此可見,網絡流行語的背后往往是民意民情的體現。正如“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折射的其實是對職業理解的渴望。“翻船體”走紅網絡,是表態方式的創新,既滿足了釋放職業壓力的需求,也呼喚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寬容、信任,是化解感情疙瘩和人際關系矛盾的“心靈雞湯”和妙方。它呼喚朋友之間多些職業尊重和理解,多體諒對方,少些責怪、抱怨;同時,少搞“灰色關系”,少為難朋友,不要拿友誼“綁架”朋友、傷害朋友,這樣對雙方都不好。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多困難,摻雜利益,強人所難,并非替朋友著想,也難稱朋友真情。再者,還希望朋友聚會不要太多太頻繁,要適可而止,適當給朋友存留一點私人空間,處理自己的事。
總而言之,對于網絡流行語,我們在傳播的同時更應當挖掘其背后的情感訴求,讓網民的心聲真正得到回應。
看過“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