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帶答案
2017年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參考答案】
在市場對勞動力資源發揮正常調配作用的前提下,跳槽現象本不值得驚奇,尤其在企業中,人才的流動更是正常。但我國公務員體系具有特殊性,跳槽現象并不多見,題目中描述的事件發生在我國公務員體制改革如火如荼和反腐浪潮鋪天蓋地的當下,實際上表明這兩項舉措已經開始引導人們的擇業觀發生轉變,從大方向來看,值得肯定。
一方面,公務員體制改革的各項舉措引導人們理性看待這份職業。改革中,公務員隊伍引入了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績效考核逐步落實,養老金雙軌制取消等舉措,都讓“鐵飯碗”成了過去,享受高福利、高待遇卻工作輕松更是不再可能……這些變化使不少人意識到公務員不再是頭頂光環的職業,逐漸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就業需求。從長遠來看,這種變化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更為理性、健康的就業觀念,消除為公考擠破頭的怪現象。
另一方面,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發揮了凈化隊伍的作用。國家的反腐治貪和作風建設,在公務員的體系中形成一張巨大的篩子,將那些嫌工資福利少的、好吃懶做的、想“撈偏門”的人一一篩出隊伍,既純潔了干部隊伍,提高了工作能力與效率,更為公務員體系注入新鮮血液提供可能。
不過,體制改革和反腐并不會消除公務員的特殊職業要求,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隊伍必須能夠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提供公共服務,甚至是為人所不能為、成人所不能成、忍人所不能忍。所以,就個人而言,是否繼續從事這份職業,也應該是以能否承擔起相應的職責為考量,而不僅僅是待遇。題目中王先生的行為顯然就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其選擇雖然顯得獨特,但頭腦中根深蒂固的還是“一心求待遇”的落后擇業觀。當然,擇業或再擇業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期望并無可厚非,但過度的追求薪資待遇而忽視自我實現與人生價值,卻不值得提倡。
當前,公務員體制改革和反腐已經開始發揮出功效,我們除了要堅定信念,堅持到底,也要注意公務員隊伍發生不穩地波動。具體來說,一是要防止“權力余溫”的后遺癥。公務員的離職不能成為謀取個人或者某一單位利益的途徑,所以對公務員離職的建章立制工作勢在必行。二是明確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和考核機制,引導公務員形成正確的擇業觀。這就要求在公務員的選拔過程中加強對德行和價值觀的考察,對動機不匹配的堅決不予錄取,同時以考核機制強化公務員對德行和價值觀的追求,避免利益誘惑帶來的腐敗現象和人才流失。
2017年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程平源整理了中小學生自殺情況的研究報告。該研究發現,學習壓力是學生自殺最重要的起因。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藍皮書指出:從自殺成因來看,壓力主導型自殺在中國中小學生的自殺中占絕大多數,其中學業壓力首當其沖,然而,造成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絕不是只有學業壓力,還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度應試的教育制度,這是造成中小學生自殺現象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國當前仍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度的時期,過度尚未完成,中小學生仍舊承受著沉重的課業負擔,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催生了學生的脆弱。
其次,部分教師行為的適當。藍皮書指出:僅2013年因教師行為適當導致的學生自殺行為就又14起。部分教師對學生嚴重缺乏關愛,甚至對學生加以羞辱,這種不正確的行為會給學生心理造成巨大傷害,進而產生輕生念頭。
再次,來自同齡人的交際壓力。調查發現,在當前中小學生面臨的壓力中,來自同齡人交際的壓力也占的十分重要的比重,很多學生因為處理不好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而灰心失望,想到自殺。
最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學校和家長教育的重點,然而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往往都偏重于對孩子身體健康、學習學業等方面的教育,卻往往忽視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期的忽視導致部分學生心理脆弱,抗壓能力差,在遇到學業壓力或是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時,容易做出極端行為。
2017年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曾有媒體統計過112所“211工程”大學的校訓,其中,“求實”出現了30次,“創新”出現了28次,“團結”出現了18次,“勤奮”出現了16次,“博學”出現了13次。而共有41所大學的校訓中出現了這5個關鍵詞中的任何1個或者更多。對于大學校訓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為什么眾多高校的校訓雷同情況如此嚴重?
首先,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期望同質化,因而辦學理念和方法當然也同質化,在此基礎上,相同相似的校訓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尊崇古訓。“開校元勛”的思想延用下來,不能改。加上思維懶惰,一提到校訓相似,就有人說,反正這么多年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最后,是為了避免矛盾激化。校訓是慢慢沉淀下來的,具有穩定性,若改,就會有反對者,高校一味的傳承中,缺乏創新突破的精神,被歷史的枷鎖束縛住手腳。
雖然有較多理由很好的解釋校訓相同,但是也應該更加關注校訓的重要意義。
其一是校訓體現學校靈魂。大學的“味道”,是那沉淀下來的歷史的厚重感,以及在這種厚重感之中,逐漸形成的大學精神、靈魂。浸潤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氣味。
其二,校訓體現辦學特色。校訓體現不出辦學特色,對學生而言就如同從天外飛來一樣,不知校訓為何存在,因此畢業生出現不知道校訓是什么的現象也不少見
校訓是高度凝練的字句,好的校訓可以彰顯學校獨特的文化個性和傳統,它不僅僅是承接傳統,甚至參與和推動著時代精神的塑造,只有把弘揚校訓精神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使校訓所蘊含的價值理念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才能夠讓校訓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看過“2017年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