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真題含答案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真題(一)
【參考答案】
“看病難”是我國近年來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近日,北京醫院一女孩怒斥號販子的視頻,更是將這一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然而有接受媒體采訪的號販子認為,他們緩解而不是加劇了看病難,并且指出看病難的解決方向,全社會都該感謝號販子。這樣的論調讓人貽笑大方,“號販子”是“看病難”所催生的產物,而這樣的產物,違背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損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從而更進一步的加劇的看病難的問題。醫院的號販子能夠猖獗到如此之地位,其實他們并非僅是所謂的利用市場機制贏利的問題,而是對中國社會的道德底線沖擊的問題,是對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嚴重挑戰的問題。
號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猖獗,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當前社會物欲橫流,功利主義盛行,許多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不計后果,胡作非為,這也是號販子產生的根本原因;第二,當前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水平落后,許多醫療技術掌握在少數醫院的手里,這也是催生看病難問題的主要原因;第三,許多患者盲目“崇拜”專家,無論大小問題,都想找專家去看,這樣錯誤的看病觀念也是導致看病難問題加劇的重要原因,為號販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第四,監管不力,處罰過輕,是號販子屢禁不止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國家的執法部門,還是醫院本身,都對號販子存在監管不力問題,而且處罰過輕,違法成本過低,難以對號販子形成震懾。
要從根本上解決號販子的問題,不能讓患者再發出“這是北京,首都啊!”這樣無奈的聲音,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大力推進道德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領社會風氣,傳播社會正能量,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轉變人民逐名逐利的價值取向,是解決號販子問題的首要任務。
其次,加快醫療體制的改革,加大醫療資源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不發達地區的醫療投入力度,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大力發展醫療技術,提高醫療水平,各醫院要做好醫療技術交流,尤其上級醫院要向下級醫院做好技術輸送,從而逐步促進醫療資源,醫療水平的平衡,這是解決看病難問題的根本保證。
再次,加大對號販子的打擊力度,醫院要強化自身管理,不能對號販子放任自流,甚至與號販子狼狽為奸,要完善醫療就診制度,自身做好對號販子的抵制打擊工作;國家執法部門要加強監管,隨時突擊,對號販子猖獗,醫院放任自流的,要追究醫院的連帶責任,暢通監督渠道,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這是解決號販子問題的根本途徑。
最后,作為患者我們要轉變觀念,理性就醫,不盲目從眾,不大病小病都掛專家號,擠占醫療資源,自覺抵制掛號販賣的行為,斷絕號販子滋生的土壤,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同樣沒有買賣也就沒有了號販子的存在。
總之,號販子的存在是我國醫療的一大痛點,是我國醫療環境的一顆毒瘤,我們必須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護好廣大患者的根本利益,維護好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促進我國醫療的健康發展。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真題(二)
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失信問題也日益嚴重,電商購物、搜索導航、互動社交、新聞媒體、生活服務等互聯網領域經常遭遇此類問題,針對這一現狀,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首先,“互聯網+”已然成為當下潮流,但網絡空間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卻影響著互聯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誠信缺失問題值得我們共同關注,弘揚網絡誠信意識和觀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價值。
“互聯網+”作為一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發揮優化、集成和創新作用的新經濟形態、新生活方式,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是該領域的誠信問題比較突出,網絡中發布虛假信息,擴散小道消息,發表不負責任言論,干擾網上信息傳播秩序現象層出不窮;違規開展增值服務,設置用戶消費陷阱,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屢見不鮮;破壞電子交易規則,網絡仿冒、網絡釣魚等欺詐行為,危害網上交易安全事件部分網站發布虛假廣告,進行虛假商業宣傳,誤導公眾更是比比皆是。“互聯網+零售”的假貨和欺騙問題讓人們深惡痛絕。網絡誠信缺失不僅會造成網絡人際關系緊張、網絡生態失衡、用戶價值觀取向混亂等,而且影響用戶對網絡的認同程度,導致用戶產生不良觀念。網絡如果缺失了最主要的誠信,就會導致詐騙分子激增,造成網絡經濟秩序的混亂,使正常的網絡交易無法正常進行,從而制約了網絡經濟的發展。
“社交”為保持高人氣,平臺用戶的發言和分享不真實、不誠實,出現造謠、信謠、傳謠的惡劣事件。出現網絡誠信缺失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網絡群體的誠信意識不強。部分網站尤其是一些論壇,在傳播信息時不考慮信息的真實性,捕風捉影,夸大宣傳。而網民在用網的時候,甄別信息會出現跟風現象,不考慮假消息的危害性。
其次,互聯網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也不斷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在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及打擊互聯網犯罪方面有一定成效,但隨著新問題的不斷出現,還需法律的完善。
最后,對于互聯網的監督力度不夠,沒有形成政府、社會和個人監督的體系,這也是網絡空間存在誠信缺失現象依然較為嚴重的一大原因。
互聯網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命運共同體,網絡誠信建設,既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剛性執行,需要建設和完善信用體系,也需要社會每個成員從自身做起,凝聚全社會的合力。
第一,網站堅持誠信辦網,做到誠信辦網的責任要實,抵制網絡失信行為要實,宣傳誠信要實。網民堅持誠信上網,主動維護網上誠信記錄,主動加強網上誠信自律,主動防范和舉報網絡失信行為。
第二,“互聯網+”時代,更需每一個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當先,合力消除“網絡霧霾”弘揚正能量,建設一個清澈安全的網絡空間。
第三,政府需要不斷建立健全針對虛擬網絡的法制進程,真正使得網絡世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全性。
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真題(三)
在遍地都是手機控的當下,為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認真聽課,采取各種“管制”手機的辦法已經屢見不鮮!目前,吉林大學一位教授在他的課堂上實施了一項與眾不同的“獨門”規定——上課玩手機者視為這堂課缺課。有人認為這一做法太過嚴格,有人認為這一做法確實能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陣地,不是玩手機的場所,可一些學生卻混淆了,在課堂上也玩起了手機,置老師的講課于不顧,如此,玩手機玩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玩上了幾年,玩到畢業了,恐怕什么都沒有學到,以后又如何應對社會?如何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說,“玩手機算缺課”體現的是對學生的負責,也體現出對學生的愛,這樣的規定值得肯定。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這不難理解,畢竟手機帶給我們諸多的方便,但手機并不能代表一切,而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手機,這就是一種“病”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旦患上了“手機控”,則讓自己成為了“手機的奴隸”了,可手機本是工具,并不是用來主宰我們的生活。我們豈能本末倒置?
大學生,上課是最重要的任務,如果上課也在玩手機,那是不務正業了。 報道中的這位教授,不是僅僅規定“玩手機算缺課”,因為他深知,如果是這樣,是無法挽回學生的心,勢必會造成人在曹營心在漢,如果老師的課講得很爛,學生不能玩手機,豈非要度日如年?對此,這位教授精心準備,更用心地講課,但仍有同學把課堂時間浪費在了玩手機上面,教授有時候會提醒,但效果并不明顯。更重要的是,教授觀察到,學生們玩手機,基本都是在聊天、看新聞、看小說、玩游戲,沒有用在學習上的。“課堂時間本身就有限,大家這樣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學習價值,還十分影響師生課堂互動。” 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學生作出如此嚴厲的規定,可謂良苦用心。事實上,這么做,也獲得了學生的支持。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一方面是大家都在玩,自己也跟著玩,另一方面則是老師管理不嚴,沒有特別的要求。其實,老師如果放任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是對學生的極端不負責,這樣的老師是要被問責的。
“玩手機算缺課”不是對學生的苛責,也不是故意為難學生,相反,這既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更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也是在倒逼自己將課講得更精彩。而一些老師之所以會無視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恐怕是對自己的講課缺乏必要的信心。
“玩手機算缺課”體現老師的愛和嚴。給這樣的教授點個贊。
看過“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真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