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錯了嗎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翻譯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閱讀及答案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_____,中心論點是_____。闡述了孟子_____的人才觀。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入則無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慮。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所以動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發于畎畝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 )百里奚舉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過( )
4、翻譯句子: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國恒亡河曲智叟亡以應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國恒亡則有去國懷鄉
6、本文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和_____。(用課文詞語回答)
7、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
8、孟子在選文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_____。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現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
【參考答案】
1、《孟子?告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關于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煉造就
2、拂通弼,輔弼 衡通橫,梗塞,不順 曾能增,增加
3、使……堅韌;奮起,有所作為;被舉用,被選拔;在外面,指國外;給;指被任用;指被任用;指被任用;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經常
4、(1)(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2)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
(3)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致滅亡。
5、B
6、法家拂士敵國外患
7、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種田、筑墻、販賣魚鹽、犯人、隱居者、奴隸),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來都被統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
8、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9、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無惟一答案。針對其中一個觀點或兩個觀點結合起來談,言之成理均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特殊句式
狀語后置:膠鬲舉于魚鹽之中(被選用)
舉于士(被錄用)
孫叔敖舉于海(被起用)
百里奚舉于士(被起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思是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生”指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死”指使人(或國家)萎靡死亡。“憂患”指憂慮禍患,“安樂”指安逸享樂。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
所以動心忍性。忍,通“韌”,堅韌。這里作“使(他的性格)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