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兩極世界的形成練習題及答案
2017高考歷史兩極世界的形成練習題一、選擇題
1.馬歇爾計劃實施的主要原因是( )
A.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定,阻止歐洲國家激進的社會變革
B.為了銷售美國國內大量過剩的產品
C.為了幫助歐洲盡快從戰爭的廢墟中站起來
D.為了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控制歐洲
思路解析:美國之所以實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根本原因在于企圖將歐洲納入自己的體系中,從而更好地控制歐洲。
答案:D
2.杜魯門主義的特點是( )
A.遏制共產主義,但不訴諸戰爭 B.遏制共產主義,公開干涉各國內政
C.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 D.秘密干涉與公開干涉相結合
思路解析:杜魯門主義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遏制共產主義而采取的除了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因此B項中的公開干涉各國內政不符合題意,C項是目的,D項說法太籠統。
答案:A
3.杜魯門主義和對歐洲經濟援助計劃是“一個胡桃的兩半”,其含義不包括( )
A.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組成部分 B.都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為主要形式
C.主要目的都是實現反蘇 D.都是為了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
思路解析:關鍵是明確“一個胡桃的兩半”的含義,實質上是指杜魯門主義與對歐洲經濟援助的馬歇爾計劃的關系。前者側重政治,后者側重經濟,與軍事無關,B項表述不符合歷史事實。
答案:B
4.下列關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 B.創始會員國有12個
C.實行集體防御原則 D.緩和了美蘇“冷戰”的局面
思路解析:北約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為遏制蘇聯而成立的一個政治軍事集團,所以它的成立加劇了“冷戰”的程度,D項說法錯誤。
答案:D
5.下列關于美蘇“冷戰”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適應了美國霸權政策的需要 B.以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為對象
C.主要手段具有多樣性特點 D.其影響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思路解析:“冷戰”政策是在歐洲地區全面推行的,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不僅包括歐洲國家,還包括亞洲的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國家。
答案:B
6.下列有關杜魯門主義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是美蘇“冷戰”全面開始的標志 B.為對歐洲經濟援助計劃提供了依據
C.使東歐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D.是美國全面推行霸權主義的宣言書
思路解析:A、D兩項實質是一個意思的不同表述,為對歐洲經濟援助計劃提供了依據是考查杜魯門主義與對歐洲經濟援助計劃的關系,都是正確的。
答案:C
7.美蘇全面“冷戰”的主要陣地位于( )
A.亞洲 B.非洲 C.歐洲 D.拉丁美洲
思路解析:“冷戰”主要在歐洲地區推行,但美蘇的對抗與沖突不僅僅局限于歐洲,解題時需要注意這一點。
答案:C
8.1962年,美蘇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束說明( )
A.美國仍然掌握著戰略優勢 B.正義力量取得了勝利
C.蘇聯勢力局限于歐亞地區 D.古巴參與了“冷戰”
思路解析:蘇聯最終撤走導彈,說明蘇聯作出了妥協,反映出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手中。兩國在古巴的軍事對抗不存在正義問題的探討。
答案:A
9.下列關于“冷戰”對國際關系影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
B.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之下
C.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不敢輕易動武,維護了世界和平
D.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思路解析:其中C項前半部分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不敢輕易動武是正確的,后半部分“維護了世界和平”是錯誤的。
答案:C
10.美國駐蘇代辦喬治•凱南說:蘇聯“狂熱地堅信,它同美國之間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協”。蘇聯駐美大使諾維科夫說:“……美國正積極擴充軍備,準備針對蘇聯的戰爭。”上述材料說明了( )
A.意識形態的對立導致軍事上的沖突 B.意識形態的對立導致國家關系緊張
C.意識形態的對立壓倒其他國際關系 D.美蘇對峙,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思路解析:這是一道材料選擇題。選擇正確答案時,要選擇與材料最接近的答案,這二人說的話表明美蘇兩國在相互敵視,國家關系緊張,并沒有提及軍事沖突問題。
答案:B
2017高考歷史兩極世界的形成練習題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后面坐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
——丘吉爾1946年3月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演說
材料二:今天希臘的生存,受到數以千計共產黨黨徒領導的武裝人員的恐怖活動的威脅。他們在很多地點,特別是沿著希臘國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臘如果要成為一個獨立自尊的民主國家,必須有支援……我相信,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
——1947年杜魯門致美國國會的咨文
材料三: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狀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請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爾演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國的“支援”和“支持”意味著什么?
(3)根據材料三,說明馬歇爾計劃是否只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為什么?
思路解析:丘吉爾的演說主要論述了社會主義的強大,呼吁資本主義世界提高警惕;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折,由孤立主義到干涉歐洲國家事務;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家利益角度講,美國推行這一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還是維護美國的自身利益。
參考答案:(1)進行反蘇宣傳。
(2)意味著美國公開聲稱要干涉世界各國的內政,是美國發動“冷戰”的宣言書。
(3)不是。理由:馬歇爾聲稱“我們的任務是……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該計劃實際上以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陣腳,以復興歐洲之名,行控制西歐之實,以達到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目的。
猜你感興趣:
1.高中歷史必修一兩極世界的形成練習試卷
2.2017高考歷史解放戰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年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高考歷史模擬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