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手工業的發展練習題及答案
2017高考歷史手工業的發展練習題一、選擇題
1.《景德鎮陶錄》記:“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于是昌南鎮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載:“景德鎮……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鎮,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時瓷都景德鎮已馳名天下
B.陶玉身份為官營手工業者
C.該產品工藝精美暢銷海內外
D.陶玉追求產品的知名度
答案 D
解析 由“宋景德中始置鎮,因名”可知,宋代昌南鎮改為景德鎮,故A項是對材料的曲解。材料并沒有指出陶玉者的身份,B項錯誤。材料僅強調景德鎮的由來及其瓷器名揚天下的原因,并沒有指出瓷器的銷售狀況,C項錯誤;陶玉者持瓷器入關中地區,以假玉器的名義進貢給朝廷,希望借官府的名義提高該瓷器的知名度,故D項正確。
2.蕪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漿染業中心,當時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蕪湖漿染,故有“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之說。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 )
A.商品生產呈現區域化分工
B.區域間有著不同的市場需求
C.手工業技術水平日趨平衡
D.抑商政策阻礙區域經濟發展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反映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特色,A項正確??椩旌蜐{染都屬于紡織業,都滿足了人們對服裝的市場需求,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手工技術水平和抑商政策的信息,C、D兩項錯誤。
3.在西方人眼中,兩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茶葉。這主要表明古代中國( )
自然經濟長時間內沒有實現根本性突破 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 手工業發展水平領先世界 對外貿易一直居于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兩千多年來作為中國文明“象征”的都是傳統的手工制品或農產品。這表明古代中國手工業水平較高,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自然經濟長期內并未實現根本性突破,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
4.宋代的溫州地區“地不宜桑而織紉工,不宜漆而器用備”,溫州成為當時著名的紡織品和漆器生產中心。下列對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溫州成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之一
B.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
C.商業的發展推動了溫州手工業的區域分工
D.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的影響較大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題注意抓住設問中的關鍵詞“不正確”,材料“溫州成為當時著名的紡織品和漆器生產中心”說明溫州成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之一,故A項說法正確,排除;材料“地不宜桑而織紉工,不宜漆而器用備”表明手工業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故B項說法正確,排除;溫州不產相關原料但能成為相關產品生產中心之一,關鍵在于商業的發展,故C項說法正確,排除;材料表明手工業生產受自然資源分布的影響不大,故D項理解錯誤,符合題意。
5.蘇州盛澤鎮上機坊中的機工、曳花(在提花織機的高架上“提花”的工人)多達幾千人。乾隆《盛澤志》稱:“中元夜,四鄉傭織多人及俗稱曳花者約數千人,匯集東廟升明橋,賭唱山歌,編成新調,喧闐達旦。”材料中的“機坊”屬于( )
A.民營手工業 B.家庭手工業
C.官營手工業 D.工場手工業
答案 D
解析 根據“四鄉傭織多人”可知,機坊中使用的機工和曳花是雇傭工人,人數多達幾千人,規模較大,機坊的經營形式屬于工場手工業,故選D項。民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規模較小,排除A、B兩項;官營手工業雖然規模較大,但不存在雇傭關系,排除C項。
2017高考歷史手工業的發展練習題二、非選擇題
6.瓷器是人類文明的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景德鎮位于昌江畔,附近盛產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北宋景德年間,其生產的影青瓷成為貢品,景德鎮因此得名。兩宋之際和元末的大規模戰亂,使定窯、龍泉窯等陸續衰落,相對安定的景德鎮,遂成“天下窯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鎮制坯、燒瓷等分工不斷細化,這時創制的青花瓷、釉里紅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聲譽。明朝在景德鎮創建御器廠,其組織和分工相當細密,“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間制造的御窯瓷器堪稱經典。嘉靖至萬歷年間,商品經濟大發展,加之西歐等海外市場的擴大,“景瓷”銷量大增。清初對御窯廠進行了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為雇募制,使康乾時代景德鎮瓷業再度鼎盛。嘉慶后,因“墨守舊法,且有粗制濫造之弊”,景德鎮瓷業漸趨衰落。
——據葉
材料二 1708年,薩克森一煉金師在歐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薩克森王國宣布掌握制瓷專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廠。1722年,兩把交錯的藍劍成為梅森瓷器的商標且沿用至今。經過不斷研發與創新,梅森瓷器逐漸擺脫了中國的影子,被譽為“白色金子”和歐洲第一名瓷。后來受工業化沖擊,令手工作業的梅森遇到極大挑戰。1864年新廠建成,為保護手工技藝,他們將原廠改為博物館,專門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無一缺失,隨時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經久不衰,根源在于對質量一絲不茍的奉守,也離不開一萬多種絢麗的色彩和精細的浮雕。全球瓷廠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繪畫藝術學校,工藝師要完成近4年的技術與藝術教育和10年的經驗積累才能上崗。梅森,300年來一直貴為歐洲瓷都,是與嚴謹的梅森人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分不開的。
——據蒲緹《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據材料一概括景德鎮發展成為“瓷都”的主要因素。
(2)據材料一、二說明,與景德鎮相比,成就梅森瓷業300年輝煌的獨特之處。
(3)綜上,任舉四川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案例,就其如何傳承并發揚光大,闡述你的見解。(要求:見解應與所舉案例形成合理聯系)
答案 (1)主要因素: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資源優勢;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海外需求的擴大;政府的重視,如創建御器廠、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鑒和改進技術,不斷細化分工;注重核心產品的開發,如青花瓷。
(2)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如保護模具;重視技術專利和品牌保護,如申請專利和藍劍商標沿用至今;重視人才培養,如建立專門學校。
(3)要求:見解應與所舉案例形成合理聯系。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宋元明清時景德鎮瓷器的發展歷程;材料二反映了梅森瓷器的發展與創新。第(1)問,主要從景德鎮生產瓷器的地理環境、原料、工藝、組織形式、官府支持以及國內經濟的發展、海外市場的擴大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第(2)問,材料二中梅森瓷業的輝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技術性的“保護手工技藝”“掌握制瓷專利”“培育專門技術人才”等,也有觀念的更新,即“堅守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第(3)問,可就四川的“川劇”“變臉”等藝術作為案例,見解應與所舉案例形成合理的聯系,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明清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2017年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3.2017高考歷史中國古代文化專項練習題
4.2017高考歷史模擬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