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題及答案
2017高考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題一、選擇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既繼承了八大的正確探索同時又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現在
科學地分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以下是新中國一位普通
①生產隊在我家門口樹底下召開社員會……經過表決全隊到會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當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間地頭時一些人禁不住淚流滿面 ③爭勝說:“現在已經發展到信息社會你和我媽沒有電話怎么能行呢” 菊蘭偷偷地跟上一些婦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來掐不到苜蓿便偷偷地到地里掐些小麥葉子回來用麩子拌成菜疙瘩
按相關歷史事件、現象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應該是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為李桂仙創辦悅賓飯店頒發了中國第一份個體餐飲營業執照。美國合眾社記者尤步樂在報道中寫道:“在共產黨中國的心臟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業正在狹窄的小胡同里恢復元氣。”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重新煥發生機
發展私營工商業成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發展的格局形成
非公有制經濟在繁榮社會經濟方面的作用得到認可
下圖是1950—1984年蘇聯、中國糧食產量變化曲線圖。對其解讀
A.兩國農業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
中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最終超越了蘇聯
蘇聯農業經濟改革的成效很突出
國家政策不同導致糧食產量差距拉大
世紀以來中國許多地方的農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農村土地經營的新辦法通過租賃轉讓、大戶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在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權既打破了制約農業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的瓶頸又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對這一現象解讀正確的是
反映農村土地所有制結構的變革
中國小農經濟的理性回歸
面對國際市場沖擊下的政策性調整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的表現
年10月根據國內形勢的發展為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中共中央決定
縮小工農業產品交換差價加快農業發展
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貫徹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制定土地承包法律法規
據1978—1998年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體工業比重由22.4%上升到38.3%年城鄉個體工業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經濟類型工業比重由0.48%上升到19.9%。這說明
工業投資主體體現多元化
鄉鎮企業成為工業的新生力量
國有工業所有制得到優化
我國工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閱讀下列1978—2006年我國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管理形式比重變化情況表該表數據的
年份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00% 國家定價 國家指導價 市場調節價 1978 97% 0%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資*源%庫25% 45% 2006 4.63% 0% 95.37% A.政府停止發揮經濟管理職能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
9.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是
中共十二大召開 ②中共十三大召開 ③鄧小平南方談話 ④中共十四大召開
C.③④ D.②④
10.20世紀80年代某大學教授在政治經濟學考試命題中出了一道“雞蛋換糧食現象隱藏了一種經濟發展的規律”的論證題遭到一些學者和領導的批評。這一命題從理論上得到認可最早可能是由于
中共十三大的決策 B.中共十四大的決策
中共十五大的決策 D.中國加入WTO
2017高考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題二、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建議”自此中國進入全面經濟建設時期。
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會議的突破性進展體現在:第一明確提出實行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第二指明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改革思路;第三推進價格體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年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年三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同時大會還確定了政治體制、文化體制
——摘自《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等
請回答:
根據材料概括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探索的歷史性突破。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四屆三中全會決議形成的國內外背景。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下圖是由厲以寧主編、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的部分目錄該書的主題是探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
目錄
第一章 孟曉蘇
第二章 企業改革——經濟改革的主線厲以寧
第三章 從企業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轉變厲以寧
第四章 國有資產的管理厲以寧
第五章 企業集團的發展途徑李源朝
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進市場繁榮厲以寧
第七章
第八章 厲以寧
結束語 厲以寧
請回答: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目錄續寫一條建議目錄并說明理由。(所提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
2017高考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題參考答案
1.B 2.D 3.D 4.D 5.D 6.B 7.A 8.C 9.C 10.B
11.(1)從農村經濟改革走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空間);從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等來不斷深化改革(市場經濟深入);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體制改革配套(市場經濟配套)。
(2)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績,同時改革也在不斷深入;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對外開放,深入世界市場;蘇東劇變,蘇聯解體,斯大林模式遭遇失敗;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1992年十四大召開,確定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改革目標。
12.續寫建議:增加計劃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結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一目。
理由: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到城市,1991年發展到關鍵時期,擺在中國改革者面前,要探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繼續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績,就必須思考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只有突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才能找準方向。
猜你感興趣:
1.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題附答案
2.高中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練習試卷
3.2017年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高考歷史模擬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