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熱點知識點
2017年高考歷史熱點知識點(一):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1、土地制度的演變:
(1)、奴隸社會: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國有制
(2)、封建社會:國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農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這種土地所有制在中國存在2000多年,后期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中國長期貧困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B、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濟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樣,是****主義中央集權制建立和長期存在的基礎。
C、土地國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頒布均田令,隋唐兩朝均采用)。
(3)、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2、對土地制度變革和調整的認識我國古代社會土地制度從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到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的演變,以及對不同土地制度的調整,實際上體現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
3、土地兼并:
(1)、表現: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農民的土地。
(2)、中國封建社會各階級解決土地兼并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階級:作為統治階
級,其措施主要是通過封建國家的權力來強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國家掌握部份土地,實行“均田制”,保證農民獲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觸動貴族、官僚、地主土地,終究無法制止土地買賣和兼并;780年,唐實行“兩稅法”,實際上承認了貴族、官僚、地主對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農民階級:作為被統治階級,主要是通過農民戰爭來猛烈沖擊地主階級統治,以實現土地的重新分配。農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階級政權調整統治政策,承認土地變動的現實。
2017年高考歷史熱點知識點(二):抗戰時期民族資本的萎縮
經濟:民族資本的萎縮。(陷入絕境)
⑴抗戰時期(1937-1945):
①概況: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②原因:1)淪陷區:來不及內遷企業為日軍所毀或被日軍吞并
2)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壟斷壓制
③表現:官僚資本的膨脹;民族資本的萎縮
⑵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紛紛倒閉
①194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美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
②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
③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原料昂貴。
2017年高考歷史熱點知識點(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軍閥統治。)(1901--1918)
這一部分的歷史十分重要,必須學好、吃透、弄熟。教材明顯分為前后兩塊:一是1895~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內容;一是1912-1918北洋軍閥反動統治,革命派繼續斗爭,中國革命由舊向新轉變的六年。學習這一部分抓住兩個中心問題:其一是辛亥革命從興起、高潮到失敗的過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敗后,北洋軍閥取代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繼續為維護民主共和的果實斗爭,但屢戰屢敗。中國社會黑暗之極,但就是在一戰前后的中國,由于內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革命開始發生偉大的轉折。
在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條基本線索:
(1)帝國主義扶植清政府和北洋軍閥,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間接侵華方式,以華制華,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陰險;②在華爭奪激烈,特別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獨霸中國,但一戰后被打破;③帝國主義繼續破壞中國革命事業(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邊疆相結合。
(2)北洋軍閥替代清政府統治,對內獨裁破壞民主,對外出賣國家主權: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預備立憲花招破產,出賣利權,垮臺實為必然;②袁世凱篡奪清朝大權和革命果實,復辟帝制,接受21條,眾叛親離死去。
(3)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①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經過長期準備,武昌起義推翻清廷,建立民國,但由于帝封聯手,資階軟弱渙散,官僚、立憲投機,果實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為維護革命果實堅持斗爭,皆以失敗告終。
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對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觀念,解放思想,發展資本主義,啟民族覺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軟弱性,不敢明確反帝,徹底反封,始終未能提出科學綱領,建立革命武裝,組成堅強政黨,發動群眾建立統一戰線,其失敗也是必然;
④一戰期間,中國具備了向新民主義革命轉變的諸多條件(經濟、階級,思想等)。
(4)經濟上出現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它和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一起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前進。
1、同盟會和此前革命派政黨的區別(全國性,理論性,先進性。)分析其弱點(渙散,復雜)。同盟會后來的演變。
2、辨證的分析三民主義內容的意義和局限。(它主張民族主義,但又缺乏明確的反帝態內容;它主張民權,但又不敢發動群眾;它主張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權和保路運動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實業救國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積極作用。其結局說明了什么?
5、歸納革命派為革命高潮到來所做的準備工作。(宣傳思想-譯書,辦報,著書,論戰;建立革命團體;創建革命綱領;發動武裝起義。)注意與維新派區別。
6、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果實進行的歷次斗爭的原因,結果。
7、湖北軍政府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和成分。南京臨時政府的弱點。(四方面:內部混入舊官僚和立憲派;對帝國主義抱幻想;未采取徹底反封措施;缺乏群眾和地方基礎支持。)
8、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帝、封、官憲,自身分析。)
9、一戰前后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政治,由袁獨裁到軍閥割據;由日獨霸到同支配;由舊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經濟: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批封逐漸轉向社會主義思潮。)
10、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幾個階段及影響。
11、五四運動前中國政治斗爭的焦點,體現,斗爭的實質,和結局(兩個不穩定),啟示。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3.2017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匯總
4.2017年全國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5.2017年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6.2017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