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一):中國近代史
(1)資本主義列強此消彼長變換各種手段勾結中國的反動勢力變中國為半殖半封社會,并扶植反動勢力不斷深化這一統治秩序的歷史;
(2)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為求得民族獨立,國家民主和經濟富強同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并且在斗爭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國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階級的師夷論,洋務論;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方案;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改良維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各個派別的斗爭和探索盡管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皆歸于失敗,但都作出了相應的歷史貢獻,而且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3)在中國半殖半封的夾縫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艱難曲折地產生和發展著,為中國革命史的深刻轉折提供著經濟,階級和思想條件。
1919-1921年由于內外多種因素的作用,中國革命迎來新的曙光,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中國共產黨歷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曲折斗爭,終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這就是"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這其中中共經歷和外部敵人與內部左右傾的斗爭,不僅完成了革命任務,而且把馬列主義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列毛的正確理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裝斗爭方法,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會主義前途邁進---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領導是我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中心問題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國民大革命中開始萌生,土地革命時期形成,在抗日戰爭時期完全成熟,解放戰爭時期達到高度嫻熟的程度。實踐證明其確實是我黨革命斗爭的結晶。
如果說建國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獨立史,那末建國后就是建設史,是經濟史,是求富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由開局不錯,到誤入歧路又到撥亂反正,成績輝煌的歷史??偟膬热菥褪墙▏扒厶剿餍纬瑟毦咧袊厣母锩缆?毛澤東思想)贏得獨立;建國后曲折探索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鄧小平理論)走向富強。建國后的歷史四個階段(考試說明將其合成三個階段,即56-76年合為一個階段)。
(1)1949-1956總的來說我國是處于一個過渡的社會階段-即新民主主義社會。有前后聯系相承的兩個轉變: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會形態轉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上由半殖半封的殘破經濟轉為多種所有制并存發展得到恢復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買辦的獨裁政權轉為中共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政協代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改造為社會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經濟上經過三大改造由多種經濟并存到公有經濟占據統治地位,工業化開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憲法的頒布標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1956-1966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進的十年。總的來說成績為主。但左的錯誤逐漸占據上風-最終演變成____。
(3)1966-1976年的____時期,注意同極左斗爭的內容。
(4)1978年全面撥亂反正,實現了全方位的偉大歷史轉折,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偉大成就。
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二):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1840~1861)
1、理解閉關鎖國的含義,實施原因(內外因),分析其影響。
2、理解協定關稅、租界,租借地、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含義、危害。理解半殖半封社會的含義和在政治,經濟,思想上的表現。
3、《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實質,辨證的給予評價。(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練掌握《資政新篇》的內容細節,與太平天國和當時歷史背景的關系。正確評價之。(堪稱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
5、新思想萌發的原因,主張,核心,意義。
6、歸納兩次鴉片戰爭侵略路線,經過和侵占的城市。太平軍北上路線。
7、注意英國割占香港島的步驟及每步區域。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的順序和區域。
8、從領土,賠款,口岸,特權等認真記憶《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愛琿條約》的內容。
9、總結鴉片戰爭破壞了中國那些主權。
10、分析鴉片輸入的危害,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中國戰敗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客觀;主觀:綱領、政權、組織、軍事活動。)正確評價太平天國。(功績偉大,失敗必然。)
12、分析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對清政府統治集團產生的影響。
13、新思想萌發:評價林則徐(三方面:銷煙、抗英、學西方。),魏源于《海國圖志》。
14、比較中英兩國19世紀中期的國情。通過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和影響說明后者是前者的繼續與擴大。
15、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特點和成因。(雙重原因,雙重任務,學習西方,聯合絞殺。)
16、結合史實說明太平天國運動中體現的農民階級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談談認識。
結論:英國完成工革,企圖開我市場;清朝閉關鎖國,英方貿易入超;輸入毒品鴉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脅清朝統治,林公虎門硝煙;英國借機發難,清廷戰敗簽約;南京黃埔望廈,賠款通商特權;領土主權破壞,人民負擔加重;自然經濟開解,東南地區尤甚;階級矛盾激化,太平天國起義;天朝田畝制度,東征西征北伐;橫掃大半中國,清廷岌岌可危;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二次鴉戰;俄國最為陰險,割騙大片領土;半殖程度加深,中外反動聯合;農民階級局限,新篇未能實施;功績非常偉大,失敗也屬必然;時代特點鮮明,農民戰爭高峰。
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1861~1901)
1、歸納分析洋務運動的各類內容(軍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務運動的目的,失敗原因。
2、記憶洋務派開辦的軍民企業名稱,行業,地理位置。民資企業的名稱,行業,地理位置。
3、辨證的分析"扶清滅洋"的兩面性,反映的歷史背景和農民的階級性。(該口號說明了農民的那三個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國的關系;帝國主義入侵和其先進文明的關系;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關系。)
4、如何理解中國民族資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資本企業的特點:資金,技術,分布,行業;與帝封的關系。)
5、歸納早期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成因。(早于資產階級產生;分布集中,組織性強;與農民階級天然聯盟;革命性強。)
6、清政府那些舉措順應了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趨勢?結果如何?
7、《馬關條約》的內容、特點和危害。甲午戰爭對中,朝,日,遠東局勢的影響。
8、歸納維新派為戊戌變法所做的思想準備,政治準備,組織準備。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維新變法的歷史背景。維新派的首要目的??盗壕S新思想的特點和成因。維新派與光緒帝的關系。戊戌變法的三重意義。(思想意義;政治意義;愛國意義。)
10、義和團運動中農民階級革命性和落后性的體現。義和團運動的功績。
11、比較開明派,洋務派,早期維新派,維新派,革命派在對待西學,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眾等問題上的態度。
12、比較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起義原因,綱領,組織性,與宗教關系,軍事活動方式,對待西方的態度,斗爭矛頭和斗爭結果。斗爭作用:都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都迫使列強改變侵華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結。)
13、1840-1900年列強侵華特點的變化?(侵華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侵華格局由以英為首合作侵華到激烈爭奪形成侵華同盟;侵華方式策略由武力馴服清政府到打拉結合,勾結扶植清政府,以華制華。每一個變化都做到能用史實說明。)
14、1900年前后中國社會在列強侵華,反動統治,抗爭探索,經濟發展四方面的顯著特征和史實。
答:(1)侵華:帝國主義完全確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戰后列強侵華進入資輸和瓜分階段;②列強爭奪激烈形成侵華同盟;③八國聯軍侵華,簽定辛丑條約共同以清政府為代理人確立秩序;(2)反動統治:清政府日益反動孤立:①對外投降出賣國家主權,淪為洋人走狗;②鎮壓戊戌變法,出賣義和團,反動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結果適得其反;(3)抗爭探索:中華民族覺醒;①義和團運動粉碎敵計;②維新派改良愛國、進步、思想啟蒙;③資產階級革命逐漸成為主流。(4)發展:民資初發;①甲午戰后列強投資;②清政府放寬限制;③維新變法的推動。15、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繼承發展關系。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2017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3.2017高考歷史大題必背知識點
4.2017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匯總
5.2017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
6.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