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政治文明進化必背內容
2017高考歷史政治文明進化必背內容(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
(1)戰國形成: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生產關系的變革,導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為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經濟基礎;
?、谛屡d的地主階級迫切需要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以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
?、鄯掖砣宋镯n非子有關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思想為這一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2)秦朝建立: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為加強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3)西漢加強:平定七國之亂,收回了王國官吏的任免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后來又陸續奪去了大批王侯的爵位。徹底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到鞏固。漢武帝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鞏固了政治上的統一。
(4)隋唐完善:隋唐時期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創立和完善了科舉制,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北宋強化:宋初統治者為了改變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集中軍權,解除了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集中行政權,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設通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集中地方的財權和司法權,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6)元朝新發展:為加強中央集權,在中央設中書省,另設宣政院;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7)明清達到頂峰:明清時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明朝時,在中央廢丞相,權歸六部;在地方,廢行省,設立三司,三司直屬中央;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對官吏的監視和對人民的鎮壓;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后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3.中國古代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秦統一六國后,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他們都由皇帝任免,都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漢承秦制,漢朝繼續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2)宰相制度:宰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官職。
①確立:秦統一后,秦始皇建立了丞相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萬機”,幫助皇帝處理政事。同時又設立御史大夫為副丞相。
?、诎l展:“漢承秦制”沿用丞相制度;隋唐時期,宰相制度發生變化,三官同為宰相,三省制的建立,分割了相權,減弱了對皇權的威脅。北宋在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管理軍事,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宰相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元朝設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官,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
③廢除:明朝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需要,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直屬皇帝。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繼承魏晉以來中央官制的基礎上創立的,唐朝時沿用。
?、賰热荩禾瞥瘯r的三省有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掌管行政,中書省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六部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直屬于尚書省。
?、谧饔茫喝×考扔蟹止ぃ钟泻献?,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的長官大都品級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善,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此后,歷朝基本上沿襲這種制度。
4.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分封制最早出現在商朝后期,完善于西周。
?、侔l展:周朝建立后,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并規定諸侯享有的權利和對周天子應盡的義務。春秋時期,隨著周天子勢力的衰微和諸侯爭霸局面的出現,分封制名存實亡;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縣制所取代。
②影響:分封后的諸侯國環繞周王室,起到了拱衛周王室的作用;分封制擴大了周朝疆域,西周成為疆域空前廣大的奴隸制國家。由于分封制維持了地方諸侯國相對獨立的地位,周王室勢力衰萎時,他們借機擴展勢力,從而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
(2)郡縣制:郡縣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礎上,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產生的。
①發展:縣制于春秋后期出現;戰國時期縣制在各諸侯國普遍推行;秦統一六國后,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上一直沿用郡縣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變化。
?、谟绊懀嚎たh制下的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たh制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使君主加強了對全國的統治,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3)郡國并行:漢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同時又兼行封國制。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實際上與割據無異。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決了諸侯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
(4)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政府在中央設立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大都和周圍地區,劃歸中書省直接管轄。在地方上設立“行中書省”,由中央政府派官吏管理。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明朝雖廢行省,設三司,但地方行政區劃習慣上仍稱“省”,這種稱謂一直延續至今。
5.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1)察舉制: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兩漢時期推行新的選官制度,包括察舉、征召等。察舉即選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西漢時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為推薦標準,東漢初重孝廉;但發展到東漢后期,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依據,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并發展起來。
(2)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選官制度,以門第為選官標準,它促進了漢魏之際的士族制度的鞏固和發展,隋文帝時期廢除。
(3)科舉制:是我國封建社會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傩纬桑核逦牡坶_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谕晟疲禾瞥懹^時,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創立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為定制。隋唐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沖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
?、郯l展、改革:北宋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程序嚴格,科目減少,進士科成為主要科目。實行糊名法,錄取名額增加,使北宋政權基礎進一步擴大。王安石變法時,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進士科不再考詩賦,??冀浟x和時務策。設明法科,專考律令、斷案。
?、芨啵好鞒匾u前代的科舉取士制度,但只在“四書五經”內命題,不許發揮個人見解,答案文體為“八股文”。使科舉制度發展成為愚民政策。清朝沿襲這一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和進步。
?、輳U除:戊戌變法詔令中明確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但法令被取消。1905年,由于國內形勢的變化,清政府被迫廢除科舉制度。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壽終正寢。
6.中國古代兵制
(1)保甲制度:北宋王安石變法時實行保甲法。政府把農村住戶組織起來,十家編為一保。保丁在農閑時練兵,平時種田、維持社會秩序,戰時編入軍隊作戰。保甲制度是―種兵民―體的社會組織制度。
(2)猛安謀克: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組織,猛安謀克制主要是在女真族內實行。猛安謀克作為基本社會組織,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各戶壯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出征。這種兵農合一的制度,對金的社會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3)八旗制度: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制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2017高考歷史政治文明進化必背內容(二):中國近現代民主政治建設
(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活動:
兩個階段:①19世紀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識分子中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他們主張在政治上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于實踐。
?、?9世紀90年代末,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戊戌變法運動,要求變封建專制制度為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由于頑固勢力的進攻,運動最終失敗了。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探索中國近代民主政治的首次實踐。
(2)資產階級革命派探索民主共和活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推翻帝制、創建共和國的第一次成功行動。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實行三權分立和責任內閣制,標志著共和體制的確立。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三個階段: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開展了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和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這些斗爭的勝利,使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得到鞏固。
?、跊]收官僚資本,接受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953~1956年,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確立起來。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共同綱領》規定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龠^程: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經普選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谥饕毮埽盒惺沽⒎?、監督權、人事選舉任免權以及重大事項的決定權。1957年的反右派擴大化、“__”十年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出現曲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到恢復和發展,并不斷完善。
③意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一屆人大通過和頒布。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規定了政府組織原則,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制定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方針政策等等。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以后我國憲法的幾次修改都是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的。
(6)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①原因:新中國成立前,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
?、诖_立和完善: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的成功召開,標志著這一制度的正式形成。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方針: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1982年9月中共提出了各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這一制度調動了民主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開創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設國家的新局面。
③特點:我國的多黨合作是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前提的,以服務社會主義事業為共同目標。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而不是與共產黨輪流執政。民主黨派得到憲法的承認和保護,享有憲法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基本組織。
(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俑拍睿涸趪业慕y一領導下,實現全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團結,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構,行使自主權。
②確立:《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先后對民族區域自治做了明確的規定。中國省級民族自治區五個,最早建立的是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成立于1965年。我國的民族自治機關,同時也是國家的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它必須遵守國家憲法,行使憲法所賦予的權力,并根據本地區的情況行使自治權。
?、垡饬x: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新中國在廢除了封建剝削和民族壓迫制度后,充分體現民主原則、實現各民族平等聯合的一種新型政治制度。
(8)“一國兩制”:
?、俑拍睿菏侵冈诮y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诖_立與完善: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1982年憲法為構想提供憲法保證;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使“一國兩制”正式成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蹖嵺`與意義: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為國際社會和平解決國際歷史遺留問題和國際爭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017高考歷史政治文明進化必背內容(三):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①背景:17世紀初,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日益壯大。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社會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②過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并取得革命的領導權,同封建統治者進行斗爭。處死國王查理一世,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垡饬x: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2)美國獨立戰爭
①背景: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谶^程:1775年4月,萊克星頓的槍聲,獨立戰爭開始。5月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獨立,美國誕生。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成為戰爭的轉折點。1781年北美英軍在約克鎮投降,戰爭結束。兩年后,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③意義:北美獨立戰爭,既是民族獨立戰爭,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對后來法國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均有重大影響。
(3)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4日,巴黎人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由于啟蒙思想的深入動員,人們群眾積極參與,他們三次發動武裝起義,把革命推向高潮。經過了君主立憲派掌權、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專政三個發展階段。法國大革命不僅結束了法國的封建統治,而且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是同時代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
(4)英國君主立憲制: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為了限制國王權力,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了《權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稒嗬ò浮芬悦鞔_條文來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后來議會的權力逐漸超過了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5)美國共和政體的建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第一部憲法。它根據三權分立學說把美國的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個部門,分別由國會、最高法院和總統執掌。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的共和政體,規定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6)法蘭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建立起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大革命后的70余年間,帝制與共和制多次反復,先后出現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帝國、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1870年,普法戰爭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隨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1875年,國民議會以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法案,頒布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制度。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3.2017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4.2017高考歷史大題必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