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美蘇爭霸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017高考歷史美蘇爭霸專項練習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7小題,共0分)
A . 美蘇冷戰的重點從軍事領域轉向經濟域
B . 美國霸主地位動搖,急需打開蘇聯場
C . 蘇聯輕工業發達,不需要進口這些具
D . 經濟文化交流沒有改變兩國意識形態的對立
【答案】D
【點撥】題眼:時間“1959年”,“榨汁機和洗碗機等展品”,“赫魯曉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對。”
考點:冷戰時期的蘇美歷史狀況
解析:1959年,正值美蘇爭霸時期,從材料中兩位總統的言辭可以看出,展覽會上經濟文化交流并沒有改變兩國意識形態的對立態度。A說法與材料無關;美國霸主地位動搖在1973年,B項錯誤;蘇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后, C項也排除。故正確答案選D。
【結束】
2.(2008年江蘇高考19題)二戰后,德國和朝鮮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國內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國和蘇聯的相互對抗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演變 D.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推行
【答案】B
【點撥】德國分裂是由于戰后美蘇對抗引起“柏林危機”,后來柏林墻修建,兩個德國分裂。朝鮮也是類似,戰后以北緯38度為界實行分區占領。二者都是由于戰后美蘇矛盾激化對抗,導致分裂。正確選項是B項。
【結束】
3.(2008年高考北京文綜23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歐國家之間維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俳洕惑w化發展 ②政治聯合加強 ③法德實現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點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戰結束后,西歐國家在面對美蘇爭霸所帶來的威脅,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蘇爭霸所帶來的影響,加強了聯合。維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歐國家間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錯誤,應排除,正確答案為A。
【結束】
4.(2008年高考天津文綜24題)在紐約,一群青年人狂喊:“與其讓俄國人的原子彈來轟擊,不如自己毀滅算了!”在莫斯科,幾名女大學生躲在宿舍內相擁哭嚎,等待末日的到來。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個黑影、聲響都令市民心驚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機
B.蘇伊士運河戰爭
C.1964年越南戰爭
D.古巴導彈危機
【答案】D
【點撥】古巴導彈危機使美蘇劍撥弩張,世界面臨核戰爭的危險。注意材料中的“紐約”、“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別是美、蘇和古巴的首都。
【結束】
5.(2011年高考廣東文綜23題)二戰后初期,有政治家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里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一措施是
A.推行馬歇爾計劃 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答案】A
【點撥】本題以政治家的觀點作為切入點,通過美國的“冷戰”政策考查的是對二戰后重大歷史事件的掌握,側重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比較判斷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解題關鍵是要把題干信息和當時(二戰后初期)美蘇冷戰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思考問題,解題時扣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歐洲”、“經濟手段”、“蘇聯”可推斷出A項,馬歇爾計劃又名歐洲復興計劃,旨在幫助西歐各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頻臨崩潰的經濟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擴張和滲透。因為馬歇爾計劃主要在歐洲實施,它以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世界,以達到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目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雖然是經濟手段,但范圍不是局限在歐洲,排除B、D兩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是政治軍事手段,不符合題意中經濟手段,排除C項;故選A。
【結束】
6.(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21題)美國歷史學家沃爾夫•拉弗貝在20世紀70年代說:“一部美國外交史,冷戰絕非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光輝篇章。”可以為這一論點提供依據的首選歷史事件是
A.柏林危機 B.古巴導彈危機 C.越南戰爭 D.中東戰爭
【答案】C
【點撥】從材料中都懂題目的要求,“冷戰絕非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光輝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為美國外交史上除冷戰以外大書特書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蘇冷戰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戰爭美國直接參與的“熱戰”。
【結束】
7.(2011年海南高考21題)圖1顯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對歐洲國家經濟援助狀況。這一狀況反映了
圖l
A.受援國已經成為援助國的經濟附庸 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國際化空前加強
C.意識形態成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額多寡取決于是否為戰時盟國
【答案】C
【點撥】本題應結合馬歇爾計劃實施的相關背景來分析選項。從題干地圖顯示來看,被援助的國家絕大部分是西歐資本主義國家,而不被援助的絕大部分是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結合二戰后馬歇爾經濟援助計劃的目的來看,是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所以意識形態成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選C。
【結束】
8.(2011年高考上海單科21題)美蘇爭霸期間,兩國力量此消彼長、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蘇聯退縮的史實是
A.結束越南戰爭 B.執行“莫洛托夫計劃”
C.撤出古巴導彈 D.簽訂《華沙條約》
【答案】C
【點撥】本題主要考查美蘇爭霸。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在美國作出強硬態度后,蘇聯撤回導彈,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在美國方面。建立古巴導彈基地是蘇聯在美蘇爭霸中發起的進攻行為,但是,撤出古巴導彈,說明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以退縮為特征。C正確。
【結束】
9.(2008年高考廣東理科基礎68題)1949年美國發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目的是
A.拉攏東歐國家 B.壓制殖民地獨立運動
C.軍事上遏制蘇聯 D.與華沙條約組織對抗
【答案】C
【點撥】美國拉攏加拿大、英國等國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所針對的國家是蘇聯。華沙條約組織成立于1955年。
【結束】
10.(2009年高考安徽文綜21題)圖4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越南發表的反映當時戰爭的漫畫,能直接體現作者意圖的標題是
A.“怎么會這樣?”
B. “糟糕的戰爭!”
C.美國侵略者的命運
D.法國侵略者的下場
【答案】C
【點撥】本題主要考查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的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中的越南戰爭,以漫畫的形式出現,設計新穎。在20世紀60年代,在越南發動戰爭的是美國,結合圖片內容:飛機墜毀,士兵陷入泥潭,根據題干中的在越南發表,標題應該是C項美國侵略者的命運。
本題考查的是越南戰爭,屬于中等題。解題關鍵是從圖片能判斷出越南戰爭是美國的噩夢 ,故C項正確,A標題范圍過大,B沒有指明主體美國,D主體法國錯誤。
【結束】
11.(2010年高考全國Ⅱ卷文綜23題)圖3是反映古巴導彈危機的漫畫。漫畫中的兩個人物是蘇聯領 導人赫魯曉夫(左)與美國總統肯尼迪。從漫畫中可以提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A.美蘇兩國力量平衡
B.美蘇兩國相互制衡
C.蘇聯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動權
D.美國擁有制約蘇聯的絕對實力
【答案】B
【點撥】通過所學知識可知和漫畫分析,表面上古巴導彈危機優勢在美方,故“美蘇兩國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實,排除A;這一階段美蘇均擁有核武器,同時通過漫畫中的畫面,赫魯曉夫額頭大顆大顆的汗滴滾淌下來,在掰手腕中優勢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項;但從美蘇爭霸的史實來看,美蘇沒有一方在任何時候有絕對實力壓倒另一方,雙方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故排除D項,正確答案為B。
【結束】
12.(2009年海南高考20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臘、土耳其計劃(后稱“杜魯門主義”)和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這兩個計劃的相同之處是( )
A.具有軍事援助的性質 B.具有意識形態的色彩
C.促進歐洲經濟的恢復 D.緩和受援國社會矛盾
【答案】B
【點撥】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都是美國“冷戰”的組成部分,而“冷戰”的目的則是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
【結束】
13.(2010年高考四川文綜21題)二戰時,羅斯福表示:“我不想讓美國在戰后承擔重建法國、意大利和巴爾干各國的重組。……這應該是英國的責任,因為英國在其中的利益遠比我們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國將放棄在歐洲的利益 B.法意等國應自主完成重建
C.歐洲各國應共同維護和平 D.國家利益應與責任相聯系
【答案】D
【點撥】本題考察學生對材料理解,A選項明顯錯誤,美國不可能放棄在歐洲的利益,因為這是它稱霸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B和C與題意不符合。準確理解題中所述“這應該是英國的責任,因為英國在其中的利益遠比我們要大”。
【結束】
14.(2008年高考全國文綜Ⅰ卷22題)以下兩圖是歐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圖4攝于1961年8月,圖5攝于1989年11月之后。它們分別反映的是
A.冷戰開始和兩極格局消亡 B.大國對峙加強和國家統一
C.軍事沖突加劇和政權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暫時緩解
【答案】B
【點撥】此題考查對圖片的觀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聯系所學知識進行判斷的能力。題干中的時間以及圖四中內容容易判斷出為“柏林墻”,而根據1989年11月及圖五內容推測當為拆除“柏林墻”后道路暢通的景象。柏林墻的修筑反映了冷戰的加劇和美蘇兩大國的對峙加強,而柏林墻被拆除則推動了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重新實現統一。
還是審題看時間,1961年,冷戰早已開始,軍事沖突沒有加劇。而柏林墻的問題不屬于民族問題。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城市應為柏林,題中兩個時間分別是柏林墻修建和拆毀的時間,反映的分別是二戰之后兩極格局的必然產物和國家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
【結束】
15.(2011年高考福建文綜23題)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中寫道:“美國的強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業中的領導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國家抵抗共產主義威脅的領袖“。20世紀50年代,體現美國充當這一“領袖”的史實是
A.提出杜魯門主義 B.拋出馬歇爾計劃
C.北約與華約的對持 D.在越南發動“特種戰爭”
【答案】C
【點撥】此題考查的是對美蘇冷戰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20世紀50年代在軍事領域美蘇的對抗應該是兩極格局的形成:北約與華約的對持;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在1947年;拋出馬歇爾計劃是在1948年;在越南發動“特種戰爭”是在20世紀60年代。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結束】
16.(2008年高考全國文綜Ⅰ卷23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朝鮮半島形成兩個國家。對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朝鮮半島狀況的正確表述是
A.兩國之間締結了和平條約 B.兩國均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C.美蘇分別保持著軍事存在 D.戰爭使兩國對峙格局固定下來
【答案】D
【點撥】此題考查二戰后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時間限定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起,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逐漸對話,2000年6月,兩國領導人發表共同宣言,并沒有締結和平條約,A錯;韓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92年8月,B錯;二戰后,美國在韓國存在軍事基地,蘇聯在朝鮮則沒有,C錯。1950年—1953年的朝鮮戰爭,形成了兩國長期對峙的格局。
審題看時間,下限在80年代,兩極格局還未結束,雙方也沒有簽署和平條約,韓國與中國建交在90年代,蘇聯在朝鮮沒有保持軍事力量。注意對題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題重在考查朝鮮半島的發展狀況。二戰中,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占領了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同年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這是戰爭帶來的結果。
【結束】
17.(2010年高考江蘇歷史18題)美國歷史學家杰里•本特利指出:當1945年同盟國擊敗軸心國,摧毀德意志帝國和日本帝國時,隨著另一場戰爭的開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戰后歐洲力圖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掀起高潮
C.戰后新的經濟體系形成刺激了貿易競爭
D.美蘇在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上的矛盾加劇
【答案】D
【點撥】二戰結束后,德意志帝國和日本帝國被摧毀,美蘇聯盟的基礎消失,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沖突日益加劇,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此題考查的是對二戰后世界體系的理解。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二戰后盟國由戰時聯合走向分裂對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蘇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故此題應該選擇D。
【結束】
2017高考歷史美蘇爭霸專項練習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0分)
18.(2010年上海高考歷史36題) 德意志民族的戰后45年
下面三幅漫畫用夸張的手法反映了德國歷史和國際關系的演變。請你為它們配上解說詞。(9分)
圖1 1945年
圖2 1965年 圖3 1989年
【答案】
答案1:結合圖片簡述戰后兩德的分合及其體現的國際格局變遷。(9分)
圖一:兩人分離,無法握手,表示德國戰敗后,被盟軍分區占領,雅爾塔體制形成。圖二:兩人對立,各幫其主,中間的隔離帶變得高大。兩個德國已被柏林墻分開,分屬美蘇陣營,美蘇對峙局面加劇。圖三:墻倒后,兩人擁抱在一起,顯示出團員的驚喜之情,表示柏林墻倒塌,德國重新統一,冷戰結束。
答案2:結合圖片作出簡述。(按與題意相符程度賦分)
其他答案:(0分)
【點撥】
測量目標:歷史知識/知道重要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評價;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組織與交流/運用概述的方式進行組織。
考試內容:雅爾塔體制的形成;美蘇冷戰的開始/兩大陣營的形成和柏林危機;冷戰的結束/東歐劇變與德國統一。
分析:此題要緊抓題干要求:“德國歷史和國際關系”,以此作為切入點,不妨先根據漫畫和時間列出三幅漫畫對應的史實(圖一:戰敗,被分區占領——雅爾塔體制;圖二:柏林墻——兩大陣營,美蘇對峙;圖三:柏林墻倒,德國統一 ——冷戰結束)。然后,既然是“解說詞”,自然要結合漫畫內容的簡介來組織答案。
【結束】
19.(2008年上海高考17題)西方有位學者寫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說:本書評述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數月,結束于蘇聯的解體,美蘇對抗是這個時代政治圖景的主線。
問題:(7分)
(1)作者為什么要選擇“蘇聯的解體”作為此書的結束?(2分)
(2)“美蘇對抗”主要表現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書的讀者會怎樣評價這個“時代”?(2分)
【答案】
(1)蘇聯解體意味著美蘇冷戰的結束。
(2)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經互會、北約與華約的建立,柏林危機,兩個德國的出現,朝鮮戰爭和朝鮮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戰造成歐洲乃至世界的不穩定、分裂或危機,影響了國際格局的發展,雙方都想在全球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加劇了意識形態的斗爭。
【點撥】該題考察了冷戰的表現、影響等知識點。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解放戰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2.2017高考歷史鴉片戰爭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3.2017高考歷史明清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4.2017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