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真題練習帶答案講解
高考歷史選擇題真題練習
B.跨國文化交流促進了科學思想的傳播
C.18世紀早期英國啟蒙運動已接近尾聲
D.18世紀早期法國思想自由度遜于英國
【答案】 B
【講解】 材料內容反映了伏爾泰的著作使牛頓的科學故事傳遍世界,并不是科學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fā)展,所以A項錯誤。C項是無關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心在法國,所以D項錯誤,故答案選擇B項。
2.(2015·江蘇·15)“科學革命引發(fā)了觀念形態(tài)的革命:宗教神秘主義的面紗和覆蓋真相的無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開一角,傳統(tǒng)的權威受到撼動,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此處“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A
【講解】 本題考查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的信息說明牛頓經典力學中觀察實驗理性方法得到實踐,開啟了人類歷史第一次自然大綜合,故A項正確。
3.(2015·四川·11)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選擇移居美國,放棄愿意為他提供避難所的歐洲國家。悉知該消息時,法國物理學家保羅·朗之萬評價道:“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在此,朗之萬( )
A.譴責納粹德國迫害猶太科學家
B.擔心歐洲大陸的戰(zhàn)爭威脅日益臨近
C.意識到世界科學中心即將轉移
D.覺察到科學家全球流動為大勢所趨
【答案】 C
【講解】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題干材料的主題,即“科學”,再根據關鍵信息“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等,分析判斷選項可知C項客觀正確。而A、B兩項屬于無關項;D項“科學家全球流動”無從體現。
4.(2015·佛山)19世紀后期有一種理論被用來為帝國主義辯護。認為殖民地是強國的繁榮和生存所必需的,還認為諸土著民族軟弱、低劣,需要優(yōu)越的、較強大的歐洲人的保護和指導。這種理論是( )
A.經典力學 B.相對論
C.馬克思主義 D.進化論
【答案】 D
【講解】 “認為殖民地是強國的繁榮和生存所必需的,還認為諸土著民族軟弱、低劣,需要優(yōu)越的、較強大的歐洲人的保護和指導”符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屬于進化論思想,D項正確。
5.(2015·鄭州二模)在無線電和電視時代,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提高到中產階級的水準。與此同時,人們的閑暇大多花在“嬉戲逗趣的活動”上,這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精神生活的無產階級化。這反映了( )
A.無線電和電視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現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進步的毒瘤
C.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沒能避免人們精神的空虛
D.工人階級作為無產者的階級屬性暫時難以改變
【答案】 C
【講解】 題干所給材料把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作了對比,表明精神生活落后于物質生活的進步,故C項正確。無線電和電視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現代科技對社會進步的阻礙作用在題干所給材料中均沒有涉及,故A、B兩項錯誤。工人階級作為無產者的階級屬性與他們的精神生活無關,只與他們的物質地位有關,故D項錯誤。
6.(2015·合肥)2006年美國《時代》雜志曾經將“YOU”(指所有網民)選為“年度風云人物”(見右圖),其封面注釋:“是的,就是你。你控制著這個信息時代,歡迎來到你的世界。”這主要反映了( )
A.《時代》雜志提倡個性自由
B.互聯網取代傳統(tǒng)交往方式
C.信息化時代飛速發(fā)展
D.大眾傳媒控制信息時代
【答案】 C
【講解】 “YOU”(指所有網民)選為“年度風云人物”突出反映當今時代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影響,大量網民的涌現是信息化時代飛速發(fā)展的表現之一,C項正確。A、B、D三項與材料主題無關。
7.(2015·江蘇·17)對西方某一美術流派有這樣的批判:它看不到未來,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與生活脫節(jié),在把未來理想化的同時,有時也導致藝術家走向悲觀的道路。據此推斷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印象主義 D.現代主義
【答案】 A
【講解】 本題考查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寄托在空想的世界”“未來理想化的”的信息說明是注重情感的浪漫主義美術流派,故A項正確。
8.(2015·廣東·21)有文學家宣傳:“我賦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風暴。”他的文學理念屬于( )
A.浪漫主義 B.現代主義
C.現實主義 D.古典主義
【答案】 A
【講解】 由“我賦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風暴”可以分析出這種文學風格是超越現實、革命的理想主義,屬于浪漫主義。故本題選A。
9.(2015·廈門)某一藝術表現形式是這樣的,“畫面以物象為原形,但實際上已經破壞和重構了原形”。該藝術形式的代表人物是( )
A.莫奈 B.貝多芬
C.凡·高 D.畢加索
【答案】 D
【講解】 根據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強調的藝術形式一是畫面與實際的物體有關,二是這些物體遭到了破壞或者重新組織了結構。A、C兩項屬于印象派畫家,他們重視光與色之下世界萬物的“瞬間印象”,并沒有破壞物體,故排除;B項的貝多芬是浪漫主義音樂家,其作品表達了反對封建專制,歌頌資本主義的思想感情,與題意無關。D項的畢加索屬于現代主義畫家,作品強調“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故選本項。
10.(2015·廣東聯考)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某文學流派“以藝術的方式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亢奮而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了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其創(chuàng)作風格是( )
A.古典主義 B.現實主義
C.浪漫主義 D.現代主義
【答案】 C
【講解】 古典主義強調理性至上,主張不著重抒寫個人的思想情緒,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現實主義注重關注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浪漫主義強調抒發(fā)個人情感,積極追尋理想世界,與材料強調的“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亢奮而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了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一致,故C項正確;現代主義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fā),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11.(2015·江西五校聯考)右圖是愛德華·馬奈的作品《畫室里的午餐》。右邊坐著的吸煙男子和左側的一支舊槍,只是用以轉移完全被前面的青年人和后面的婦女所吸引住的觀察者的注意力。兩個人物的出現,給人一種幻術般的、非真實的感覺,然而從藝術意境這個角度來看卻是確實可信的感覺。色彩的運用更加深了這一印象。這幅畫應屬于( )
A.印象畫派作品 B.浪漫主義畫派作品
C.現實主義畫派作品 D.現代主義畫派作品
【答案】 A
【講解】 本題考查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意在考查解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信息“色彩的運用更加深了這一印象”,結合所學知識印象派注重光與色的運用,故選A項。
12.(2015·安徽六校教研會)《西方藝術史》中寫道:“照相術和新的科學探索手段令畫家們興奮不已。……攝影揭示了表象的多樣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實的能力,這便促使人們就同一場景置于不同光線和氛圍之時形象所產生的變化進行探索。”由此產生的畫派代表作品是( )
A.《馬拉之死》 B.《自由引導人民》
C.《播種者》 D.《日出·印象》
【答案】 D
【講解】 依據信息“……攝影揭示了表象的多樣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實的能力,這便促使人們就同一場景置于不同光線和氛圍之時形象所產生的變化進行探索”可知由此產生的畫派重視光學科技成果的應用,注重光與色彩,應屬于印象畫派,D項正確。A、B、C三項分別屬于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美術和現實主義美術,不符合題意。
高考歷史主觀題真題練習
13.(2015·新課標Ⅰ·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歷史學者為說明近代以來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fā)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產力=科學技術x(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這一公式表明,科學技術有乘法效應,它能放大生產力諸要素。
——摘自齊世榮總主編《世界史》
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
(說明:可以就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者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
【答案】 略
【講解】 本題是開放性試題。首先應審清題意,即“可以就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者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論述”;然后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擅長的角度,根據題目要求聯系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