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沖刺練習及答案
高考歷史復習沖刺選擇題練習
C.普朗克 D.愛因斯坦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空間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會發生尺縮效應和鐘慢效應,故選D項。
2.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高度贊揚一位科學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變了基礎物理的發展進程。”其理論“宏偉、美妙、廣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學……”楊振寧所贊揚的科學家是( )
A.牛頓 B.瓦特
C.普朗克 D.愛因斯坦
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宏偉宇宙”,揭示宏觀宇宙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3.“這一發現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展。要是沒有這一發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關于“這一發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它揭示了時空的屬性,彌補了經典力學的不足
B.它打開了認識微觀世界的大門,改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它解決了熱輻射理論的疑點,有助于成功解釋光電效應
D.它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二十世紀物理學”和“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可知其發現應為量子論,A項說法應該是針對相對論,故A項符合題目要求;B、C、D三項正確揭示了量子論的意義,故B、C、D三項排除。
4.北京時間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文,宣布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團隊首次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發現讓研究新的量子系統成為可能,或將對信息技術進步產生重大影響。下列科學家與這一發現不相關的是( )
A.普朗克 B.達爾文
C.玻爾 D.愛因斯坦
答案 B
解析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的假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原子結構的量子理論,此三人都和量子論密切相關。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與此無關,B項符合題目要求。
5.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這就是英國詩人拜倫筆下的“拜倫式英雄”。這些“拜倫式英雄”反映了( )
A.“光榮革命”時代的理性之光
B.啟蒙運動時代的浪漫之聲
C.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
D.蒸汽時代社會的黑暗現實
答案 C
解析 材料體現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故C項正確;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A、B項是對應啟蒙思想,D項是對應現實主義文學,故A、B、D項排除。
6.“它在很多方面是對啟蒙運動的一種反動。作家把想像以及作為理性補充的直覺作為觀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對感覺和非理性都極為著迷”。材料中“它”是哪種文學流派( )
A.古典主義 B.浪漫主義
C.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
答案 B
解析 材料說到“對啟蒙運動的一種反動”,說明這一文學流派是在啟蒙運動后才出現的,所以A項不正確,因為古典主義在17世紀已經出現;重視“想像”與“直覺”,符合浪漫主義的特點,且時間上也符合,所以B項正確;現實主義是揭露與批判現實的黑暗,缺少想象,所以C項不正確;現代主義是反傳統、反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所以D項不正確。
7.某大學舉辦了一次學術報告會,以下是一系列報告的標題:司湯達的文學創作、《人間喜劇》作品賞析、高爾基和他的《母親》、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之魅力等。據此推斷,這次學術報告會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學
B.現實主義文藝的魅力
C.啟蒙運動的學術精品
D.融合交流的東西方文化
答案 B
解析 題干僅是涉及法國與俄國的文藝作品,A項排除;司湯達是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人間喜劇》是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品,《母親》和《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也是現實主義作品,故B項正確;高爾基和《母親》是無產階級作家和作品,C項排除;題干作品都是西方的,D項排除。
8.18~19世紀,歐洲、美國作家寫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寫“自然”的詩歌和其他文藝作品。他們擅長運用比喻、擬人化等修辭手法宣傳其主張。如“地球(或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自然發怒”等等,“他們謀求一種隱喻以把好的純樸的自然狀態與(假設的)邪惡的人為行動和科學工業世界的敗落及世界觀相對比。”([美]查爾斯·哈珀《環境與社會》)這些作品主要表達了( )
A.對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
B.對工業文明的擔憂
C.對自然風光的無限向往
D.對科學發展的期盼
答案 B
解析 題干材料表明作家關注的是對自然界的影響,揭示工業發展對自然界的破壞,而非單純地描繪自然,因此選項C不正確。雖然作家覺察到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界的破壞,但這種認識是感性的,并沒有對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因此,這并不是對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更不會涉及科學發展的問題,選項A、D均不正確。故選B。
9.有人在評價司湯達的《紅與黑》時說:“獄中的于連終于清醒,他懂得了貴族階級絕不會讓他這樣出身微賤的人混跡于上流社會。法庭上他慷慨陳詞,斥責控訴這個維護貴族特權、對平民青年壓制和摧殘的不平等社會。被判死刑后,他拒絕上訴和營救,用死向不平等社會放出最后一槍——反抗性格達到高潮。”由此可知,這一作品屬于( )
A.浪漫主義文學
B.現實主義文學
C.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D.現代主義文學
答案 B
10.18~19世紀的歐洲、美國,出現了一大批浪漫主義詩人、作家、藝術家,他們把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看成一無是處,推崇虛幻的“田園生活”。這表明“他們”( )
A.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B.對科技發展的期盼
C.對古典主義的推崇 D.對工業文明的擔憂
答案 D
解析 文學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18~19世紀是西方工業革命完成時期,工業文明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等問題。故選D。
11.有一幅畫把事物從日常的倫理中分離出來,創造了一種恍如夢境的畫面:本來喧鬧非凡的廣場上空無一人,廣場的醒目位置橫臥著一個石膏人,標志著19世紀新技術的大鐘與火車,卻與久遠的古典建筑物連在一起。這是一種形而上的整體性意念關系的生動描繪,表現的是奇怪、憂傷、恐懼、隔絕之感,并暗示畫家思念故鄉之情。該畫的風格應該屬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印象畫派 D.現代主義
答案 D
解析 浪漫主義美術注重表現人的感情;色彩鮮明,筆法奔放,強調畫面的整體感。與題干的特點不符,排除A; 現實主義畫派取材于下層民眾的生活現狀,體現真實,批判社會現實,排除B;印象畫派注重捕捉色彩光線變化的“華麗”瞬間排除C;現代主義畫派主張藝術形象要有別于客觀物象,要體現藝術家的主觀感受。表現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符合題干特征。故選D。
12.“青少年不僅喜歡電影,還把電影當成一種學校。他們模仿電影明星,講電影上的笑話,擺演員的姿勢,學習兩性之間的微妙舉止,因而養成了虛飾的老練。”這段材料表明電影的出現對美國青少年產生的最為重要的影響是( )
A.電影成為美國青少年重要的娛樂方式
B.電影是教育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學校
C.電影對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導作用
D.電影提升了美國青少年的審美情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電影的消極影響,因此B、D兩項錯誤。青少年模仿電影明星的動作反映了電影對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導作用
高考歷史復習沖刺主觀題練習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是,正是在物理學領域,牛頓進行了最有意義的研究。在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為基礎,將后者的成果發展到輝煌的頂點。
材料二 但是,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教士中間,卻存在著激烈的反對。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學體系廢除了地球在宇宙的中心地位一樣,達爾文主義似乎廢黜了人類在地球歷史上的中心地位。
材料三 20世紀初,在物理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果,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論則是這場革命中最偉大的理論成果。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分析“伽利略的研究”是指什么?牛頓是如何將其“發展到輝煌的頂點”的?
(2)據材料二,分析達爾文在生物學上的主要貢獻是什么?其標志和內容各是什么?
(3)據材料三,分析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各是怎樣提出的?
答案 (1)自由落體定律;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2)貢獻:創立生物進化論理論。標志:1859年《物種起源》發表。內容:論證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是不斷進化的,是不斷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自然界進化的規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3)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1916年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二者統稱為相對論。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說,巴爾扎克“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所學到的知識,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
材料二 列寧在《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中說:“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藝術家,不僅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插圖,而且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個發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請回答:
(1)據材料一說明恩格斯為什么如此評論巴爾扎克?
(2)列寧為什么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3)從恩格斯和列寧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兩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答案 (1)原因:巴爾扎克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他的《人間喜劇》展示了19世紀前期整個法國的社會生活,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
(2)原因:《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國的社會大動蕩;《戰爭與和平》通過描寫反抗拿破侖入侵的戰爭場景,把眾多人物與事件組織到一起,描寫了俄國社會整整一個時代的歷史。
(3)共同之處:都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國家的整整一個時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