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檢測練習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檢測練習:選擇題
2.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對貴族的斗爭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是( )
A.平民開展暴力斗爭
B.代表平民利益的領袖不斷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債奴
D.平民中新興工商業者力量壯大
3.(2014四川成都一模)伯利克里在《論雅典之所以偉大》的演講中說:“這是雅典人與眾不同的優點,行動時我們勇氣百倍,行動前卻要就各項措施的利弊展開辯論。”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除貴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體雅典人
C.除第四等級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參加公民大會的所有雅典人
4.(2014湖北襄陽一模)“(在希臘)流通中發展起來的交換價值過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產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現實基礎。”這實質上反映了在古希臘( )
A.商業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現實基礎
B.商業貿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則
C.海外貿易活動推動了平等觀念形成
D.商業上自由平等影響了政治理念
5.羅馬法的監護制度十分完善,羅馬法將保護未成年人及其他社會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種義務,一種社會公職,強調國家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這體現了羅馬法的( )
A.法律至上原則 B.人文主義精神
C.自由公正意識 D.天賦人權思想
6.古羅馬法學家認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與永恒的。羅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會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會不同。”材料表明( )
A.羅馬法以自然理性為基礎
B.法律具有繼承性和發展性
C.羅馬法至今仍有其適用性
D.羅馬法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7.《羅馬法原論》中記載,“主人拋棄老病奴隸的,該奴隸即獲得自由,禁止任意殺害奴隸”,“凡奴隸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廳得強迫主人出賣之,無故殺戮奴隸的,按殺人罪處理”。材料說明羅馬法( )
A.不再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調整社會經濟關系
C.蘊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觀念
D.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奴隸的利益
8.德國法學家耶林格認為:“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古代羅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是因為羅馬法中蘊含著如下觀念( )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C.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D.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9.(2014吉林高三摸底)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但帝國的行政人員很少。1世紀初只有百人左右,這百人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精簡機構后提高行政效率
B.萬民法促進了社會的穩定
C.公民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D.帝國強大的軍隊提供了統治保障
10.恩格斯指出,“羅馬法……包含著資本主義時期的大多數法權關系”,是“商品生產者社會第一個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項表述符合材料所表達的含義( )
A.羅馬法是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法典
B.羅馬法是羅馬帝國統治的有力支柱
C.羅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羅馬法是近代歐美國家的法律淵源
11.(2014廣東六校第三次聯考)普羅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對此言論內涵的理解,準確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靈魂中發現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類自己
D.慨嘆人生短暫,認識有限
12.(2014河南鄭州一模)古希臘某一思想家認為:“一切別的東西都系于靈魂,而靈魂本身的東西,如果它要成為善,就都系于智慧。”該思想家( )
A.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
B.使哲學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C.鼓勵人們獨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檢測練習:材料題
13.(2014四川綿陽一模)專制與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中國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制。……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
材料二 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覽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則譙讓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
——《皇明大政記》
材料三 清代政府發布最高命令的手續,又是非常不合理。它的最高命令稱上諭,上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發上諭,一種是寄信上諭。明發上諭都是比較不關緊要的事……寄信上諭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軍機處寄給受命令的人。譬如給江蘇巡撫的上諭,直接寄給巡撫,旁人誰也不知道……后來凡是緊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諭發出了。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以雅典為代表的古希臘民主制度,從梭倫改革開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時確立,到伯利克里時期達到巔峰,最后因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征服而結束。古希臘民主雖然只存在很短的時間,同時其制度設計也是相當的簡單和粗糙,且帶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弱點和局限性;但是它卻是人類實踐民主和追求自由的開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關于古希臘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6分)分析說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別。(6分)
(2)結合材料二、材料三,說明明清兩朝在發布政令方面的異同。(4分)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清時期政治發展的趨勢。(4分)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希臘民主的“自身無法克服的弱點和局限性”。(6分)中國和希臘古代政治制度呈現不同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讓一個人負擔公職優先于他人的時候,所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絕對不會因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正因為我們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開的,我們彼此間的日常生活也是這樣的。
——伯利克里《在陣亡將士國葬禮上的演說》
材料二 封建的專制帝王是最反動腐朽的勢力,眾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專斷無能,制造了一幕幕的悲劇。但專制王權在歷史上也發揮出重要作用。戰國時期人們對黃河的治理;漢武帝征發幾萬民工開鑿了漕渠、六輔渠、白渠;隋朝開鑿的大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十余萬大軍分道出擊突厥,滅亡突厥,在北部邊境設立都護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軍進駐黑龍江,圍攻侵略我國領土并占領雅克薩的沙俄匪軍,取得了雅克薩大捷,迫使俄國簽訂了對雙方較為公正的《尼布楚條約》……商代青銅器工藝技術高度發展,所生產的大量青銅器,式樣各異,器物上的紋飾瑰麗而深厚,造型生動別致。中國的絲綢、瓷器精美精致、聞名并行銷世界。中國引以自豪的四大發明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貢獻。
——李玉潔《中國早期國家性質
——中國古代王權和專制主義研究》
材料三 人民應該是權力的主人,但他們必須聘用比他們更能干的仆人。薩托利曾言,我們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擔當統治的“民”……這種由選舉產生的人民的代表主政,無疑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智慧水平……孟德斯鳩更明確、完整地提出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權如果不分別由不同的機關和人來掌握并在相互之間彼此制衡,公民自由就完了。1787年美國的開國元勛們運用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學說,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憲法典的方式出色地構建了一個分權制衡的政體,為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典范。
——葉海濤《共和主義:從古典到現代的嬗變》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要義。(3分)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專制王權發揮的積極作用。(10分)
(3)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三所述民主政治有何不同?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4)綜上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民主與專制的認識。(3分)
歷史二輪復習檢測練習答案:
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4分,共48分)
1.D 解析:提取題干信息:超過半數人同意即可流放,可見,此人被流放是因為公民的決定,由此得出公民行使國家權力,即人民主權,故D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未體現,且不符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輪番而治在材料中未體現,故B項錯誤;君主專制不符合題干材料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實,C項錯誤。
2.D
3.D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代雅典“公民”的認識。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所有雅典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并有權參加公民大會辯論,故D項正確;雅典公民包括貴族和平民,故A項錯誤;除外邦人以外,奴隸和婦女也沒有民主權利,故B項錯誤;雅典公民包括第四等級,故C項錯誤。
4.D 解析:本題實際是考查古希臘商業發展與民主政治的關系。希臘特殊的自然條件使希臘人從事商業活動,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而商品流通需要自由的環境,商業上的自由平等影響了政治理念,故D項正確。
5.B 解析:題干材料重視對未成年人及其他社會弱者的利益的保護,強調的是一種社會責任,符合羅馬法關注人、重視人性的精神,故答案為B項。
6.A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與永恒的”反映的是自然法的精神,自然法的精神是永恒的,“羅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會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會不同”說明羅馬法的精神不變,即羅馬法以自然理性為基礎。故A正確,B、D兩項與材料不符,C項與事實不符。
7.D 解析:由材料可知,羅馬法規定奴隸在被主人拋棄時獲得自由,禁止任意殺害奴隸,否則按殺人罪處理,這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奴隸的利益,故D項正確;羅馬法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故A項錯誤;題干反映了羅馬法注重調整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階級關系,而非經濟關系,故排除B項;奴隸主與奴隸之間仍然是不平等的,故C項錯誤。
8.A
9.B 解析:羅馬在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轉變過程中,萬民法產生并逐漸成熟;羅馬帝國時期,萬民法作用逐漸顯現,它調節了羅馬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的關系,從而鞏固了羅馬政權。
10.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大多數法權關系”“世界性法律”可以看出,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A項說法錯誤,B、C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
11.C 解析:“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表示他并不關心神,故A項錯誤;由于其不關心神,因而也不可能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故B項錯誤;“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即否定神的存在,“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說的是反思自己,故C項正確;D項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內容,并不是全部內容。
12.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靈魂”“善”“智慧”,可知該思想家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使哲學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故選B項。A項是普羅泰格拉的主張;C項是啟蒙思想家的主張;D項不屬于蘇格拉底的成就。
二、非選擇題(共2題,其中第13題30分,第14題22分,共52分)
13.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中央集權制。
差別: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權的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2)相同:皇帝決定政令的內容。
不同:明朝政令是公開發布的;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發布的。
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3)說明:就范圍而言,僅為“公民”的民主,廣大婦女、奴隸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質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是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民主形式,可能會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原因:經濟基礎不同:中國是小農經濟占主導,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去凝聚。而希臘以商品經濟為主,需要一個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維護。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中西周的“貴族”、地方分權制即可知是宗法制、分封制;秦朝的“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可知是中央集權制。第二小問,即比較西周宗法分封制與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區別。結合其所包含內容,可從官員產生、地方管理體制、最高統治者權力幾個方面來比較。第(2)問第一小問,題目明確要比較“異同”,結合分值,每個方面說一點即可。第二小問“明清時期政治發展的趨勢”,在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重點內容,即君主專制加強。第(3)問第一小問即要說出古希臘民主制度的缺陷,從享有民主的主體、民主政治的本質、運作形式等方面分析。第二小問,主要原因一般是經濟上的,要分析兩者經濟基礎的不同。
14.答案:(1)主權在民: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開、公正、自由。
(2)高素質帝王的統治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有效地組織大型工程建設,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和經驗,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民族之間的融合,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加強對外交流,有利于抵御外來侵略;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科技成就。
(3)不同:代議制、分權制衡、憲政。主要原因:克服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的需要;啟蒙思想家的主張。
(4)民主制、專制制度都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程的重要成果;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國情造就了不同的制度,雖然各有利弊,但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民主制度不斷完善取代專制制度成為歷史的潮流。
解析:本題考查中外政治制度對比。第(1)問考查雅典民主制的特點,從題干材料“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我們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開的”中概括歸納即可。第(2)問考查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積極意義,從材料中概括解答即可。第(3)問考查西方古代、近代民主政治的不同,古代雅典是直接民主,近代則是代議制、三權分立和憲政,主要原因可從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來組織答案。第(4)問為開放型試題,可從文明的多樣性、文明形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制度形成發展的長期性、曲折性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