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沖刺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這則材料認為,無產階級的根本使命是( )
A.武裝斗爭奪取政權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C.奪取資產階級資本 D.大力發展社會生產
解析:選D 從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奪取政權,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而后是發展生產力,“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因此無產階級的根本使命是D項。
2.(2014·廣東聯考)19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一種“批判”的“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廣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導建立一個符合理性和正義要求的新社會,以宣傳和示范方法來實現其主張。這種“批判”的“主義”是( )
A.浪漫主義 B.自由主義
C.空想社會主義 D.科學社會主義
解析:選C 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的歐洲出現的“批判”的“主義”,倡導建立一個符合理性和正義要求的新社會,這只有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當時進行示范的只有空想社會主義(歐文“新和諧公社”),故C正確。浪漫主義是當時一種對現狀強烈不滿抒發個人情感、積極追尋理想世界的文學流派,未進行示范,排除A項。自由主義是當時資產階級經濟理論,不可能批判資本主義,排除B??茖W社會主義在當時也未以示范方法來實現其主張,故排除D。
3.(2014·長沙模擬)《共產黨宣言》:“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本段材料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什么基本原理?( )
A.無產階級以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C.資本主義最終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
D.奪取政權,實現公有制
解析:選C 本題易因“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而錯誤選擇A、B項,實際上是不符合題干“基本原理”的要求,故排除A、B項;由“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闡述的是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最終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的基本原理,C項正確;D項“實現公有制”題干材料并沒有涉及這一內容。
4.鄧小平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時讀到《共產黨宣言》并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他后來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起初,他從“入門老師”那里學不到的是( )
A.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
B.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C.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
D.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或幾國首先獲得勝利
解析:選D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一個轉型時期,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列寧根據帝國主義時代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征,并結合國際工人運動和俄國革命實際,研究新形勢下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首先勝利的新觀點。解題時聯系《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也可判斷D為正確答案。A、B、C三項均為《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5.(2014·黃石聯考)馬克思說巴黎公社“不過是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其含義是指( )
A.巴黎公社起義的爆發是由于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B.無產階級奪權的時機只在巴黎一個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發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解析:選C 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當時法國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并不是由于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故A項錯誤。馬克思強調巴黎公社“是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是指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發性和偶然性,并非巴黎條件成熟,故B項錯誤。D項不符合題干的意思。故選C項。
6.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后,記者Edmond de Goncourt寫道:“……血腥鎮壓非常徹底,像這樣殺死所有敢于反抗者的流血事件,將推遲下一次革命爆發的時間……舊社會至少為自己又爭取到了二十年的和平時間……”材料從根本上說明( )
A.巴黎公社對無產階級革命造成極大破壞
B.無產階級尚不具備推翻資產階級的力量
C.巴黎公社唯一的敵人是法國資產階級
D.巴黎公社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毫無作用
解析:選B 由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的學說,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有利于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故A、D錯誤。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和大發展時期,故發生于這一階段的這次無產階級起義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實現其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的愿望;為撲滅巴黎革命,俾斯麥將法軍戰俘交還給梯也爾政府,并允許法軍通過普軍防線進攻巴黎,故C錯誤,B正確。
7.(2014·山西高三摸底)馬克思認為巴黎公社“浪費了寶貴時間”去組織民主選舉,而不是迅速地消滅凡爾賽軍,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這給我們的主要歷史教訓是( )
A.暴力是實現民主的必要手段
B.不合時宜的直接民主會導致革命受挫
C.實際斗爭策略重于踐行理論
D.掌握政權是爭取民主權力的前提條件
解析:選C 材料認為巴黎公社組織民主選舉浪費了時間,應該迅速地消滅凡爾賽軍,選擇C項。B項中的直接民主表述錯誤。
8.(2014·株洲模擬)《巴黎公社公告》第44號向人們宣布:“你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機構在你們的支持下,將著手補救前政權造成的災難:遭到破壞的工業,停頓下來的勞動,癱瘓的商業貿易,即將獲得有力的推動。”這在本質上表明( )
A.巴黎公社是勞動人民的政權
B.巴黎公社旨在恢復發展生產
C.巴黎公社獲得勞動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業代表機構
解析:選A 材料主要反映了巴黎公社立即恢復發展生產以鞏固新的無產階級政權。這在本質上表明巴黎公社是為了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因此巴黎公社是勞動人民的政權。B項是現象,不是本質。
9.(2014·河南六市模擬)有學者認為:“十月革命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口號和理論體系進行的,與西方現代文明總危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直接的牽涉,但其淵源、性質、風格和命運卻深深地植根于俄國歷史土壤之中。”該觀點認為十月革命( )
A.僅以馬克思主義為革命的旗幟
B.是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沖擊
C.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關系不大
D.是俄國社會內外矛盾的必然產物
解析:選D 材料認為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西方現代文明總危機、一戰以及俄國歷史土壤密切相關,選擇D項。
10.(2014·成都畢業班摸底)“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即進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號”的核心內容是( )
A.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C.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D.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解析:選C 材料中“四月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是指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還明確提出“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故選C項。
11.(2014·江西診斷)布爾什維克的政敵,立憲民主黨領導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國革命長期復雜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它不是對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開創的進程的繼續”。“二月革命所開創的進程的繼續”主要是指( )
A.簽訂條約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
B.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
C.推翻羅曼諾夫王朝和沙皇反動統治
D.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與蘇維埃共同執政
解析:選B 題中材料“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所開創的進程的繼續”,可知B較正確。
12.(2014·吉林模擬)列寧在向彼得格勒蘇維埃會議發表一次講話時說:“在國內,農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說:‘我們不再跟資本家打交道了,我們要同工人一道干’。我們只要頒布一項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就可以贏得農民的信任,農民會懂得,只有同工人結成聯盟,他們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實行的措施是( )
A.頒布《土地法令》 B.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實行新經濟政策 D.建立集體農莊
解析:選A 本題屬于蘇俄列寧時期的歷史事件,首先排除D。再根據頒布的是“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即可鎖定正確選項A。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
13.(2014·連云港高三摸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共產黨宣言》
材料二 雖然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主義者沒有贏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權,但是他們的批評,連同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一起,在說服政府革除早期工業化的弊端,為工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擴大了男性公民選舉權,財產資格的限制大大降低,這為最終實現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鋪平了道路。……19世紀80年代,德國在奧托·馮·俾斯麥的領導下,引入醫療保險、失業補償金與養老金,為勞動大眾提供社會保障。
——[美]態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
《新全球通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提出這一理論的經濟和思想基礎。(6分)
(2)據材料二,概括“工人運動”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作用。說明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之間的關系。(4分)
(3)據材料三,歸納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結合20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的史實,說明這一主張在思想和實踐方面的主要表現。(6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4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中“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分析。第二小問,根據馬克思主義誕生基礎。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二“為工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實現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鋪平了道路”“為勞動大眾提供社會保障”分析。第二小問,由第二問體現相互影響。第(3)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中“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進行理解,馬克思主義要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小問,根據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例子回答。第(4)問,緊扣材料中馬克思主義發展,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的回答。
答案:(1)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三大理論;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擴大公民選舉權;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或推動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相互促進(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工人運動豐富馬克思主義)。
(3)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思想:工農武裝割據;實踐: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4)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運用要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言之有理即可)
14.(2014·雅禮中學月考)“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期寫下了這句名言,創立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寧晚年在總結十月革命的意義的時候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的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圖一到圖三分別反映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1分)體現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怎樣的發展趨勢?(4分)
(2)材料二中列寧所說的“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1分)俄國為什么能夠成功地選擇這條道路?(4分)
(3)材料三中圖四、圖五兩個歷史事件選擇的革命道路有何差異?(4分)簡要說明選擇道路差異的原因。(4分)對此你有什么認識?(2分)
解析:第(1)問,考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與實踐。第(2)問,考查十月革命知識點,分別從性質和背景分析。第(3)問,材料三反映的蘇聯與中國不同的革命道路,圖四是蘇聯的城市包圍農村,而圖五則是中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從兩國國情來分析原因,認識圍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來總結。
答案:(1)空想社會主義產生,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成立。
發展趨勢: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2)通過暴力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原因: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無產階級力量強大和無產階級政黨成熟。
(3)俄國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取得革命勝利:中國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兩國國情差異。俄國是相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力量強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強大。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農民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城市敵人力量強大。
認識: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