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
1.正確全面認識巴黎公社。
(1)兩大措施:
①政權建設:廢除舊的國家機器,建立工人階級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機構;
②社會經濟: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實行八小時工作日。
(2)兩大敗因:
(3)兩大意義: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4)兩大經驗:堅持暴力斗爭;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5)兩大教訓: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必須建立工農聯盟,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
2.正確認識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
(1)革命道路:它走的是通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正是俄國革命的特殊性,是由俄國的國情決定的。
(2)革命理論:它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點,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勝利,證明了列寧關于“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和“革命可以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論斷的正確性,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3)革命過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緊密相連的,形成了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性質的階段。
(4)革命手段:由設想和平奪權到運用暴力革命形式奪取政權。
3.巴黎公社與十月革命的性質、措施的異同點。
(2)不同點:
?、侔屠韫鐩]有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領導;十月革命有以列寧為首的比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2:
1.近代史上幾次不同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1)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2.新思潮的倡導者與洋務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的異同及聯系。
(1)同:①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②根本目的都是維護封建統治。
(2)異:①林則徐、魏源等提出“師夷長技”主要是為了“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洋務派“師夷長技”主要是為了鎮壓國內人民起義,但也包含抵抗外來侵略的思想。②林則徐、魏源的主張大多沒有付諸實踐,而洋務派則掀起了洋務運動。
(3)聯系:洋務派是林則徐、魏源思想主張的繼承者和實踐者。
3.維新派與洋務派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
4.維新派、改良派、革命派的比較。
三者都屬于資產階級的政治派別,但具體的主張并不同。維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而革命派則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維新派、改良派反對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堅持用武裝起義的手段。
5.魏源《海國圖志》與洪仁玕《資政新篇》在目的、內容及地位上的比較。
——魏源《海國圖志》:
(3)地位:①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翔實的專著,也是探尋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之道的啟蒙之作;②它促使人們開闊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了解世界,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洪仁玕《資政新篇》:
(1)目的:學習西方,振興太平天國。
(2)內容:政治上強調“設法用人”;經濟上,主張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制造、開采、冶煉業,發展金融、郵政事業;文化教育上主張開辦學館,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社會改革上,嚴禁鴉片,取締迷信,禁止溺嬰和蓄奴,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外交上,反對閉關態度,主張同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通商,進行文化交流,但外國人不得觸犯太平天國的國法,不得干涉天國內政。
(3)地位:①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翔實的專著,也是探尋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之道的啟蒙之作;②它促使人們開闊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了解世界,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1)從運動的起因看,列強的歧視和壓迫是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從運動的宗旨來看,是為了反抗外國強權,維護民族利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3)從運動的過程來看,始終堅持一個目標就是維護主權,反抗強權(拒接和約簽字)。
8.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學習,就抓住三大特征、四個階段:
(1)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二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歷程;三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如新思想的萌發、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易混淆知識點,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