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講解
1.“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錯誤。“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是《權利法案》的頒布。
2.“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守和不徹底的表現。
錯誤。雖然“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向其他階級妥協的結果,但這是由資產階級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勢力所決定的,是符合英國國情的。
4.英國內閣與明朝內閣的性質相同。
錯誤。明朝內閣是封建君主專制發展的產物,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機構;英國內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為建立資產階級專政而設置,是法定的行政機構。
5.英國國王是英國政府首腦,也是英聯邦首腦,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
錯誤。英國的政府首腦是英國首相而非英國國王;英國國王是英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聯邦首腦,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
6.英國封建專制統治與中國封建專制統治的本質是相同的。
錯誤。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與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不同的。中國是絕對君主專制,君主大權獨攬,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而英國在中世紀時,王權就受到貴族的挑戰。
8.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總統由國會選出,美國總統對國會負責。
錯誤。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不對國會負責,而是對選民間接負責。
9.聯邦制和共和制是同一個概念(或聯邦制就是共和制)。
錯誤。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但它們不是同一個概念。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10.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制和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的本質和目的一樣。
錯誤。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都存在分權,但是它們的目的截然不同。美國三權分立制的目的是防止出現專制獨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而唐朝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是為了集權于皇帝,實現專制和人治。
11.法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
錯誤。法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
12.從法國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可以看出:歷史總是在曲折發展中前進,由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是歷史的必然。
正確。法國共和政體確立道路艱難,經歷長時間斗爭,最終以一票優勢通過1875年憲法,最終確立。說明歷史總是在曲折發展中前進,但最終資產階級代議制取得勝利,說明由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是歷史的必然。
13.法國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錯誤。法國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它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
14.德國的宰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要對議會負責。
錯誤。德國的宰相是由皇帝任命的,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15.德國資產階級代議制不徹底之處主要表現為德國皇帝是德國元首。
錯誤。國家元首是國家的象征,皇帝為國家元首不能說明代議制的不徹底性。德國資產階級代議制不完善之處主要表現在德國皇帝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任命宰相、解散議會、立法權從屬于行政權。
16.德國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本質一樣。
錯誤。德國與英國在近代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德國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為虛,君主為了實,形式上是君主立憲,實質上是君主專制;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君主為虛,議會為了實,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17.美國總統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產生的途徑及與議會的關系相同。
錯誤。美國總統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產生的途徑及與議會的關系不同:法國的總統是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出,并且對議會負責;美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不對議會負責,只對憲法負責。
19.19世紀中期,德國和法國代議制的確立,英國和美國代議制的發展,根本原因都是本國資產階級的努力和斗爭。
錯誤。19世紀中期,德國和法國代議制的確立,英國和美國代議制的發展,根本原因都是工業革命的推動,而本國資產階級的努力和斗爭是主觀原因。
20.“驢象之爭”實質上是兩個不同階級的政黨之爭。
錯誤。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是資產階級政黨,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驢象之爭”實質上是美國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講解,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