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學根據《說明》制定備考策略(2)
(3)化學反應原理類大題
試題特點:該類題主要把熱化學、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識融合在一起命題,有時有圖像或圖表形式,重點考查熱化學(或離子、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反應速率大小、平衡常數,轉化率及反應將要進行的方向等的計算、電化學裝置、平衡曲線的識別與繪制等。設問較多,考查的內容也就較多,導致思維轉換角度較大。試題的難度較大,對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特別要求計算的準確性。提醒大家近幾年出現直接讀圖和用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出的數據略有偏差,注意考試技巧的處理。
思路:該類題考查的內容很基礎,復習時一定要重視蓋斯定律的應用與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技巧及注意事項;有關各類平衡移動的判斷、常數的表達式、影響因素及相關計算;影響速率的因素及有關計算的關系式;電化學中兩極的判斷、離子移動方向、離子放電先后順序、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及有關利用電子守恒的計算;電離程度、水解程度的強弱判斷及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技巧等基礎知識,都是平時復習時應特別注意的重點。在理解這些原理或實質時,也可以借用圖表來直觀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圖表的能力與技巧。總結思維的技巧和方法,答題時注意規范細致。再者是該類題的問題設計一般沒有遞進性,故答題時可跳躍式解答,千萬不能放棄。
(4)選作有機化學基礎推斷類大題
近兩年全國II卷選作有機化學基礎題的考生在逐年增多,由2012年有機均分高于結構1.74分,2013年高0.47分,2014年有機高于結構2.14分,估計2015年選考有機的考生會更進一步增加,客觀的講近兩年有機題確實較結構簡單,不知出題專家會否在今年的選作題中努力減小差距。
試題特點:命題常以有機新材料、醫藥新產品、生活調料品為題材,以框圖或語言描述為形式,主要考查有機物的問題常涉及官能團名稱或符號、結構簡式、同分異構體判斷、化學方程式書寫、反應條件、反應類型、空間結構、計算、檢驗及有關合成路線等。
思路:有機推斷題所提供的條件有兩類:一類是有機物的性質及相互關系(也可能有數據),這類題往往直接從官能團、前后有機物的結構差異、特殊反應條件、特殊轉化關系、不飽和度等角度推斷。另一類則通過化學計算(也告訴一些物質性質)進行推斷,一般是先求出相對分子質量,再求分子式,根據性質確定物質。至于出現情境信息時,一般采用模仿遷移的方法與所學知識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順推、逆推、中間向兩邊推、多法結合推斷。
(5)選作物質結構與性質類大題
很多學校因為教學時間短,物質結構與性質難學都不講該部分內容,2008至2011年結構相對有機較簡單且得分率高,但是目前的情況看頗有被棄的感覺。
試題特點:高考大題對物質結構與性質考查知識跨度過大。前幾問主要是考查周期表的結構,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以及基本概念,如同位素、電子式、結構式、鍵與分子的極性等知識點;若以推斷的方式出現,試題首先要求推斷出各元素,然后對它們之間形成的物質進行整合,再對它們提出問題,命題者可考查基本概念,如電子排布式、軌道式、電離能、電負性、雜化方式以及空間構型等,但是后面3至4問有關晶體結構的問題,計算量較大,立體幾何問題較復雜,新信息處理上大多數學生沒有感覺。
思路:基礎結構考點較固定,新題干信息注意知識聯想,敢往常規晶胞結構上靠攏,踏實立體幾何知識,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4、自編原創試題,體現本校風范
對課后習題及課本某處知識的得出思路,進行改編、重組和整合,這些知識往往是高考的母題,基礎又經典,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利用化學教育教學期刊中開設的“生活中的化學”、“化學與社會”、“知識介紹”等欄目為中學化學教學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知識,激活了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同時為高考命題提供了可貴素材,感悟高考、啟迪復習。
最后沖刺階段,時間為2015年5月至6月初。這是關鍵階段,要把自己常犯的錯或易忽略的內容在高考之前徹底解決。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1、強調再次回歸課本
邊針對考試內容,邊總結回顧自己已經訓練過的習題,回味考綱的每一句要求的落點。每做一道題都要能夠從課本上和考綱中找到它對應的知識點。
2、有意訓練每年都出現的高頻考點
例如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烴的衍生物、化學實驗等。
3、構建知識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串知識線、方法線、價值線,做好知識與基本理論結合、與實驗結合與計算結合。
4、模擬高考的形式,定時定點訓練
在規定時間內多次試驗自己做理綜題的戰略戰術改變時成效,學會非智力因素在考試中的應用,適當的懂得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