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考試中常用到的規律
1、溶解性規律——見溶解性表;
2、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指示劑
PH的變色范圍
甲基橙
<3.1紅色
3.1——4.4橙色
>4.4黃色
酚酞
<8.0無色
8.0——10.0淺紅色
>10.0紅色
石蕊
<5.1紅色
5.1——8.0紫色
>8.0藍色
3、在惰性電極上,各種離子的放電順序:
陰極(奪電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陽極(失電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屬作陽極,電解時陽極本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Pt、Au除外)
4、雙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左邊寫出水解的離子,右邊寫出水解產物;
(2)配平:在左邊先配平電荷,再在右邊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則在那邊加水。
例:當Na2CO3與AlCl3溶液混和時: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寫電解總反應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應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將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寫成二個電極反應的方法:
(1)按電子得失寫出二個半反應式;
(2)再考慮反應時的環境(酸性或堿性);
(3)使二邊的原子數、電荷數相等。
例:蓄電池內的反應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試寫出作為原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
寫出二個半反應:Pb–2e-→PbSO4
PbO2+2e-→PbSO4
分析:在酸性環境中,補滿其它原子,應為:
負極:Pb+SO42--2e-=PbSO4
正極: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當是充電時則是電解,電極反應則為以上電極反應的倒轉:
陰極:PbSO4+2e-=Pb+SO42-
陽極: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8、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9、晶體的熔點: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SiO2=和金剛石。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的:金剛石>SiC>Si(因為原子半徑:Si>C>O).
10、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高考化學常考知識點
一、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
如CO32-、S2-、HS-、HSO3-、等弱酸的酸根或酸式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鉀(K+)、鈉(Na+)、硝(NO3-)、銨(NH4+)溶,硫酸(SO42-)除鋇(Ba2+)、鉛(Pb2+)(不溶),鹽酸(Cl-)除銀(Ag+)、亞汞(Hg22+)(不溶),其他離子基本與堿同。
如:
Ba2+、Ca2+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
Ba2++CO32==CaCO3↓、
Ca2++SO42-==CaSO4(微溶);
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
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電解質生成。
能生成弱酸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與OH-大量共存:
HCO3-+OH-==CO32-+H2O、
HPO42-+OH-=PO43-+H2O、
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這兩類離子因能發生“雙水解”反應而不能同時存在于同一溶液中,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
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I-+2Fe3+==I2+2Fe2+。
2.在酸性或堿性介質中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況下則不能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不能共存:2S2-+SO32-+6H+=3S↓+3H2O。
三、由于形成絡合離子,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中學化學中還應注意有少數離子可形成絡合離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況。如Fe3+和SCN-,由于Fe3++3SCN-Fe(SCN)3(可逆反應)等絡合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該反應常用于Fe3+的檢驗)。
高考化學實驗室相關知識點
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
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①實驗室蒸餾石油
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
②苯的硝化反應
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涌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高考時應該注意的化學問題
實驗:實驗板塊第一題是基本實驗,包括基本操作和儀器選用等,應重視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實驗。第二題主要考查實驗思維能力,如實驗方案的設計、評價和分析等,應幫助學生形成這類題型基本的解題方法和思想。
無機:注重從結構到性質的思維方式的考查。框圖題可以是性質推斷,也可以是工業或提純流程的分析推斷。框圖題突破口多,不會在一處卡死。要幫助學生學會整體感知試題的基本方法。
有機:通過計算(或識圖)加推斷,寫物質結構簡式,要幫助學生掌握通過計算確定有機物分子式的常見方法。有機推斷題通常是信息題,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歸納和知識的整合。注意答題的規范表達,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計算:第一題通常是基本化學計算,應確保得分。第二題中的計算常分幾個小問,有難有易,難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應提醒學生整體閱讀,先易后難,不一定依次答題。
高考化學常考10種去除雜質的方法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